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一、个体经济的法律地位个体经济的法律地位,是指个体工商业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潘动中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总和。其权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享有财产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财产所有权是指他们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它的客体:除包括个体劳动者个人或家庭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等生活资料外,还包括个体经营的小型生产资料、机动工具、机动车辆以及其它必要的房屋和  相似文献   

2.
论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信用卡诈骗罪的基本特征依《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成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有以下基本特征:(-)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信用卡的使用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并非单纯的“信用卡管理制度”①或笼统的“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o。信用卡是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发给用户(含单位和个人)用于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购买商品、获取服务或提取现金的信用凭证。它有转帐结算、消费信贷和自动存取款的功能,是代替现金和支票使用的…  相似文献   

3.
司法实践中,对于承包经营中的贪污犯罪往往难以认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把握住其财产所有权的性质这一关键.对承包经营中贪污罪的认定除了在犯罪主体上严格按条件掌握以外,还应紧紧把握住财产所有权关系这个犯罪客体.从侵犯的财产所有权性质入手,分析判断是否构成贪污罪.贪污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关系,其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因此,正确把握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对于认定承包经营中非法侵占财产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有着重大意义.侵犯的财产属于公共财  相似文献   

4.
略论职务侵占罪的客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职务侵占罪的客体的概念。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所有权。公司是指依据公司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是指依法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其经济性质与公司相同,只不过财产所有权构成方式不尽相同。企业包括以下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2)私营企业(独资、合伙、有限责任公司);(3)中外合资、合作企业;(4)外资企业;(5)外国公司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以上企业只要没采取公司形式的都属于本条规定的企业。其他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以外的群众团体、管理公益事业的单…  相似文献   

5.
刘艳 《法制与社会》2013,(33):23-24
刑法分则条文中规定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涉及财产所有权的罪名很多,本文这里所讲的这类犯罪既包括该类犯罪的犯罪客体是单一的财产所有权,如:盗窃罪、诈骗罪,也包括其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中含有财产所有权的犯罪,如:贪污罪等。由于对被告人的定罪直接决定着量刑,因此,能否定罪、定什么罪是关系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问题.实际工作中应当引起我们执法人员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工作中遇到的一典型案例来说明刑法中简短的条文规定看似简单易懂.实际操作应则经过寝们缜密恩者、幢重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定罪准确、号刑恰当.  相似文献   

6.
政企分开何时到位——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献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锡秋 《中国律师》2002,(11):27-30
国务院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吗国有资产是指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财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收益、接受馈赠形成的,或者凭借国家权力取得的,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有形和无形财产及财产权利。根据这个定义,国有资产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国有产权是指国家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权,不包括债权。而一般所说的或目前所遇到的紧迫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均是指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也可以说是国有产权的管理和实现方式的问题。我国目前国有资产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拒不执行裁判罪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以下简称拒不执行裁判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公然抗拒执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的行为。1.本罪侵犯的客体,目前在理论上有两种见解,一是单一客体说,即本罪侵犯的是审判机关的正常活动。二是双重客体说,认为本罪既侵犯了审判机关的执法活动,又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笔者认为,第二种见解更为准确地揭示了本罪的基本特征。人民法院是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唯一机关,它依法审理各类案件所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行使国家审判权和执行国家法…  相似文献   

8.
诈骗罪的构成特点 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关系。公私财产所有关系具体表现为国家、集体或个人对其财物的所有权。应当指出,刑法所指的财产所有权,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指人对  相似文献   

9.
论技术成果可以成为盗窃罪对象李果,杨正根盗窃罪的犯罪对象,是指盗窃罪所侵犯的客体──公私财产所有权的表现形式,即公私财物,又称公私财产。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盗窃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主要包括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也包括多种所...  相似文献   

