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娇玉 《法制与社会》2012,(29):258-259
本文对铁路物资运输领域职务犯罪的主体范围进行界定,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判断应坚持“公务论”,避免受“身份论”的影响.基于铁路的垄断性和公益性特点,改制后的国有控股型铁路公司中的职务犯罪主体的范围应不限于“受委派的人员”.  相似文献   

2.
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总体类型认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具有共通性的重大问题:一是要正确界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二是要正确理解从事公务的本质和特征,公务活动只能是一种具有社会公共管理性质的职能活动,与行为人合法的职务身份紧密联系;三是要正确理解利用职务便利,这里的“职务”具有特定的限制,即所利用的职务必须具有合法性、现时性、直接性;四是要正确界定几种特殊类型行为的职务性质,如越权行为职务性质,专门职业行为职务性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身份行为职务性质等。  相似文献   

3.
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相勾结,与普通人员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之便,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根据犯罪主体不同,可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共同实施犯罪,即共同犯罪人都具有刑法所要求的特殊主体条件。另一种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普通人员(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及虽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未利用职务之便的)共同实施犯罪,即共同犯罪人中,有的具有刑法规定的特殊主体条件,有的不具有特殊主体条件,俗称内外勾结的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4.
职务犯罪,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总称。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主体与社会环境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主客观过程。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都经历了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的内化、外化、强化三个阶段。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特征的形成亦不例外。当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需要”形成欲望和动机,在外界信息刺激和诱因的影响下,即转化为职务犯罪行为。只要我们加强研究社会环境和社会矛盾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影响,就能更好地在侦查过程中突破其心理防线,矫正其犯罪心理,更好地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把社会危害性降低到最小限度。根据笔者有限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实践,仅以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按照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受贿罪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职务进行犯罪,职务的被利用一是为特殊犯罪主体自己所用,一是被一般犯罪主体驱使调动。因此,对受贿罪“利用职务”这一行为要件应从两个方面来表述,与此相呼应,受贿罪的犯罪主体亦应修改为一般主体。 受贿犯罪是一种职务犯罪,这是毋庸置疑的。正是基于受贿犯罪的这一特征,现行刑事立法才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作为构成受贿罪的基本行为要件写进了受贿罪的定义中。而有职务上的便利可利用者,自然只有那些“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于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行为要件便决定了刑事立法必然要对受贿罪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或玩忽职守而构成的犯罪。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与普通公民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之便,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该类共同犯罪除具备一般共同犯罪的要件外,还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犯罪主体全部或其中一部分是国家工作人员;第二,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之便实施犯罪。由于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认定,本文结合近年来查办的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从国家出资企业的界定、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委派形式、委派主体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共同打击的严重犯罪现象。职务犯罪一般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它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和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私利的行为,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职务犯罪是典型的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9.
周其华 《法学杂志》2004,25(6):30-31
国有公司、企业公司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公司、企业改制中,应特别注意防止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国有财产,防止国有财产大量流失。本文作者根据已发生的种种职务犯罪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如何定罪处罚,这对如何预防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务犯罪行为和司法实践中如何惩罚这类犯罪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建 立和发展,金融机构 的作用日益突出,金 融的秩序与安全也 日益受到社会的关 注。当前,金融领域内的犯罪多种多样,而银行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进行犯罪活动常常会造成储户的财产损失。此种财产损失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是司法实践中必须正确解决的问题。 一、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含义与特点 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指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破坏金融秩序,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它有以下特点: 1.犯罪的主…  相似文献   

11.
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根据犯罪主体的不同可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共同故意实施犯罪,即共同犯罪人都具有刑法所要求的特殊主体条件。另一种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普通人员(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及虽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未利用职务之便的)共同故意实施犯罪,即共同犯罪人中有的具有刑法规定的特殊主体条件,有的不具有特殊主体条件,俗称内外勾结的犯罪案件。对于第一种  相似文献   

12.
职务犯罪案件初查的方法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宁  王正海 《犯罪研究》2000,(6):45-45,15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如贪污罪、受贿罪、渎职犯罪等。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作案手段等也各不相同。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时,应当把获取证据作为整个侦查工作的核心。由于这类案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在初查职务犯罪案件时,应注意初查的方法与策略,以获取成案的主要证据,确保案件的成案率。  相似文献   

13.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论孙谦尹伊君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总称。以现代民主政治和法制的观念看,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在本质上是一种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行为,是权力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权力异化和失控现...  相似文献   

14.
司法职务共同犯罪成立的要件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司法职务共同犯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与司法工作人员,或者司法工作人员与非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共同故意实施犯罪。司法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主客观要件:犯罪主体。司法职务...  相似文献   

15.
经济组织工作人员不宜成为职务犯罪主体刘华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职务犯罪主体既包括国家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公职人员,又包括国家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而且将后者作为职务犯罪的打击重点。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这一认识的局限性业已显露。当前,...  相似文献   

16.
公司企业人员职务犯罪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重要的参与者,其运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质量。那些妨害国家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对于刑事立法还是新鲜事物,理论称其为公司、企业犯罪。①该类犯罪中,因主客体、客观方面各异,又表现为不同的罪名,本文立足于刑法规定,着重探讨公司、企业人员利用或者懈怠其职务从而构成犯罪的行为,称其为公司、企业人员职务犯罪。涉及到该类职务犯罪的,集中在刑法第三章第三节,故本文只以此为研究背景,对其概念、特征等问题作以初探。 一、公司、企业人员职务犯罪的概念界定 刑法理论界对国家工作…  相似文献   

17.
汪千 《青海检察》2003,(2):22-25
职务犯罪,在我国是群众最为痛恨,而且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危害最大的社会腐败现象。职务犯罪一般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和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权利的行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要解决我国的腐败问题,必须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手。  相似文献   

18.
一、扩大读职犯罪主体范围是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客观需要原《刑法》把国家工作人员的读职行为构成犯罪的都规定为读职犯罪、而修订后《刑法》考虑到反腐败斗争的实际需要.把打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因此只把渎职犯罪的主体界定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内。这种指导思想固然尤可厚非.但从当前渎职犯罪的特点来看,这种界定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渎职犯罪作为一种职务犯罪,不仅仅局限在国家机关的范围内,事业单位、国有公司、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往往是严重渎职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员,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论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工作人员是我国刑法对一类特殊犯罪主体的称谓。国家工作人员除了能实施刑法规定的一般主体所实施的犯罪外,还由于其职务和权力的特殊性,可以实施一般主体所不能实施的职务犯罪。我国刑法对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犯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20.
挪用公款共同犯罪一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单位中,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共同挪用本单位公款的情况可分为三种:一是利用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之便挪用公款;二是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之便挪用公款;三是分别利用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之便挪用公款。这三种情况应如何定性呢?第一、二种情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即都属于所谓“无身份者组织、教唆、帮助有身份者实施真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因为,就第一种情况而言,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在共同犯罪中并未发挥作用。就第二种情况而言,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在共同犯罪中也未发挥作用,因此,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