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聚,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发生紊乱的状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69146人遇难,374072人受伤,失踪17516人,4624万人受灾。这场突发的重大危机事件,给灾区公安民警造成了极大的危机反应,这种过度的危机反应不仅会损害公安民警的防御能力和免疫功能,困扰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会干扰灾区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实施心理干预,帮助灾区公安民警恢复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2.
所谓应激,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难题,在困难面前会感到压力,这就是心理应激,简单地说,可以把心理应激理解为压力或刺激。应激产生于“生活事件”。“生活事件”也可称作生活变化,如下岗、失业、亲人或自己患严重疾病而缺乏有效的疾病保险救助,子女因家庭收入微薄而不能升学,突然出现的“无妄之灾”等不幸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带给人们的是巨大的、痛苦的、消极的心理感受,如紧张、焦虑、恐惧等等,这正是应激的心理反应。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反应会使人产生行为方面的障碍,从而影响家庭关系,影响工作。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讲,如何正确应对…  相似文献   

3.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生活环境变化时,能随惯而安。情绪稳定,不受天气、地理条件影响,也很少受人际关系变化的影响。心理活动的强度对同样一种精神刺激,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人学考试落榜等,不同人反应不同。一种人情绪低落或怨天尤人,或自责自卑;另一种人员不然,情绪变化不强烈,能冷静地寻找原因。后一和人的心理活动强度高,抗精神压力的能力强,属心理建康水平较高的一类。心理的耐受力有些精神压力不是突然而来,迅速而去,它们缠缠绵绵,长久地伴随着人的工作与生活。俗称这类压力为慢性精神刺激、如慢性疾病、身体残疾、家境贫困…  相似文献   

4.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达尔文在其进化论中提出的观点。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心理与行为。环境变了,人的心理与行为也必然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否则就无所适从。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由于生活经验尚浅,学习大有变化,有的就开始处于茫然的状态,不知怎么生活、学习和与人交往……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可以把测谎仪比喻成侦察员手中的电子警犬?首先我们要对测试中形成心理刺激的本源作些剖析。测谎的时候,测谎员是用向被测人提问的方式,制造心理刺激的。其实测试中形成心理刺激的本源是被测人同犯罪事件有无联系或联系程度高低。犯罪事件是一个历史事件。事...  相似文献   

6.
受伤致残后的心理变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和适应期。在不同的心理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及行为反应特点。①震惊期。震惊期是对创伤和事故本身的立即反应,主要表现为吃惊或情绪上的麻木,患者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对事故情景的回忆中,对外界其他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这一阶段是心理创伤的初始阶段,心理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事故和肌体创伤上,是问题产  相似文献   

7.
警察心理应激是指在警察自身预想之外出现的与警务活动有一定利害关系的事件而引起警察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诸种变化的反应状态。警察心理应激与警察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要分析警察心理应激源,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学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殷献茹 《淮海论坛》2010,(1):39-40,22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应对竞争、成就事业、获得幸福的重要保证。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就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只有拥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个人工作业绩和生活质量,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9.
物质与精神是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一个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质生活:另一个方面是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无疑都是需要的,但是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就算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2,(8):78-79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符号,它是城市的眼睛,透过这些符号,可以探寻出一种历史、一种气息、一种风情、一种精神,进而构筑城市居民对城市感知、记忆和认同的基础。不同时期不同事件赋予城市不同的文化符号,独特的文化符号让更多人记住一个城市,赋予一个城市丰富的内涵。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符号是为了让居住其中的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传...  相似文献   