10.
抵押权能否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侵害抵押权能否形成侵权损害赔偿民事法律关系,其性质又属何种侵权关系?对于这些问题,国内学说虽未见反对态度,但对其进行明确阐释的也不多见。本文就上述问题作如下论述。一、侵害抵押权行为的性质一般认为,作为侵权行为客体的财产权,主要是招财产所有权,即自物权。对于侵害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其他财产权,即他物权,能否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尚不无疑问。我认为,抵押权得为侵权行为的客体。其理由是:1.抵押权为担保物权,是财产权的一种。既然财产权是侵权行为的侵害客体,那么,抵押权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11.
魏在军 《中国律师》2004,(12):57-59
一、关于受贿罪的犯罪客体(一)理论上的主要观点自1979年刑法规定受贿罪以来,刑法理论上关于该罪的犯罪客体就产生了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认为该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二是廉洁性说,认为该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三是复杂客体说,认为该罪的犯罪客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和公私财产所有权;四是选择客体说,认为受贿罪的犯罪客体是一个以基本客体为核心与兼及客体选择组合的结构性客体,即以国家公务的正常进行和公务的声誉为基本客体,与社会经济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选择组合…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客体是对其物质载体中人类精神的法律拟制,正确认识知识产权的要点是区分知识产权权利本体及其客体、知识产权客体及其物质载体。无论是知识产权权利本体无形说还是知识产权客体无形说,实质都是指知识产权客体与其物质载体可分离。传统财产所有权权利与客体相混淆、客体与有体物相一致和财产权是支配权、使用权的先见性思维是正确认识知识产权制度的主要障碍。知识产权观念的形成需经过两次法律拟制的环节:首先,在有体的物质载体上拟制知识产权客体;其次,在拟制的知识产权客体上拟制知识产权权利。知识产权是法定权利而不是自然权利,是垄断权/禁止权/专有权而不是支配权/使用权。  相似文献   

13.
刘兵红 《河北法学》2012,(4):175-178
英国法上,财产所有权的客体不是有体物而是财产利益。英国法财产所有权客体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土地保有关系的产生是英国法财产权客体定位为财产利益的根本原因,土地保有关系模式下的这种立法思想深深影响了英国所有权客体理论。在英国法上,任何具有独占排他的财产利益均可以成为所有权的客体,因合同等原因而产生的债属于债权人的财产利益,因此英国法将其作为所有权的客体。英国法明确区分因合同产生的债的所有权以及合同权利本身,英国法的债权的二分理论值得我国学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08,(12):62-62
“腐败”一词指自然界的有机体全部或部分腐烂坏死,现在则是将生物学中的这一术语移植在社会学中,特指握有一定公共权力者以权谋私、徇私枉法,对社会这个有机体的侵害。  相似文献   

15.
信用卡诈骗罪客体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卡诈骗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这一观点在理论上的认识是共同的,只是对具体的构成尚存在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侵犯的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①有的学者认为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银行金融管理制度和商业经营管理制度;②有的学者认为侵犯的是国家对金融活动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的所有  相似文献   

16.
略论劳动改造法律关系的客体王志亮一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或权利义务客体,是指该种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目标。一般来讲,法律关系的客体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物和其他物质财富。法律意义上的物,也称标的物,是指能为人们所控制并有经...  相似文献   

17.
英国法上,财产所有权的客体不是有体物而是财产利益.英国法财产所有权客体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土地保有关系的产生是英国法财产权客体定位为财产利益的根本原因,土地保有关系模式下的这种立法思想深深影响了英国所有权客体理论.在英国法上,任何具有独占排他的财产利益均可以成为所有权的客体,因合同等原因而产生的债属于债权人的财产利益,因此英国法将其作为所有权的客体.英国法明确区分因合同产生的债的所有权以及合同权利本身,英国法的债权的二分理论值得我国学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法通则》对财产所有权转移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即按照合同或者其它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方式、时间、地点问题,在经济审判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体上,它是确定财产主体和财产意外的毁损灭失风险责任的承担的基础;程序上,它是确定合同履行地解决管辖争议的关键。一、财产所有权转移的方式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财产所有权的转移,亦即在所有权法律关系当中权利主体的变更。这种变更意味着一方当事人所有权的丧失,另一方当事人所有仅的取得。财产所有权的丧失是指因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引起的原所有人丧失或脱离所有权的法律现象。财产所得权的取得,是指因一定的法律事实,法律确认某一民事主体对某项财产享有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票据诈编罪客体及客观方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票据诈骗罪的客体对于票据诈骗罪的客体 ,概括起来 ,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 ,不但侵犯了国家、单位或个人的财产利益 ,最主要的是侵犯了票据管理制度并由此破坏了金融秩序。① 第二种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第三种 ,票据诈骗罪侵害的客体是双重客体 ,既包括有物质性客体 ,也有非物质性客体。由于我国票据法的核心内容是保护票据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其目的是为了依法规范票据行为 ,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 ,票据诈骗犯罪行为一方面严重地侵犯了票据当事人的合法财产权益 (此为物质性客体 ) …  相似文献   

20.
本文案例启示:对侵财型犯罪的定性争议主要是扩大了该罪的客体,有观点认为侵财型犯罪案件客体不仅是财产所有权,还包括合法占有权,对侵财型案件客体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案件性质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