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保安》2005,(18):36
比尔·盖茨在一个毕业典礼上给了毕业生11个人生的建议,也许对于我们仍有启发性: 1.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2.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绩,再去强调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属于自己     
古人在评论梅与雪谁是春天的使者时,发出了“梅须让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感慨。然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在这个偌大的世界里,你无法完完全全地将两个人进行比较。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完全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完全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鼻子。”这句话是几乎没有破绽的,因为即使是双胞胎也可能会因性格、爱好不同而区别于彼此。所以,不要轻易将两个人划上等号,更不要将两个人毫无根据地进行比较。人人都各有其特殊的一面。这特殊的一面往往会折射出…  相似文献   

3.
《中国残疾人》2007,(2):56-57
石哥:各位聊友,咱们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像大自然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树叶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现在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诸位可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所以我就不罗嗦了,大家请。  相似文献   

4.
《中国保安》2005,(18):36
比尔·盖茨在一个毕业典礼上给了毕业生11个人生的建议,也许对于我们仍有启发性:   1.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2.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绩,再去强调自己的感受.   ……  相似文献   

5.
如果要一个女人把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开列出清单的话,那么做新娘和做母亲一定被最先写上。特别是初做母亲的那一刻,任哪一个女人都不用想起,也从不会忘记。   那个令每一个母亲难忘的时刻也许是个老得不能再老的话题了,但它又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世界上的事情林林总总,哪一样能离得开这个主题呢?更何况那个时刻会使一个女人的生理、心理视觉骤然间变得敏锐、深刻,从而产生震撼良知的纯美。   按说结婚算得上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了。一个女孩飞行的最高点是结婚——和心爱的人结婚。   那幸福纯粹极了。新郎荣光焕发,新娘…  相似文献   

6.
胡昊 《人民公安》2011,(4):60-60
在这个世界上.人不同于万物生灵的一个挺本质的东西或许并非是直立行走或是改造世界的什么主观能动性。树木花草它们一定不知有死亡这件事情。所以,它们朴素和美地生长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热爱它们未必不是居于对我们自身的一种悲怜,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也是有死期的,而花草们不知。  相似文献   

7.
比尔·盖茨在一个毕业典礼上给了毕业生11个人生建议,而这些建议其实对在校生同样有启发作用。盖茨的建议是这样的: 1、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 2、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而是期望你先做出成绩,再去强调自己的感觉。 3、你不会一离开学校就有百万  相似文献   

8.
易靖茗  孙学宇 《台声》2013,(11):92-95
“如果我不从奥克兰去看他,他就不会帮我转学:如果他去澳大利亚我没有跟着去,我们也不会有后来的事;如果我回北京他回台湾了,我们也不会在一起……”原乃彭一直说,如果当初两个人对感情的意志薄弱一点,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结果—— 与原乃彭聊天,总有一种错觉和穿越感。她看起来太年轻了,她是大陆新娘,也是一个性格爽朗的东北女孩。在她身上,找不到岁月的痕迹,交谈中,她扑闪着的大眼睛仿佛也在跟你说着话。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已经结婚12年,有了两个孩子的妈妈。  相似文献   

9.
试论人生成长规律毕志伦人生成长是有规律性的。但是寻求规律,认识规律不是一件容易事。程思远感慨地说:“假如我们一个人,不是从一岁向八十岁去生活,假如时间的顺序可以颠倒,每个人都从八十岁向一岁生活,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上可能有二分之一的人可以成为伟人”。这...  相似文献   

10.
比尔·盖茨在一个毕业典礼上给了毕业生11个人生的建议,也许对于我们仍有启发性:1.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2.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绩,再去强调自己的感受。3.你不会一离开学校就有百万年薪,你不会马上就是拥有移动电话的副总裁,二者你都必须靠努力赚来。4.如果你觉得你的老板很凶,等你老板就知道了,老板是没有工作任期保障的。5.在快餐店煎汉堡并不是作贱自己,你的祖父母对煎汉堡有完全不同的定义:机会。6.如果你一事无成,不是你父母的错,所以不要只会对自己犯的错发牢骚,要从错误中去学习。7.在你出生…  相似文献   

