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历史性变革,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元经济的并存与相到渗透,是我国农村经济总格局的主导线索,本文拟对此历史必然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交锋:当代中国的八种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邓小平思想功不可没;“老左”与“新左”呼唤“文革”,自由主义“挤出门缝”又进“夹缝”;民主社会主义刚刚抬头,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杀声一片”;新儒家却在提倡尊孔子为全民导师……各种思潮的喧嚣与交锋正使中国进入“春秋时代”.喧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理性声音被淹没,理性变革得不到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冲击着中国经济,疫情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大,特别是疫情向全球蔓延有可能"倒灌"影响中国经济。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但应对疫情带来的数字化变革将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推动经济恢复和振兴,短期应以救助中小微企业、困难群体和畅通经济循环为主。中期则要立足于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施疫情后经济恢复和振兴一揽子方案。  相似文献   

4.
刘刚  贾娜  刘海英 《前沿》2010,(12):53-56
新中国农业经济60年的变革与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业经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晶。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营制度、土地流转机制、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政策支持体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模式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辨证法在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的最新运用,表现在:经济发展目标体现了实现经济增长与促进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经济体制改革体现了社会主义定性与市场经济取向的辩证统一;经济变革路径体现了总体渐进推进与适时系统推进的辩证统一;资源配置方式体现了依靠市场调节与坚持政府主导的辩证统一;经济发展动力体现了立足国内资源与利用国际资源的辩证统一;工业化发展路径体现了实现工业化与推进信息化的辨证统一;区域发展战略体现了非均衡发展与统筹协调发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戎珂 《人民论坛》2023,(17):12-16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当前数字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中央提出的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布局规划,本文将从数字经济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IBCDE”框架作为数字中国建设布局的可行方案,从而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7.
坚持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新时代,推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优化整体布局、夯实生态基石、拓宽国际空间、增进民生福祉。数字经济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管理变革、市场变革、治理变革。因此在实践中,要以数字经济助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小康》2009,(10):6-6
中国内地各省、市、自治区上半年经济资料近日集中亮相增幅榜上,各“诸侯”排位剧烈“洗牌”:中西部地区整体表现亮丽,多省GDP增速超10%,内蒙更以16.2%高居榜首:而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仍显乏力,唯天津以16.2%的增速排名大幅提前。北京经济专家指出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与新一轮的复苏中,中东、中西部差距正逐步缩小,一场中国经济格局的变革正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9.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是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正经历的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无论是从国际社会政策走向、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上看,还是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上看,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中国没有其他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坚持党的领导,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陈朝祥 《人民论坛》2010,(8):232-233
作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奠基者,魏源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剧变的时期,他的一生贯串于封建"末世"和近代初期。魏源经济变革思想是其社会变革思想精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许多经济观念,又使这些变革主张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江 《创造》2001,(2):46-46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激荡。我国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在这场伟大变革中,中央提出以创新精神实现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世纪初实现全国人民奔小康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如何适应这个目标,最大限度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出路同样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联合国指出,世界经济将在2010年出现反弹,实现2,4%的增长,其中,中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会达N8.8%。而世界银行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测结果则是,中国经济将继续是世界主要的增长引擎,今明两年中国经济都将会增长9%。消息一出,人们又在开始议论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许多人说,今年世界经济能否实现真正复苏,主要是看中国,中国将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中国人民自主的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促使我们主动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开放给中国带来活力,开放推动中国改革的深化。改革的深化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中国在开放中发展,世界也在中国的发展中受益。  相似文献   

15.
转型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既要实现体制的转变,又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是一种整体的、全面的结构变迁和发展过程。政府作为政治的主要载体,肩负着国家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双重历史任务。面对转型发展,政府应当主动地、创造性地对体制的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需求作出回应,树立新的观念,采取积极的策略和战略,推进经济与社会包括自身在内的转型发展。这就是本文所指的政府责任,也是最广义的政府责任。下面以中国转型发展中的政府责任为重点,对此进行探讨。   一、必须重新定位政府…  相似文献   

16.
徐华清 《时事报告》2009,(12):33-39
电动的新能源公交车取代喷黑烟的老式公交车行驶在马路上,居室的屋顶跟随太阳“转身”制造电能,重化企业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卖给农户……这一切不是梦想,而是未来中国低碳经济的清晰前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是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正在经历的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无论是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国际政治政策压力,  相似文献   

17.
黄金时代     
《"十三五":中国经济新突破》读后很提气,尤其是胡鞍钢《中国"火车头",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一篇。立意高远、观点新鲜、分析细致、论说缜密。文章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之时,分析中国经济即将转入新变革之势,条理分明地介绍中国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万众消费的黄金时代带来的  相似文献   

18.
黄刚 《理论月刊》2012,(2):88-90
坚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就是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互动、同步、协调进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深入总结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互动发展的历史进程并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公共政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潭 《湖湘论坛》2009,22(4):10-13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代的30年,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成长的3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众所周知,这种社会主义变革和转型主要体现为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宏大转轨,展示了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治理逻辑,凸显了体制转轨与政策变迁中的中国模式和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治理的价值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21世纪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顶层设计,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有着重要意义。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态势日渐凸显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中国逐步迈入了主动引领全球经济合作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新时期,"一带一路"相关议程着眼于为全球经济治理输出公共产品,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与地位,"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全球经济治理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