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泽东的艺术欣赏口味,偏于浪漫与豪放.1958年,南宁会议和成都会议期间,毛一再表示不喜欢杜甫、自居易哭哭啼啼,太现实了就不好写诗;欣赏屈原、李白,提倡"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毛在这个年头提倡浪漫主义,自然与发动旨在短时期"超英赶美"的"大跃进"直接相关,但也确与其素有的欣赏口味相关.  相似文献   

2.
作为革命家和军事家,长征是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进行战略转移的得意之作;而作为著名诗人,毛泽东创作于1935年10月长征途中的《七律·长征》,堪称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美妙结合的典范之作。毛泽东十分喜欢自己的这首诗,一生中至少有五次书写《七律·长征》赠给别人。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7,(1):F0002-F0002
德拉克罗瓦是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被左托誉为“浪漫主义的雄师”。《自由引导人民》是画家艺术最成熟时期的作品,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1830年7月26日,I司王查瑚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起义,与保皇党展开战斗,并占领了_平宫。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二三色旗。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革命运动。画面中部象征自由女神的妇女形象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征。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正领导着起义的队伍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4.
“慢阅读”     
杨勇 《当代贵州》2014,(17):59-59
慢阅读,是指用足够的时间,沉潜在一本书中,不急于“赶路”,而是“慢慢的欣赏”。美国教授托马斯·纽柯克正在提倡“慢阅读”,他认为这是从文字中发现更多意义和乐趣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眼下,有着不少错误的认识。如果听之任之,必然会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对此,理论工作者不能等闲视之。一是“空谈论”。有人认为:中国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快半个世纪了,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合格的社会主义还有相当距离,共产主义更是遥遥无期,在只能解决温饱的现阶段,讲“发杨革命传统”是不切实际的“空诙”。要讲,只能在党员干部中提倡,而不应在全社会推广,弄不好,还会重犯“左”的错误,等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发扬革命传统是“空谈”吗?回答…  相似文献   

6.
于晋芳 《先锋队》2013,(12):48-50
吕梁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这块革命的热土上,遍布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洒下了无数革命英烈的鲜血。吕梁山也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红军东征的足迹遍及吕梁13个县市,东征期间的许多重大会议、重大决策、重大战役都与这块热土息息相关。也正是在举世闻名的红军东征期间,毛泽东写下了那首气势磅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沁园春·雪》。柳亚子曾誉之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成立“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彭真“列了个很大的名单”,“四大秀才都抓上了”说到“中央文革小组”,先得从“文化革命五人小组”说起。1963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中央宣传部的一个内部刊物上对文艺界写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批语,说文艺界“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的批语中,又批评道:“文艺界协会和它们所掌…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5日,是《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5周年。雷锋精神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雷锋,已经成了有美好品德和风格的人的代名词,成了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的象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要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还必须提倡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一贯坚持和发扬的“铁钉、螺丝钉和补丁”精神。当前,全党正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中央提出的“要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学习和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名”入诗古来有之,作为伟人,毛泽东既是诗人政治家,又是政治家诗人,他在创作充满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词时,常用“人名”为诗词增亮添彩。  相似文献   

10.
国号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对新中国称号的问题,代表们提出多种建议,大致有“中华人民民主国”、“民主主义人民国”、“中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华联邦民主国”、“共和国”等。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张奚若经过深思熟虑后,提议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新中国的国号,并向代表们阐明了自己的理由。他说:“中华代表中华民族,人民代表现在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和国代表我们的国体。”这个提议简明扼要,又响亮又有新意,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新中国即定名为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40年代初,在中国革命和党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国共产党适时发召开了两次重要的“九月会议”:一是1941年的“九月会议”,  相似文献   

12.
李鹏同志在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要在全国人民中特别是青少年中,深入地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育,以及革命传统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笔者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重新提倡和正确运用灌输理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丘树宏 《学习导报》2011,(20):45-45
中山装是一种服装,却不是一种普通的服装。 100年前,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让中国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让中国千千万万男人和女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事情,有一件是与男人相关的“剪辫子”,因此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从头开始”的;另有一件是与女人相关的“放裹脚”,因此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从脚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围家主席习近平10月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次亚太经合组织巴厘岛会议的主题是“活力亚太,全球引擎”,主要讨论实现茂物目标、可持续和公平增长、亚太互联互通等议题。与会领导人还就世界和地区经济形势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两个结合”的提出,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两化”提上了新的理论高度。“两个结合”的提出,是必要性、可能性与现实性三重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的需求为“两个结合”提供了必要土壤;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发展性与实践性等内在品质为“两个结合”开辟了可能场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任务向“两个结合”发出了伟大号召。这三重逻辑相互交织,推动“两个结合”产生、发展与不断跃升。  相似文献   

16.
人生算术     
文书写作自古以来就是“政事之先务”和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因而历来受到政治家的重视。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在全党提倡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强调“革命干部必须能看会写”。新的形势对革命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有些领导却依然不善于拿起笔杆子,对于自己领导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17.
静德 《党史文汇》2002,(12):26-29
“文革”中受迫害与据理力争一1964年7月7日,彭真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根据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其他负责人的意见,专门讨论毛泽东1963年12月12日和1964年6月27日关于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的两个批语。前一个批语是批给彭真、刘仁的,提出文艺界“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后一个批语是批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康生、陆定一、周扬、吴冷西…  相似文献   

18.
面对信息时代,传统“层层开会、层层传达”的信息传递方式显得落后。而电视电话会议使传统的会议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会议的质量、效率和行政成本,从现实的物质条件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都应大力提倡和普遍推行电视电话会议。 一、电视电话会议有利于上级精神不走样、不变调。传统的会议形式,要层层开会,层层传达,由于理解偏差或耳误笔误,变味变调的情况屡有发生,甚至越传越离“谱”。电视电话会议,减少了中间环节,参会人员全部直接现场收听收看,直接聆听上级的“声音”,能保证会议精神“原汁原味”。 二、电视电话会议有…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老省长张体学是一位恤民、爱民、为民的领导干部,被誉为“人民的公仆”、“布衣省长”、“咱们的好省长”。毛泽东非常欣赏张体学。称赞他是“党员干部的一杆旗”。1973年,张体学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时年58岁。1990年重阳节,张体学的骨灰由北京八宝山迁往湖北黄冈革命烈士陵园,黄冈当地百姓扶老携幼迎接,万人空巷。  相似文献   

20.
曹元明 《湘潮》2008,(9):51-56
1958年底,中国出现了天灾人祸的窘迫形势。毛泽东心急如焚,接连召开郑州会议、武昌会议。1959年又召开了第二次郑州会议、上海会议和八届七中全会,决心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出现的错误。毛泽东批评了“共产风”和浮夸风。然而,半年来的会议和领袖的良好愿望,并未完全贯彻下去,过热的空气,并未冷却下来,形势依然严峻。饥饿、贫穷、艰苦威胁着老百姓的生活,怨天尤人的现象在干部队伍中较为严重。鉴于此,毛泽东担心出现悲观、泄气,把形势看得一团漆黑,对“三面红旗”失去信心的局面。他认为高级干部的这种“悲观”是对“总路线”的怀疑,远离了马克思主义,对革命前景丧失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