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下,由于社会变革带来的多种利益矛盾冲突,使信访上访数量增大。但现阶段的上访形式还不成熟,上访的渠道还不够通畅,集体群访、对抗冲突性上访的情况也较多,存在着上访的非制度化和非程序化的紊乱现象。这些带来的社会成本和政府的行政成本是巨大的。因此,建立和健全各级领导信访接待制度,为公民参与政治对话创造条件,加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很有必要。 在此基础上,如果政府部门能够进一步开放政府信息.建立一套有利于长期稳定的“信访预警”机制,将一些群体事件、民众情绪化解在前期和萌芽状态,则是  相似文献   

2.
信访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制度设置,在现实运作中存在四重争论,本文以“国家--作为国家代表的整体性政府--作为层级的政府--作为具体处理机关的政府”这一框架,对四种争论进行分析。一是国家与社会之间:权力与权利的争论;二是整体性政府与作为社会原子的个人之间:成本与效益的争论;三是层级性政府之间:诉求上行与处理下移的争论;四是具体处理诉求的政府治理方式之间:情感治理与规则治理的争论。四重争论从抽象到具体,层层递进,严重影响了信访制度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治理的化解术。“枫桥经验”为其提供了一个经验视角。新时代“枫桥经验”从以权力引导权利和以权利监督权力、依靠群众化解、就地化解、引入情感治理等方面提供了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3.
宪政视阈下当前我国信访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红暄 《唯实》2009,(7):62-66
信访是公民和政治体系之间的政治沟通行为。目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公民信访、信访工作机构不能及时化解的问题和现象。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看,形成这种信访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地方公共权力高度一体化;人民代表大会信息沟通通道对信访通道的挤压;信访制度自身的缺陷;中国政治文化中浓厚的“清官”情结的影响。化解我国的信访问题,必须对现行的信访制度进行改革。信访制度的改革应是渐进的。应确立“民主”、“法治”、“以人为本”的现代信访制度理念;引入人大代表接访制度和律师参与信访制度,为信访通道分流减压;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增强信访工作的责任感;整合现行信访机构,借鉴西方申诉专员制度,明确信访工作机构的权利救济功能和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奇  韩凤丽 《唯实》2010,(4):73-76
我国目前庞大的信访机构和对地方政府信访问题“一票否决”制度,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绊脚石。传统的信访理论经不起推敲,必须尽快取消各级信访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切实承担起监督“一府两院”的职责,树立司法机关的权威,并且在行政诉讼中引入调解机制,从而重塑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5.
涉诉信访案件多元化解决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涉诉信访案件有其特殊的发生原因和背景,但解决涉诉信访案件,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还是要合理运用多元化解决机制。对于诉讼中的信访案件,关键在于强化诉讼调解的功能,力争使纠纷通过诉讼和解或调解得以化解,以此消解案件成为涉诉信访类案件的可能性。对于生效的信访类案件,充分发挥审判监督程序对当事人信访权、再审诉权的保障功能,使审判监督程序成为终结信访案件的有效机制。在坚持涉诉信访案件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的同时,设置科学合理的分流机制,采用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方法,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多途径、全方位地预防和化解涉诉信访,是有效缓解司法资源短缺与涉诉信访案件高位徘徊矛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善治目标下的我国信访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治是建立在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基础上的社会管理模式。信访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需要政府与公民的广泛合作。以善治为目标推进信访制度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政府管理的内在要求,因此是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陈琼 《当代贵州》2010,(6):51-51
<正>近年来,福泉市在信访工作中做到领导干部认识到位、信访工作制度到位、信访资源整合到位、信访积案处置到位,多措并举从源头上化解信访矛盾纠纷。该市领导充分认识信访工作事关民生,事关社会稳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信访问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其实质和特点表现在社会系统、政府及其政策、领导干部及其体制、信访机制等多方面。信访问题的预警系统是治理信访问题的机制设置,是社会稳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问题预警系统的设置要遵循科学理论与方法,同时,也要建立与信访系统预警机制相适应的辅助预警机制来配合。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是解决中国特色信访问题的根本途径,还要通过政府各部门、干部管理部门、工会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全方位协同,才能共同构筑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9.
信访三级终结制度是2005年《信访条例》确立的制度。其建立初衷是期望通过该制度实施,达到规范信访秩序、化解信访困境、节约行政资源、提高信访效率的功能。然而事与愿违,现实中信访三级终结制度运行存在导入案件少、社会效果差、三级终结不了等现实困境。复查复核案件类型及范围模糊、承担复查复核工作人员人手少且业务水平不高、法律规定不明确及考核制度设计不科学等因素是产生信访三级终结制度运行困境的主要原因。下一步应通过完善信访立法、提高信访复查复核质量、健全信访考核等多维路径促进信访三级终结制度取得更大实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抽象的制度设计与具体信访实践两方面,客明地将信访与法治标准参照比对,辨明信访在法治社会之存没出路。最终认为,信访是回归法治终极目标的,正义、正常法治框架之下的法定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建平 《先锋队》2015,(6):18-19
干部下去得多了,信访群众上来得就少了。大家坐在一起沟通,问题解决了,心气就顺了,也就能够安心生产生活、发家致富了。近年来,左云县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畅通民声通道,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信访工作放在党的群众工作的全局中去把握,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使信访工作与县委的群众工作、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有机融为一体,逐步走出一条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新路子,在有效化解信访问题的同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规范信访秩序,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要贯彻执行好《条例》,关键要做好定位、机制、体制、法制工作,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一、畅通渠道,正确处理“入口”与“出口”的关系畅通信访渠道是保障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党和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迅速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国家将畅通信访渠道作为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处理信访事项的重要职责,要求各级政府及其信访机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正因巨大的社会变迁而进入一个风险社会,危机则是风险社会最现实的表征.政府部门如何抵御风险,化解危机,保持与公众和社会的良性沟通,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即从沟通这一角度入手,探讨政府危机公关在风险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并就如何开展有效的政府危机公关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立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制度在传达民意、促进民主监督、保障公民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监督政府运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信访制度所面临的困境日益严峻,非正常上访愈演愈烈,危害性极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信访终结机制始终“缺位”是重要原因之一。建立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迫在眉睫,应该整体设计,总体思路是人大总牵头,一个渠道是法院(检察院),涉诉上访案件由法院牵头解决;另一个渠道是政府信访部门,非涉诉上访问题由信访部门牵头协调责任部门解决。对“三审”后上访人仍不服的,人大可牵头进行听证。同时需要通过立法对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予以界定。  相似文献   

