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与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变革相一致,人类实现了由传统的非法治社会向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而面对契约社会自身难以调和的矛盾,人们开始对契约社会进行矫正的探索。可以说从契约到身份是对契约社会的进一步矫正,是让契约社会的公平正义价值得到真正的实现,是对契约社会自身缺陷的弥补。社会法的规范理念为"从契约到身份"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身份到契约是梅因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著名概括.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进程也可从此角度作一理解.一方面,旧的身份传统如宗法观念家族关系和相对较新的政治身份如家庭出身、阶级成分、所有制之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淡化或退出历史舞台,契约关系与契约观念逐渐生根;另一方面,某些旧的身份传统仍严重存在,如城乡之别、官民之别、家族关系等.超越身份传统走向契约社会的关键是平等化、民主化、市场化和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17世纪至18世纪的启蒙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契约自由原则被确立为私法自治的核心原则。但当时在个人本位的历史条件下,契约自由原则被绝对化,到资本主义垄断时期,契约自由原则就遭到了质疑。随着罗马法发展,诚实信用原则对交易的当事人和法官裁量案件提供了法律上的补充,其规范了合同的缔结、履行、终止及终止之后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试论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从规范的角度进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年冰 《法律科学》2003,2(6):59-66
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确立于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作为合同法基本原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立法表达方式,我国现行<合同法>规定的体系完整的义务群,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很好体现.诚实信用原则与合同法规范在产生依据、表现方式、适用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的特点在我国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具有重要的功能,它是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准则,是立法者保证合同法内在精神统一性的重要概念和技术手段,是授予、也是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诚信原则是法律化的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准则,也是经济法领域普遍适用的原则。证券市场监管必须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建立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通过建立信用体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民事赔偿制度、驱逐失信者来净化市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正> 一、问题的提出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以后,我国法学界见仁见智,针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中一系列新的法学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在此过程中,英国著名的历史法学家梅茵(Sir Henry Maine,1822——1888)一百多年前提出的“进步社会的运动,迄今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公式,重新唤起不少学者们的兴趣,并在各自的论著里加以援用和发挥。与这一公式相关的观点,举其要者如:有的同志认为,我国的计划经济(产品经济)到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转型,就是从身份关系到契约关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实现路径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身份到契约是梅因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著名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可以从这一角度理解.一方面,旧的身份传统如宗法等级观念和相对较新的政治身份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淡出舞台,契约关系与契约观念逐渐生根;另一方面,某些旧的身份传统仍然存在,导致了政治权利不平等、经济权利无保障、文化权利受限制等问题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社会的社会转型.如何认识身份到契约的转变条件,如何实现我国农村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要充分发挥诚实信用原则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就必须重视诚实信用原则的制度设计。在我国,诚实信用原则的制度设计既有积极条件,也有消极条件。诚实信用原则的制度设计主要包括诚实信用的立法、执法与司法机制,国家公务行为的诚实信用机制,诚实信用的中介服务机制,诚实信用的信息机制,诚实信用的社会监督机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处罚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试论新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颁布的合同法是以诚实信用原则为核心价值的法律规范体系,诚实信用原则构成了合同法的灵魂。文章首先分析了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含义及其在新合同法中的具体体现,随后探讨了这一核心原则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儒家学说通过一整套身份等级和道德话语的建构,有效地维护了传统中国社会的秩序。之前的很多研究都认为,基于身份等级和道德话语的秩序建构落后于基于自由、平等和权利话语的契约建构,历史是一种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但是,纯粹的自由平等契约依赖于一个全能型的公共权力或一个信息完全的社会,这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同时,自由主义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宣称的平等缔结契约的机会与能力也并不成立。通过自然身份和道德话语的建构,儒家创造了一种有效的契约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传统中国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合作。在现代社会中,身份并没有褪去,反而变得更为复杂。基于身份、道德和契约的考察,有助于思考儒家思想在现代的阐释可能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诚实信用原则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英 《河北法学》2006,24(5):60-63
诚实信用原则是现代合同法乃至整个民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原则,为世界各国民事法律所普遍确认.作为道德法律化的一项民法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指导当事人的行为,也是立法和司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诚实信用原则有利于平衡双方当事人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率目的.在实践中,应准确理解立法意图,结合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况,对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掌握一个合理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其主旨在于保护交易安全、稳定经济秩序。善意取得制度起源于日耳曼法中的“以手护手”原则,现已得到各国民法的承认。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转让人为无权处分财产的人;受让人必须通过有效的法律行为而取得财产;善意取得的财产是法律允许流转的财产;转让人已经将标的物交付给受让人。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在我国立法上第一次确立了善意取得制度,但是物权法的规定并没有平息关于善意取得的争论,反而使争论更加激烈。善意取得制度既应适用于动产也应适用于不动产,既应适用于基于权利人的意思而由第三人占有的财产也应适用于非基于权利人的意思而由第三人占有的财产。第三人善意的时间应为一个时间段而非一个时间点。善意与非善意的证明责任应由否认第三人善意的人为之。在善意取得制度下应认定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有效。善意取得制度不适用于具有特殊性质的财产,所有权人可以取回,但所有权人应给善意第三人以补偿。  相似文献   

14.
