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会随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而相对降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将成为衡量财富的尺度■劳动生产率高低悬殊产生财富总量和人均财富量的差别■商品价值量取决于国际必要劳动时间,较多的国内价值只能计算为较少的国际价值。  相似文献   

2.
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量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逆向变化 ,即使用价值增大或增多 (通常表现为商品质量的提高和性能的改进 ) ,同时其价值和价格下降。这表明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变化的著名论断是符合实际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具有增长趋势 ,与使用价值的变化方向是相同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目前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隐含着劳动时间的折算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高于劳动数量增长幅度的现象可以从劳动价值论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高一思想政治课第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的疑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价值规律、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一些日常经济现象的正确认识。教学中,我从以下地方面入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弄清四个慨念: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计算劳动生产率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计算,另一种是用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劳动的必要性 ,是商品价值形成的前提 ;市场供求关系从实质上讲是社会劳动的供求关系 ,它影响劳动的有效性 ,从而影响商品价值量 ;市场范围决定商品价值的形成范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就越多,从而凝结于每件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越少,商品的价值也就越小。而商品的价格——我们通常说的物价,它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的,商品的价值越小,其价格也就越低。可见,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单位,政工干部的劳动和创造的价值不被人们理解,客观上挫伤了一部分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些政工干部感到很委屈。认为时间没少用,脑子没少费,可是工作成绩却看不见。所以,如何看待政工干部的劳动及价值就成为我们探讨的问题。一、政工干部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劳动是人类独有的第一个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政工干部所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劳动。但是,这种劳动不同于人类一般性生产劳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一是政工干部的劳动对象具有特殊性。人类的生产劳动对象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  相似文献   

7.
误区一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辨析]在人们的直观印象中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应该成正比。形成该错误观点的原因有两点 :即对劳动生产率没有区分和对商品价值量概念理解不清。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常用两种方法表示 :一种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的产品数量 ;另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它们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不同。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 ,表明生产该商品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 ,因此 ,单位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亦然。即单位商品的…  相似文献   

8.
1985年高考有这样一道选择题: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所生产的商品也越多,但所创造的价值总量:A.不变。B.越小。C.越大。D无法测定。不少的学生都选择B,普遍都反映对正确答案“不变”不理解。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点个人的看法。首先,要正确理解该题所涉及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问题。教材是这样阐述这一关系的:“劳动生产率愈高,单位商品生产中耗  相似文献   

9.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有五个创新点:(1)劳动总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各行业劳动量和价值量占社会相应总量的比例变化保持一致。(2)社会平均养育费决定复杂劳动力价值大小差异。(3)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一起转移给产品,劳动力使用形成新价值即为剩余价值;生产劳动力消耗劳动时间,使用劳动力提供劳动时间,这两部分劳动时间都是用劳动力生产其他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组成部分。(4)在两大部类基础上,把知识、劳动力和服务等非物质资料界定为第三部类,研究三大部类结构变化和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5)不同部门劳动质量和效率有差异,生产资本专业化形成转移障碍,需求变化抵消供给变化对利润率的影响,各部门利润率变化具有非平均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要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需要从劳动的私人性质和社会性质、商品的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运动中来认识商品价值的形成与劳动的关系,需要将特定条件下的自然力因素考虑进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源泉认定范围。在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原则之下,以社会劳动来确定具体商品的社会价值时就出现了"自然力价值化"和"人力劳动非价值化"这两种现象。价值化的自然力形成自然力剩余价值,成为技术先进企业大量剩余价值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彭必源 《理论月刊》2002,1(9):23-25
过去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存在许多误解,其实,劳动只是形成价值的一个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重规定的综合;劳动生产率并非与价值创造无关,就个别商品生产者而言,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资料也参与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纸币体系价格总水平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马克思价值、价格与货币理论基础上构建纸币体系中的价格总水平模型,确定了价格总水平与相关因素的量的关系:价格总水平取决于流通中的纸币量、货币流通速度、社会总商品价值量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倒数的加权和这四个因素;价格总水平的相对变化率取决于流通中的纸币量、货币流通速度、社会总生产劳动人数、社会产品价值构成和劳动生产率这五个因素的相对变化率。  相似文献   

13.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关于劳动生产率、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的关系可简要整理如下图。  相似文献   

14.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是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需要。我国社会劳动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劳动主体及其组织形式日趋多元化 ,新的劳动形式层出不穷 ,生产劳动对市场需求的依存性显著增强 ,劳动质量不断提高 ,分工合作更加广泛和密切。今后应当把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重点转移到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上来 ,全面考察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创造价值的特点 ,深入探讨劳动形成价值的条件 ,正确认识各种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滕玉成 《求索》2011,(12):106-108
对于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且是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当代,一方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于劳动生产力;另一方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I与价值的决定有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Ⅱ与价值实现有关。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的观点是有条件的,从商品生产的个体角度来讲,这是成立的;但从整个社会生产的角度来讲,二者是成正比的,正是技术的进步,引起了劳动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变化,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商品生产个体和商品生产整体得出了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一、不定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商品和商品交换的认识,正确的是()A劳动产品必须在一定的交换关系中才能成为商品,具有价值B.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着必须通过交换才能二:者兼得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商品的等价交换表现在每一次交换中,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评析:本题是综合性试题,考查学生对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量和等价交换的理解。A项正确。B项不完全正确,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最正确的,而商品生产者要通过交换_二者兼得则是错误…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劳动的本质决定于社会经济形态。生产劳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构成了生产劳动的本质即内涵,是我们考察和研究生产劳动的最基本的依据。劳动的效用性决定了生产劳动的范围。我们可以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物质形态商品的生产的劳动,还是非物质形态商品的生产的劳动;无论是有形商品的生产的劳动,还是无形商品的生产的劳动,只要是对社会有益且又有用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8.
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学《政治经济学常识》上册教材,在商品的价值量、价值规律的作用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等三个课题中比较集中地讲到了这一问题。但在上述三个地方讲的是三个不同层次上的劳动生产率,即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它们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讲授这一问题,特别是在复习时,需要对上述三个不同层次上  相似文献   

19.
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它们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对立。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管它耗费了多少人类劳动 ,这些劳动若是无效的 ,不能形成价值 ,当然也就不是商品。而只有使用价值却没有价值的物品 ,同样不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是物质承担者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矛盾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我国多年流行的劳动价值论仅仅承认劳动对商品价值的作用,因而是单一要素的价值论,那么,现在,我们应当综合考虑劳动和资产等客体因素与社会需求这个主体因素对商品价值的作用,建构“系统价值论”。一既要肯定劳动的作用,又要承认资产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各种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互相表现为交换价值,“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①所谓价值,就是各种商品之间的相对比价。这是完全正确的。它是我们分析商品价值的基础。然而,马克思断言:“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具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