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族势力是宗法制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农村里没有农民自己的阶级组织,宗族有时能在同族人中起一点互助作用。但宗族的领导权通常掌握在有钱、有权势的人手里,所以农村宗族势力主要是地主阶级借以维护其统治的社会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组织农民协会,进行土地改革,民主选举村政权,宗.族势力逐步销声匿迹。但是,近年来农村的宗族势力再度抬头,并有继续扩大之势,成为农村基层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性力量。自然村是宗族势力形成的环境基础宗族是由同姓同一祖先的人构成…  相似文献   

2.
宗族制度和宗族主义在我国历史上拥有深远的影响。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而言,宗族主义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其正面影响表现为宗族势力的加入,成为"拜上帝教"实力急剧增长、金田起义得以发动的重要因素;消极影响是太平天国内部宗族矛盾激化,导致领导集团各派宗族势力过早摊牌,从而酿成大规模的血腥残杀,断送了太平天国的前途。宗族斗争的发生率并没有阶级或者阶层差别;权位越高、宗族势力越大,斗争的频率越高,斗争的后果越发严重。斗争手段残酷程度的升级,必然成为利益关系适应新的利益格局的唯一手段。我们当前最需要注意的是,宗族势力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组织模式中的复活及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高鑫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等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我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保证。然而,近年来,农村的宗族主义日渐抬头,宗族势力已形成一定气候,对基层政权构成强烈的冲击和影响。笔者...  相似文献   

4.
农村宗族社会的现代转型尚未完成华南师大林济博士尽管宗族组织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当近代社会在开始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时,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宗族转而成为现代化的巨大障碍,发生不可逆转的社会变迁。宗族是以个体小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宗族势力的复兴对农村村级党组织的建设既带来一定冲击,也提供了机遇.因此,在分析宗族势力对村级党组织的作用时,要采用辩证的方法,既看到消极作用,又要注意积极方面,这样才能形成正确处理宗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武阳是赣抚平原上的一个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农村乡镇。长期以来,这里大姓大村多,宗族势力强,形成了盘根错节的乡村干部裙带网络,近些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更滋生了一伙以宗族派系为主的犯罪因素。少数不法分子凭着在镇、村掌  相似文献   

7.
《诗经》宴飨诗中有几篇以周王宴飨族人的私宴为主要内容,它是在当时周王“收族”、“合族”的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收族”是周王以宗子身份联合其他小宗以加强宗族的凝聚力。“合族”是“收族”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宗子以饮食之礼亲近其他小宗和亲族。“亲亲”之意是这些诗的主旨。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农村宗族势力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日益发展而早已偃旗息鼓,然而,近年来这种封建宗族活动沉渣泛起,愈演愈烈。由宗族势力操纵的集体上访、宗族械斗、围攻党政机关,非法扣押、殴打党政干部和公安干警,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9.
《春秋》2016,(4)
正宗族的产生与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及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自组织",宗族具有不断调适自身以求得生存空间的能力。关于宗族的定义,学界有过较多的讨论。冯尔康等认为,"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祖先崇拜及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在后来的研究中,肖唐镖又将之分为两个可操作的层面:一是实体的宗族,如宗族的组织、制度,包括宗族的结构、权力及其  相似文献   

10.
王思明  李昕升 《求索》2014,(11):161-165
晚清以降,中国传统宗族制度逐渐走向衰落,在经受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后,由于族权被严重削弱,反而激起了宗族势力的反扑,加之封建国家强有力的扶植,族权在太平天国失败后空前强化,族权强化的方式有修葺宗祠、广置义田等。这种逆潮流而动的"回光返照"的确起到了延缓宗族制度土崩瓦解的作用,是晚清乃至民国宗族制度都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宗族势力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刘治金,艾方毅目前,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社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宗族势力。这种宗族势力大致从三个方面严重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其一,宗族观念是农村党支部领导权牢固确立的思想障碍。“光宗耀祖”、“千百年家门”、“同...  相似文献   

12.
闽南宗族文化是宗族组织内在基因的呈现,既传承着中华传统乡土文化的秉性,又兼备闽南地区的特质.承载文化记忆的内在基因构建组织制度,培育"人情"价值观,织密多缘组织网络,发挥着凝聚、教化、导向、调节等功能,形塑出"角色型""制度型"两种宗族互助养老方式.随着社会变迁,传统宗族互助养老面临着人口流动、礼俗褪化、机制不适、供需...  相似文献   