11.
李文仲 《长白学刊》2009,(5):155-155
社会心理是人们对社会事件认知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社会心理维度是社会心理对社会事件的承受能力。一般说来,社会心理对社会事件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社会心理就能够遵从社会规范。反之,超出了可承受能力,就会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2.
恋爱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青年军人风华正茂.寻求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是人之常情。然而,恋爱的道路上.有的人一帆风顺.有的人则可能况舟折戟。失恋,意味着一份感情的丧失.很容易引起当事者心理上的不适,不可避免地会对其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造成不良影响。为了更好地适应青年军人个体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失恋者及时进行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3.
备课卡片     
减轻压力发挥潜能人有压力是因为对自己有较高的期望值,有理想和追求,这是一个健康人正常的心理需要。但压力过大会使人产生焦虑、忧郁、恐惧和紧张等不良心态,消耗精力和时间,损害身心健康。人们在学会承受适度的压力的同时,还要有效地排除过大的压力,使自己进入生活和工作的良性循环,发挥最大潜能。1.要举重若轻,不要举轻若重。多数人的压力感是来自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没必要过分紧张,而应以适度的紧张来面对生活压力,做到遇事镇定自若。若将生活事件中的挫折都当作“火山”、“地震”看待,就会把自己弄得极度紧张焦虑…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人的心理生活的质量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的社会变革和发展,使生活质量的问题凸显出来。在社会的生活质量中,心理生活的质量是核心的方面。人的心理生活是人所创造的,是人所体验的,是人所拥有的。涉及到人的心理生活,就要涉及到心理生活的质量。所谓心理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是指有无内心的冲突、矛盾的认识和痛苦的体验等,而且是指有无心理的扩展、心理的成长和境界的提升。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重要的问题不但是要提高物质生活的水平,而且是要着重提高心理生活的质量。心理生活的质量涉及到心理生活的健康,心理生活的成长,心理生活的环境,心理生活的创造。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怎样延缓心理衰老朱艳芳读者:人到老年为什么会产生心理衰老?医师:人到老年以后,脑的重量逐渐减轻,脑细胞数量减少,大脑活动因此减弱。这是精神老化的生理基础。同时机体和心理发生一系列衰退性变化。感知衰退,反应能力,兴趣爱好减少,清绪易波动。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19)
正能力与作风是从两个层面对一个人的要求。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胜任某项工作的自身条件,如组织协调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处置决策能力;作风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工作、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如创新与守旧、利索与拖沓、热情与冷漠、快捷与迟缓、勤廉与庸腐。  相似文献   

17.
自信的意义     
自信心是人类心理生活中最为基本的内存品质之一。自信是青年积累社会阅历与经验的通行证,是青年走向成功的试金石。一个人自信心的强弱,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与制约着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影响。青年时代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有意识地提升自信心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信心的发展轨迹什么是自信心?所谓自信(Selfconfidence),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一种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态度、认识和信念,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  相似文献   

18.
素质,本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禀赋。素质是人的心。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某些素质的缺欠,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学习锻炼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我们通常所讲的素质,既包括人的先天禀赋,又涵括后天通过学习、锻炼所获得的知识、智力、能力和体能等。人才,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磨砺而形成的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即德才兼备的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们公安中专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建设成一支忠诚可靠、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能够统一…  相似文献   

19.
《时代主人》2007,(5):1-1
人食五谷杂粮.食五谷杂粮之人总会生病,食品药品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是如此紧密。然而,翻开2006年的记忆却不难发现.这两个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韭。却留给人们许多的心痛。一桩桩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至今仍让国人心有余悸——吃药长大的多宝鱼、致病的福寿螺、有毒的“红心”鸭蛋和瘦肉精,以及齐二药、欣弗药害事件……每一起事件,戕害的都是百姓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一起起风波,一个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让人的神经一次次受到冲击.以致我们每每走进琳琅满目的商店、市场.却免不了脚下踌躇,心存犹疑:这家的腐竹有没有放雕白块?这家的蔬菜多久前打的农药?火腿是不是用敌敌畏浸泡过?干辣椒颜色好看,可别是硫磺熏制的?碰上生病吃药,却总是忐忑不安,暗自嘀咕:这治病的良药可千万别是夺命毒药啊!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民众对食品药品的感受。那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20.
农村大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是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能及时摆脱生活中遭遇的种种苦恼,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调节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大学生虽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条件相对优越的校园,但其日常学习、生活也并非事事如意,周围环境会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其呈现多种烦恼、不安。农村大学生从乡村来到大城市,其所处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的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