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才能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我国最后一个被确认的少数民族——基诺族,基诺族人民满怀着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真挚情感,用不懈奋斗实现了跨越发展,从落后的原始社会直过到社会主义社会,飞跃成为脱贫摘帽的样本,交出致富奔小康的成功答卷,也书写了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各族群众在长期共同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共创、共有、共享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有机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是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经济基础,培育经济共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化政治保障,培育政治共识;进一步做好党史、国史与民族史教育,筑牢历史根基,培育历史共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培育文化共识;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价值内核,培育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空坐标,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爱国思想、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国家建设实践。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根基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情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牢牢抓住树立并弘扬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一认知基础,把握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基石,坚持在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和爱国主义实践中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统一。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团结国内外一切中华儿女,立足国内建设实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自主搞好国内各项建设,解决好国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也是沉着应对国内外一切考验和挑战的必然要求。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必须高度重视并利用好一切有利、有力的国际因素,并把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得到了升华,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把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置于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地位,为真正实现各国人民和合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世界大同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历史借鉴、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着负责任大国的方向稳步迈进。  相似文献   

6.
培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习近平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路径做了探析: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强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二是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三是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凝聚各方面的人心。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取得了国家形式的政治共同体,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学理支撑,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石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着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3年提出到2017年写入十九大报告,经历了由概念到思想体系的逐步发展升华的过程。面对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难题,由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有其自身的文化心理基础:人性能群的心理,中华和文化心理,弱者求正义的心理。但是这一理念的推广也有其文化心理阻碍:国强必霸的历史阴影,万国来贡的天朝心态,错综复杂的历史恩怨。要想克服这些文化心理阻碍,中国不能空喊口号,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其他国家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即用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为其他谋求发展的国家提供样板,用"一带一路"的实践探索与周边国家分享发展的红利与经验教训,用大国责任的实力担当赢得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可和信任。唯有这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从理念变成现实,成为中国为解决当今世界问题贡献的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是党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不仅能够增强党对人民群众的组织力和号召力,而且能够为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人心、积聚力量,更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权威性.党史教育同党的形象塑造的内在一致性,党史教育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回击,以及党史教育为党的形象塑造提供的丰富"营养",均表明以党史教育塑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必要性.要注重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来塑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注重以党史教育话语的转换与创新来提升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又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说,"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又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说,“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殊形态的最新把握。时空转换、技术革新和语境变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科学依据;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实践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逻辑原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逻辑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世界需要聆听中国,中国需要参与世界,中国和世界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更是积极寻求与世界的互动,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该思想作为我们党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它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创新,同时更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进一步彰显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理念深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口号首次表达了这一理念的意蕴,列宁将马克思恩格斯所表达的意蕴系统化,正式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概念。20世纪初,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革命派与改良派虽走上了不同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实践,但注重民族国家利益,而非普遍的国际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两大派别共同的趋归。新时期,中国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提供了独特思路,跳脱出了"无产阶级"特定群体,着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始终是激扬的主旋律;爱国是具体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和使命,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爱国行为和爱国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爱国精神的激励下,救亡图存,奋发图强,找到了生存发展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新时代的爱国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世界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新灯塔"、建设伟大工程的"新旗帜"、推进伟大事业的"新引擎"、实现伟大梦想的"新指南",其内涵包括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宗旨、建设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培养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大国形象等,使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理论实现了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时代性和规律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对外传播思想核心内容是以"中国梦"为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红线,以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及国家话语权为切入口,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外全面阐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中国自近代以来的道路选择、发展过程和目标,生动对外描述中国作为"醒狮"的"文明大国、东方大国、社会主义大国、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点,在于把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并深刻地揭示了其内在的联系: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实施党的领导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共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