13.
宗族作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对我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影响颇深.祠堂、族谱、牌坊、祖坟以及墓碑作为宗族的重要象征符号,是宗族记忆和宗族文化得以传承和认同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广西全州歌陂村宗族象征符号所展开的一系列保护活动不但加强了对本宗族的认同感,而且对当地的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对粤北甘姓宗族村庄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研究近年流行于华南和东南地区的"外嫁女联谊会"。这一新的社会组织形态是新宗族主义背景下外嫁女与村庄共谋互惠的结果。研究发现,新宗族主义的兴起,改变了以往以男性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基于平等、自愿的同宗女性成员之间的联合成为可能。外嫁女回报娘家村庄的初衷,使外嫁女、宗亲网络、村庄三者之间构成一种"报"的循环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村庄借助外嫁女连带群体,间接获得更多公共服务和资源,降低了正式制度的运行成本,形成一种新的乡村再组织方式。最后讨论新宗族的"里"与"表",新宗族主义是传统宗族一脉相承的延续,呈现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弹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种以宗族势力、宗族化倾向而结构的集团、企事业和关系网落正迅速蔓延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滋生腐败、邪恶的温床。可以说,宗族化的泛滥与浸润是腐败的前提和重要社会基础,亟须引起有识之士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宗族化─裙带关系:表现与特点宗族,是由男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从此定义看,用来概括古代、近代较为合适。宗族也可称之为家族(本文统称宗族)。现代宗族的情况有所变化。同姓的成立宗族、宗亲会的事例很多;同姓间可以有血缘关系。也可能没有血缘关系,原来定义中极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沿革萌芽和确立:春秋战国至西汉从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开始,经商朝到周朝,实质上都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主要联系方式的宗族统治。尔后,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出现大国争霸诸侯争雄等社会大变革因素,宗族内部已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期国家形态为以统治部族为中央、臣服部族为地方的"酋邦式"部落国家,地方部族实行完全的自治,宗族尚未正式形成。西周的全面分封制实现了统治部族对被征服部族的武装殖民,统治部族的贵族宗族组织及其自治制度基本形成,被征服部族原则上不再被允许保有其宗族组织。战国及秦朝,贵族组织及其自治制度暂时被废除。汉代在短暂地恢复了皇族、王族与军功贵族的自治之后,又很快将其废除,开始扶持官僚宗族与文化宗族。魏晋南北朝,士族作为文化贵族的最高形态,其自治权达到鼎盛后开始转衰;官僚宗族的自治权亦通过家庙制度开始崛起。唐代士族的法定自治权被取消,官僚宗族通过家庙制与荫族制进一步发展。晚唐、五代时期的战乱毁灭了士族的族谱乃至肉体,官僚宗族的世系也被完全破坏,宗族自治势力对国家上层政治的威胁被最后解除。宋代开始将原仅适用于贵族、官僚的宗族自治制度下移至普通平民,终于在明代形成了在县政府控制之下,由宗族自治辅助国家官治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宗族势力对村委班子换届选举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宗族文化根深蒂固 ,农村的自然村又是由有相同血缘关系的宗族群体聚居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加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宗族在农村中的生活互助、处理纠纷、维持社区秩序、婚丧活动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这就使得宗族势力存在于当今的农村。  相似文献   

19.
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分离说",表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分离,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现象,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根本特征。相较于"分离说",明清时期海南宗族社会的发展状况,体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套和双向互动,可以视为一种"配套说"。"配套说"超越了"分离说"以乡村宗族为主体社会结构的研究范式,将宗族置于不同层级的、与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相匹配的结构体系中去,更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也更有效解释中国宗族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此,对当前人类学研究与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进行以下思考:在人类学研究上,需要重新反思其发展历程,加强向上研究,走出乡村,促进多学科合作研究;在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上,需要走出西方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局限,从中国二元社会的结构特质,理解官方社会与非官方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对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各方面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任务有了新的内容,村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标准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选准、培养、用好村党支部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村党支部担负起领导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重任,这个老而又新的课题又重新摆在我们面前。 由于历史的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地方的村党支部书记整体素质与当前形势的要求很不相适应。就目前来说,有四种类型的村党支部书记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第一种,宗族势力型。这类支部书记仗着家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