论留置权善意取得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凌 《政法学刊》2003,20(3):36-38
留置权善意取得制度体现了民法的公平原则,具有维护占有的公示作用,符合留置权的物权性质。运用留置权能充分发挥留置权的担保功能,保护交易安全。应设立留置权善意取得制度。留置权善意取得的构成必须具备五种条件,按照这五种条件和海商法有关留置权的规定,海商法适用留置权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个人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既需要保护私益使其不致受损,也需要进行交易使其不断增值。二者的能否实现均有赖于其须付出的相应成本的多寡。物权绝对追及效力的制度会导致民事主体私益难以得到切实保护,相互之间交易难以顺利进行;而善意取得制度却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情形。因此,宜在即将修订的民法典中将其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16.
对船舶物权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仍延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登记对抗主义立法例,但在登记对抗主义的具体表述上,摒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等法律先要求"应当登记",后规定"未登记,不得第三人"的做法,同时将第三人明确限定为善意第三人。这一本来更符合登记对抗主义真义的表述,却引发了海事海商实务部门较普遍的疑虑、困惑和担忧。这既暴露了长期以来学界在理解登记对抗主义上的纷争和分歧,也暴露了司法实践中一般理念和做法与登记对抗主义真义的偏离,同时还说明不仅在船舶物权变动,而且在其他采登记对抗主义的物权方面,均缺乏对登记对抗主义真义完整、准确的解读。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43个样本案例,描述、总结当前中国司法实践中船舶登记对抗主义的实际运行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登记对抗主义的真义探寻,针对司法实践中涉及登记对抗的典型判断,就如何对其予以匡正提出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颁布后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面临的新问题,在分析当前相关立法、船员劳务关系现状以及一字之差的“劳务”与“劳动”合同对保护船员权益存在本质不同的基础上,认为船员不仅应当得到“契约”的保护,还应当基于劳动者“身份”得到劳动法的特殊保护.进而,针对船员劳务合同相比一般劳动合同的特殊性,从合同关系、主体、内容、责任和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提出司法如何予以应对的相应观点.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原罪论对现代刑法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家奇 《法律科学》2006,24(3):66-71
缘起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刑法制度,在形成与发展中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中,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论以及由其衍生出的自由意志论、赎罪论等,对理性地认识犯罪、确立刑事责任根据及科学引导刑罚制度提供了不可忽视的理论支持,从而对现代刑法制度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不方便法院原则起源于苏格兰,并在英美法系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然而,大陆法系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着这一制度或类似的制度和做法,这些类似的制度或做法同样体现了不方便法院原则的核心和实质精神: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和有利于实现当事人的利益及个案的公正。在中国,立法中过度管辖的存在和互联网立法的缺乏使得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引入存在必要性,相关法律制度的配套和司法实践又使得该原则的引入存在着可能性。应当结合有关的法律传统和司法特点,设计出适合中国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