15.
政府执政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和民心向背问题。当前,政府执政能力存在与公民沟通不足、追求扩张自利性、公信力不足、处理矛盾问题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网络时代的到来,突破了传统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客观因素制约。网络问政有助于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具体表现为促进政府与公民良性合作、提升政府形象,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监督政府行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基于此,要建立健全互动沟通机制、加强网络问政立法建设、建立健全跟踪制度和问责制度、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来加强网络问政,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虽然《信访条例》规定了信访案件"三级终结制",但现实生活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却长期被信访案件"终而不结"、"谁终结、谁被缠"等现象所困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现行的信访终结制度不够完善、上访解决问题的成本较低、属地政府化解信访矛盾的手段欠妥等原因所致。因此,应转变作风,树立群众观念,依法规范信访部门的接访行为,依法做好信访案件的复查复核和督查督办工作,适时修改和完善《信访条例》,进一步规范访民的上访行为,依法终结信访案件。  相似文献   

17.
信访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制度设计。信访作为公民权利救济的一条途径,在实践中发挥了不少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伴随着产生了许多问题。理论与实践界一直对信访存在"废除论"、"强化论"、"弱化论"等观点。在我国信访作为一条权利救济途径,有存在的必要,但必须认识到信访量大、面广、上行趋势明显、非正常信访问题突出等现象。必须逐步推进信访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才能更好地发挥信访的救济职能。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把信访纳入法制化轨道。信访规范化是前提,制度化是保证,法制化是目标,三者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8.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我国信访制度建立60余年来,在反映社情民意、密切联系群众、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些年来因信访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改革、创新信访工作必须扭转对信访工作认识上的偏差;改革完善信访工作相关制度、机制;强化基层工作,提高基层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信访问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信访问题的预警系统是治理信访问题的机制设置,是社会稳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问题预警系统的设置要遵循科学理论与方法,同时也要建立与信访系统预警机制相适应的辅助预警机制来配合。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还要通过政府各部门、工会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全方位协同,构筑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20.
社会利益关系是否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信访制度是促进社会利益和谐的重要制度.本文从当前信访工作面对的最突出问题入手,研究信访制度与社会利益矛盾的关系,分析信访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与不可替代性,明确其功能定位,并提出完善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