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型薪酬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调控与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使高管薪酬的决策机制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使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和激励高管人员。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由董事会主观定价的制度性缺陷,提出了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型薪酬模型,意在促使主观定价模式转变为客观定价模式。同时,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模式作了对比选择和适当改进,分析了EVA激励模式的缺陷和相应的修正激励模式以及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层级模式,提出了上市公司CEO与其他高管的薪酬差距有助于增强CEO的责任感、经营压力和管理权威。  相似文献   

2.
衡量国企高管薪酬的合理性,关键在于薪酬激励的有效性,而不仅仅是薪酬水平的高低国企高管的薪酬始终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实国外的企业也不例外。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从美国到欧洲大陆,对企业高管薪酬进行限制或征收高额税收的呼声此起彼伏。最近的事件是3月3日,67.9%的瑞士人通过全民公投支持一项旨  相似文献   

3.
刘海英 《求索》2007,(7):29-30
本文以主流企业理论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基于剩余索取权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激励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以我国2004-200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和MBO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高管人员持股比例过低的现状,而实施MBO后管理层持股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性别差距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男性高管总薪酬和货币性薪酬均显著高于女性高管,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但是对CEO为男性组和CEO为女性组公司的对比检验显示,两组样本公司的业绩并无显著区别,说明女性高管获得的薪酬激励相对不足.此外,CEO为男性的公司其核心高管人员的薪酬差距显著高于CEO为女性的公司,表明男性CEO更倾向于营造公司的竞争氛围,而女性CEO公司更偏向于建立合作的高管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5.
高管薪酬管理向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企业高管的薪酬支付水平存在严重的无序化和非合理性。那么,高管薪酬的设定到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是否存在一个可供所有企业参考的标准公式呢?  相似文献   

6.
国企高管薪酬规制的路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薪酬作为国企高管激励机制的核心议题,关乎国企改革的成效.然而,我国国企高管薪酬存在显著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主要表现为高管薪酬与业绩缺乏相关性,以及薪酬水平与垂直差距过大,有效规制高管薪酬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基于薪酬规制路径的分析视角,无论是政府规制抑或自我规制,均由于程序机制的缺失或不足而导致无法实现规制目标.因此,有必要引入正当程序原则与薪酬决议程序,借助程序机制融合规制路径,以期有效地实现国企高管薪酬的规制目标.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9,(6):58-59
多年来,央企高管收入问题一直是公众热议的话题。,据国资委披露,2004年~2007年,国资委监管下的央企高管平均年薪分别为35万元、43万元和47.8万元、55万元,年增长14%左右。国资委主任李荣融2009年9月初称,2008年,央企有1500亿元的年增长利润,1500多位央企副总以上的高管总薪酬每年增长4600万元左右,有媒体报道。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2008年创下了1200万年薪的记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股权激励政策制度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管理中引入股权激励机制。目前,国内外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股权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关于员工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同样提到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通过向员工授予股票期权的做法与中共的执政理念不谋而合,同时也能激励员工更好地为公司工作。因此,关于员工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之间的问题也是未来可以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自去年金融风暴以来,受美国政府托管的企业开始对高管限薪,继而我国政府也开始对央属大型企业的高管限薪,最近又接连下发了薪酬管理的指导文件和政策。那么,央企高管薪酬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究竟该如何为其定薪?  相似文献   

10.
徐振海 《前沿》2002,(3):83-85
本文对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的有效性问题作了分析 ,认为对激励客体的准确把握是激励机制设置有效的前提 ,提出应该根据高校图书馆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状况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 ;激励目标的设置高校图书馆领导者个人行为特质及正确适时的实施正强化或负强化对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着种种弊端 ,未来何去何从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是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 ,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郑楚光 《世纪行》2009,(3):22-22
近年来,民众对国企高管的高薪酬越来越关注,异议也越来越多。大中型国有企业目前的薪酬制度于2002年制定,高管与职工最高的薪酬差距控制在大约10-12倍。但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曾于2003年下半年表示,这一比例在当时已经拉大至13.6倍左右。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公司高管层激励机制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主要是从委托代理关系、交易费用、契约理论等方面展开的。我们在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理论思考,认为设计公司高管层激励方案时,应当考虑更多的理论依据。指出现有的公司治理研究普遍存在着一个局限性,即没有将公司对不同高管人员的激励、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所产生的综合效应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上市公司“高管层激励组合效应”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4.
王素娟 《求索》2014,(3):108-113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内部视角,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特征、企业特征三个维度,提取12个因素,系统分析其对高管薪酬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内部因素对高管薪酬结构的确定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公司规模、总资本结构等五个因素是决定高管薪酬结构的最重要因素。董事会规模和公司规模增大,会提高高管风险薪酬的比例;总负债率提高也会增加高管风险薪酬比例;第一大股东比例提高或监事会规模增大,会导致高管风险薪酬比例下降,其他因素对高管薪酬结构的作用不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高管薪酬结构激励性的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办公厅近日向各家金融类国企发出《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建议企业负责人年薪由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组成,同时决定从今年起,对金融类国有企业进行量化绩效考评,将金融企业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确定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国企高管天价薪酬将受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社会各界对于国有金融企业高管薪酬的质疑之声愈发强烈。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管办法,所以对这一问题的管理一直处于空白状态。此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以国务院的名义下发新文件,意图加强对于国企高管薪酬的控制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将分别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出台具体的工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推行,是国际公认的有效激励方式。二十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一些企业也开始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实践,证监会于2005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治理办法》,也已经有部分上市公司正式实施了股权激励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研究成果,从薪酬结构、薪酬粘性和薪酬差距三方面着手,分析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设计高管薪酬契约时,应将薪酬水平设置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度激励,可设置内外部环境指标为调节变量来研究薪酬激励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同时,高管薪酬粘性制度重在体现对高管失败的包容乃至奖励上,给予高管试错机会,增强高管冒险精神,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及水平;设置合理薪酬契约,防范高管机会主义行为,对构建完善薪酬体系、有效激励高管和员工实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我国2010—2016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强度与其长期业绩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通过倾向值匹配法和固定效应分位数模型对实证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然后通过对样本公司按照股权性质与自由现金流进行分类回归,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强度与其长期业绩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但是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强度与其长期业绩仅正相关;现金流为正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强度与其长期业绩呈倒U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但在现金流为负的上市公司中这种倒U型关系并不显著.国有企业应该继续加大股权激励力度,但大多数企业的股权激励设置的三年解锁制度时间过短,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0.
徐娟 《人大论坛》2012,(1):42-42
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一份“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2011”把中石油再次推到了公众面前。因为报告称,中石油高管薪酬存在严重的激励过度。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2009年中石油高管人均薪酬分别是%.29万、89.23万、86.18万,而2010年更是达到了人均110万。(2011年12月12日《法制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