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舟 《党史纵横》2006,(11):12-17
1936年12月1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日子。历史上的这一天,在古城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兵谏”,在临潼骊山活捉蒋介石,并将其送回西安市杨虎城办公所在的新城大楼看管起来,逼蒋抗日,历史上“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分水岭”,它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抗战的胜利“,西安事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0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70年后,在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张庄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当年负责看守蒋介石的杨虎城卫士队副班长——耄耋老人王志屏回忆起当年的一幕,讲述“了西安事变”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他的出现让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再次鲜活如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蒋介石“剿共”政策不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震惊中外,国内外反应不一。如何处理西安事变,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与亲美派争斗十分激烈。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周恩来卓有成效的工作,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西安事变61周年.提起西安事变,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杨虎城将军.杨将军是国民党著名的爱国将领,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首先提出抗日的.1936年,他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周总理誉为“千古功臣”,被江总书记赞为“民族英雄”.然而,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的结局如何,了解的人并不多.1983年11月,在杨将军诞辰90周年纪念会上,叶剑英元帅指出:“杨虎城将军终生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伟大业绩永垂史册.”“敌人关押折磨杨虎城,最后毁尸灭迹,这是很残酷的,要向青年们介绍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4.
1936年12月12日.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提出了“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的诉求.蒋介石被迫接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停止内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就各方面问题展开了谈判。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若干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历史关头,驻西安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毅然发动“兵谏”。西安事变,震惊中外。霎时成为国际国内政治舞台的热点之一,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事变的结果及其历史意义,早已为历史所鉴证,著述累累。本文拟就若干问题,提出新思考。一、事变的根本原因是张杨与蒋政见尖锐对立的总爆发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以“兵谏”方式督促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的爱国行动。张学良、杨虎城何以能有如此巨大的决心与勇气,敢于发动“兵谏”,众所…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日本帝国主义一步步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地发动了西安事变,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从而实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西安事变后,1937年4月,杨虎城将军被迫辞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第17路军总指挥职务。1937年6月,蒋介石令其“出洋考察”。从此,第17路军走上了一条被蒋介石逐步削弱、肢解、消灭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以逼蒋抗日的方式,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张学良将军以民族利益为重,置个人生死毁誉于度外的高风亮节,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然而,作为千古功臣,其思想发展确实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1 张学良自幼既受到封建儒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以“少帅”闻名于海内外,尤其是他同 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震古烁 今。周恩来曾将张学良誉为“千古功臣”。但是,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太短暂了,他被蒋介石囚禁了半个多世纪,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到蒋的  相似文献   

9.
胡志刚 《世纪风采》2006,(12):15-18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到西安督责“剿共”的蒋介石及其高级随员十余人。在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2月25日,张学良在没有征得杨虎城和周恩来同意的情况下释放蒋介石,并执意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这出乎杨虎城的意料。张学良这次去南京,是凶是吉,是祸是福,杨虎城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10.
我党与张学良的几次重要会谈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旨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自“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前政治思想的转变有其复杂性。国难家仇集于一身的处境,“不抵抗将军”的心灵重负,“剿共”失利的军事原...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7,(7)
西安事变是一次兵谏事件,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停止内战,联合各界力量一致抗日的历史事件。张学良是西安事变中的主导人物,然而历史上对促使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终究没有将事变的一系列因素进行全面平等的分析与考察,本文将从新角度探讨中共及社会各界因素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党史资料与研究》第一期上,有三篇关于“西安事变”的文章,都认为“西安事变”中有“中共代表团”。其中《西安事变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尾……也评张学良陪蒋回宁》一文,指出:“张学良见蒋答应了他们在西安事变中所提出的主要条件,便不顾中共代表团、杨虎城以及部属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13.
<正>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到西安严令“进剿”红军的蒋介石,发动兵谏。经中国共产党努力,西安事变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张学良为表诚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但被蒋下令软禁,长达半个世纪。而杨虎城在被关押12年后,惨遭杀害。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逼迫蒋介石放弃“剿共”政策,实现全国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多次劝谏无效后,于1936年12月12日被迫举行兵谏,扣留了亲自坐镇西安部署新的“剿共”军事行动的蒋介石及其随行将领。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本文仅对日本在西安事变期间的态度加以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5.
今年12月12日,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70周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六项主张,从而使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局面得以实现。张学良、杨虎城  相似文献   

16.
一个是东北军富有传奇色彩的统领,一个是国民党至高无上权力者的大公子和接班人:一个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一个是中苏改善关系、促进和谈的礼物;一个是辗转流沛的阶下囚,一个是踌躇满志的监护人。历史有太多的偶然和巧合,又有几许悲怆和无奈,这就是少帅张学良和前任台湾执政蒋经国先生的大半生奇缘。喜乎 ?悲乎 !敌乎 ?友乎 !“西安事变”与经国回国   1936年 12月 12日,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少帅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及其随员,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少帅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17.
作者自述:东北军是国民党军队的一支非嫡系部队,东北军地下党是我党在国民党军队中最强的力量之一。1936年,在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推动下,统治阶级内部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日盖不满,要求抗日的人越来越多。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了逼蒋抗日,率东北军、十七路军(通称西北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作为中共首席代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进行工作,在政治风云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难才大略,使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英明决策付诸实现。毛泽东同志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东北军、十七路军在抗日战场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安事变以独特的方式解决了中国从长期内战转向全民抗战,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关于张学良将军、杨虎城将军这两位千古劝臣以及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功绩,已经有口皆碑。但对东北军地下党和广大党员在这一伟大历史事变前后,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所进行的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尚未有详尽的记述。1982年中共中央党史资资征集委员会成立了东北军党史组,积极开展征集东北军党史资料工作。中国共产党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刘澜波同志辞世后,我们健在的东北军地下党有关同志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了解的情况如实地撰写出来,以启迪后人,就教于更多的知情者。  相似文献   

18.
霞飞 《世纪桥》2005,(8):7-10
毛泽东在中国抗日战争重大历史关头,每一次都起到了无以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他不愧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统帅。毛泽东的“放蒋”决策重新整合了中国的抗日力量到1936年.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已经大暴露,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险。而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想要先”剿灭”共产党,然后再对付日本人。正是在这种情势下.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把前来西安督促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进攻红军的蒋介石及其随行国民党高级将领扣了起来.并通电全国.提出了改组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9.
叶剑英与张学良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当年,为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他们俩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式的交往故事。 (一) 1936年,全国抗日战争的声浪日益高涨。蒋介石对张学良、杨虎城积极抗日的主张不但不予理睬,而且步步进逼,强迫他们限期“剿灭”红军。 蒋介石的压力变成了张杨两将军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动力。中共中央与张学良经过多次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到陕西督战的蒋介石,同时软禁了在西安的南京政府军政要员陈诚、蒋鼎文等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