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根据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解释,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其中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有股金分红、利息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有技术股份分红、出售专利所得等,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等。一般劳  相似文献   

2.
时事学习     
如何认识非劳动收入所谓非劳动收入,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指不是凭劳动,而是靠生产资料或者资金的所有权获得的收入,象债权利息、股份分红、风险补偿、企业主通过雇工获得的收入,等等。这样的非劳动收入只要是合法的,就是应当允许的。非劳动收入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的状况所决定的。我国宪法规定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的分配形式,只能按照私人对生产资料、资金的所有权占有来决定,即多占多分,少占少分,不占则按劳分。如果按照公有  相似文献   

3.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到适应共同富裕要求的应有份额至关重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决定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主要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稀缺程度的对比、劳资协商能力的对比、企业主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为使劳动收入份额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应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劳动要素稀缺程度与资本要素稀缺程度相对平衡,提高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合法收入是以收入主体的合法行为所取得的经济收入。以合法地投入广义的劳动要素或广义的资本要素的行为,是合法的劳动行为和投资行为,其所取得的收入也分别地为合法的劳动收入或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对于这两种收入及其取得行为的划分,只是理论上的抽象,在实践中是难以严格区分的。因此判别经济收入的性质的标准应当是其合法性。界定收入取得行为的合法性,应当从主体资格、行为过程及行为结果等三要件予以界定。  相似文献   

5.
统战资讯     
私营企业主高收入的来源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私营企业主的高收入主要来源于八个方面: 1、劳动收入。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是一种复杂劳动,劳动没有固定时间,多数远远超过8小时/天,所以他们的劳动是绝对延长劳动时间的加倍的复杂劳动,其劳动收入多倍于简单劳动者和一般复杂劳动者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有一定联系。二者都持有股份,都按股分红,都承担风险。但也有区别:一是主体不同。股份合作制中的主体是劳动者与所有者一体化;股份制中的主体仅仅是所有者。二是权利不同。股份合作制中劳动者与所有者一体化决定其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在股份制中,不是股份所有者的平等,而是股份的平等,即每一股份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平等的,而所有者之间则存在着权利的不平等。三是原则不同。股份合作制实行入股自愿,入股分红的凭证可以转让,不能自由退股,股息收入应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在股份制中,股东不能退股抽回资金,…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劳动者收入比重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关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成因的说法纷繁复杂,既有发展模式方面的原因,也和市场化改革不够彻底紧密挂钩。只有搞清楚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基本特征和形成逻辑,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的根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是指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劳动者指的是参加劳动的人,它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其二,劳动者指的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劳动者就是这两个方面的总和,它是劳动力存在的前提,是劳动的载体。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自从人类出现后,劳动力就是每个健康的成年人所具有的能力,也是一切社会进行生产的基本要素,是社会生产力首要的能动的要素。劳动力是一种潜在的形式。它存在于劳动者的身体之内。…  相似文献   

9.
谈谈对现阶段我国资产性收入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茂松  丁宁 《湖湘论坛》2003,16(5):53-54
一、问题的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之相适应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的分配制度。因此 ,当前居民的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还有资产性收入。所谓资产性收入 ,是指个人或集团凭资产获取的收入。它内容广泛 ,形式繁多 ,主要有银行存款利息、购买政府债券或企业债券的债息、购买股票的股息、创办企业的利润、地租房租、技术转让费等等非劳动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 ,这部分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凭资产获得收入的“有产者”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一现象 ,…  相似文献   

10.
合法非劳动收入绝非不劳而获的代名词,它是集智慧和经验、在不违反法律和不侵害他人合法利益基础上的一种现代收入。 合法非劳动收入已经冲上财富高地,人们可以自由地追求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一切劳动、资本、知识的活力为创造社会财富竟相进发。这无疑是劳动观的大解放,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郑志国 《岭南学刊》2010,(1):67-71,83
收入与贡献相称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与贡献保持合理比例,也就是社会成员的收入与贡献比例保持一致。这一基准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理、物质要素地位作用原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要科学评价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全面理解使用价值源泉多元性与价值源泉一元性,正确认识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所谓收入分配悬殊,就是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制度下,在同等劳动条件下,通过近似的体力或脑力消耗所获得的报酬之间的差异。人们议论中的悬殊,通常是指差异偏大的状况。造成收入分配悬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有劳动者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年左右的强劲增长。然而,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未使得社会公众公平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例长期处于偏低状态。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导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的重要因素。教育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效应包括工资效应与劳动生产率效应。工资效应对提高劳动收人占比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劳动生产率效应却对劳动收入占比存在负向效应。教育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总体效应则取决于不同层次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比重和供求状况。实施教育均衡化政策是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和技术工作是一种劳动 ,能够创造价值 ;在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构成中既有劳动收入 ,也有剥削收入。因此我们在定位私营企业主时 ,应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 ,分类对待 ,具体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04,(3):12-12
劳务经济是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服务而获取报酬收入的一种独特的经济活动现象。在统计实践中,衡量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是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16.
新论摘编     
评价“剥削”的两种观点《中国改革报》日前载文指出,如何评价“剥削”的问题目前有如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剥削的实质是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从价值创造的角度看,非劳动生产要素如资本也参与价值创造。在资本收入中有一部分是资本创造价值的回报,不属于剥削,只有超出的部分属于无偿占有,属于剥削收入。另一种观点认为,剥削可分为四种类型:1.资本性剥削或产权私有性剥削,指凭借生产资料私有权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2.掠夺性剥削,指通过抢劫、偷窃等途径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3.强权性剥削,指通过设…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改革开放以来包头市的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为包头市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一、包头市职业技术教育概况职业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它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包头市职业技术教育校点多、在校生人数少、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效益不高、办学层次也较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包头市职业教育管理部门针对新时期市场对人才的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强调了经济成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人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健康等的总和,代表人的能力和素质。人力资本的显著标志是,它既是人自身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一种资本,是未来收入的源泉。既然劳动力是一种资本,那么劳动者就拥有人力资本的产权。  相似文献   

19.
刘国光在《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载文指出: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不同的收入分配制度,只有在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个人收入划分为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这一对概念的引入很重要,它是与另一对概念按劳分配收入和按要素收入相对应的,但有些交叉。  相似文献   

20.
记者: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这个提法在党的文献中应该是第一次。不少读者来信问,社会主义不是提倡“不劳动者不得食”吗?那么,为什么还要保护非劳动收入呢?究竟什么是非劳动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