11.
墨菲  羊宇 《现代领导》2004,(8):45-45
自我控制是人类与纯粹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不能进行自我控制,就不会有真正的人。如果一个人任由冲动和激情支配,那么,从那一刻起,他也就完全放弃了他的道德自由。他就会随波逐流,成为追赴时代的潮流的强烈欲望的奴隶。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世界上很多人都在思考下一步中国发展的出路在哪儿?过去三十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这个成就面前我们会不会遇到未来发展的瓶颈?假如中国发展遇到瓶颈的话,又应该怎样去突破这个瓶颈?所以重庆的思考、探索和模式有很深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13.
每天早上踏着晨露而来,傍晚休着晚霞而归;上课时听讲,课后完成作业。每个学生都这么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呢?这个问题有些同学可能想都没想过。问他们,有人回答:“在这个年纪,大家都上学校念书,我也就去念书呗。不读书,干什么呢?”可悲呀,整天忙忙碌碌,却又不知道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十七八岁的我们已经开始更多地思考人生。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将来谋个好工作。记得有一次,有一位老师问我们:“假如以后取消高考制度,你们还会不会来上学,…  相似文献   

14.
这群人     
一这是一群人.他们属于一个群体.尽管这个群体的大部分人尚未来得及想到已经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也毫不自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但这群人却知道.他们知道确实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知道自己是这个群体的当然成员.而且岂止是知道:从委身于这个群体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将自己的毕生追求与这个群体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称这个群体为"青年企业家群体".而他们这一群人,则是从中国知识阶层脱胎  相似文献   

15.
石哥:各位聊友,咱们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像大自然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树叶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现在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诸位  相似文献   

16.
《时事报告》2012,(10):79-79
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常会在心里自问:我是应该全力以赴选择一个自己最想要从事的工作,还是找一个十拿九稳的工作?说到底,他们是在暗自掂量:我能找到自己最想要从事的工作吗?答案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2公里远的地方。我们应该直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再绕回来还不迟。这就是“择业停车位理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事情。人生中要做的选择很多,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如果我们这一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那我们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如果我们因为恐惧,而不去追求我们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等到老了,我们又怎能不后悔?通向有意义、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算梦想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是我们人生的北极星,会指引我们到达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  相似文献   

17.
有位名人这样说过:使人感到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很有必要随时倒出鞋里的那颗小沙粒。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也很能给人以启迪。是的,远方的高山并不可怕,而鞋里的一粒沙如果不倒出来,就会慢慢地把你的脚磨破。那样,远处的山便可望而不可及了。可见,沙粒尽管小,但并非无足轻重。忽视它,真能酿成大错。在人生的道路上,这种"小沙粒"更不可轻  相似文献   

18.
人要有理想     
人生于希望、生于理想。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美好的理想而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生存状态。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没有希望,那么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希望是人对未来的企盼,理想是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它构成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理想,尽管每个人的理想、人生奋斗目标是不同的,但对于具体的个人价值却是相同的。从少年时代起我们就深藏着自己的理想和希望:我们希望自己成为科学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我们希望自己成为文学家或诗人,给人类留下最美好的诗篇,用我们的文学作品讴…  相似文献   

19.
尽管研究者试图找出是什么造就了卓越的领导,我们仍有很多不明白之处。例如,能稳定地把领导者与常人分开的特质似乎非常少。现有的证据相互矛盾,使得我们很难作出结论。但有趣的是,尽管领导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很难取得一致,一般人却不会认为这有什么困难。外行(包括许多管理者和高层经理)很容易就可以描绘出他们心目中的领导者形象。人们一般认为卓越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老套的说教故事是这样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而如果我有一个故事,你有一个故事,则在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还是一个故事——因为原来我们的故事是一样的——呵呵,这是现在讲故事的人存心捣乱,这里我们当然要预设本来的故事是不一样的,于是你和我就都有了两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分享是一种美德。而分享知识,不但不会让我们少些什么,反而会让我们多些东西。这样引申下去,可以把很多大道理都顺着这个线头扯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