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广泛吸收总结全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思想理论。恩格斯在全面继承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基础上,丰富并发展了文化思想的内涵。首先,恩格斯区分了“文化”与“文明”概念;其次,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在重视经济基础“归根结底”作用的同时强调所有因素的辩证作用,并突出人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最后,恩格斯具体讨论了自由与文化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论述文化的阶级属性。恩格斯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丰富发展对于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徐民华  李小珊 《唯实》2012,(8):104-108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中提出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防范”原则,这一原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思想的要旨。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政权建设的思想,并针对苏俄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就“防范”原则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中的实践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思想中的“防范”原则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从“现实的人”、物质生产发展状况、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情况三个方面确立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前提和线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虚幻的共同体”进行历史分析,并对“真正的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从而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探索,指引当代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在他们的著作中很少使用“文化”概念,也没有对文化概念进行界定,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都蕴含了其文化视阈,其文化研究的视阈始终没有离开人类的经济生活与人类的精神生活.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视阈具有关注个体的人、关注社会的人、关注人的未来等基本特点.其文化视阈启示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使之带动和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抵制低俗文化;努力使人们精神更加健康、快乐、向上;吸取优秀传统文化及外来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5.
联合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恩格斯在1842《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已经对联合做出了初步阐释,之后在和马克思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做了系统阐释。对于联合思想,从本质上看,是建立在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共同体;从形成的基本规律上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联合的不断扩大;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上看,无产阶级联合是联合的最高形式。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据时代变化所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联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主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看到一篇奇文,叫做《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作者公开地、毫不隐讳地主张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求中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他提出,“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民主社会主义者,伯恩斯坦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民权力、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的情感以及如何实现人民的利益等方面科学地揭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光辉的论断,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为民”思想的理论探索为我党确定党的宗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发展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全面发展思想、协调发展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这些思想直接孕育和启发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则全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展的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发展思想的拓展和延伸,两者是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9.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历史地位,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当前,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中,进一步发掘、研究列宁这一闪耀时代创新精神和不朽理性光辉的伟大思想,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坚定…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0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问世。早在!844年8月,已成为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会,开始了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解放进行斗争的征程。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接受正义者同盟的邀请,加人该同盟。6月,恩格斯参加了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的改组大会。大会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提议,决定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_新的战斗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10月,恩格斯为同盟制定了一个更为完善的纲领草案,即(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了热烈争论。争论的一个焦点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其依据是,马克思本人没有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定义自己的哲学,只有“实践唯物主义”这个名称才是来自马克思的。还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已经“内在地二重化了”,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恩格斯的哲学是“现代唯物主义”,也就是后人所称的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只是恩格斯现代唯物主义的逻辑贯彻,它抛弃了马克思的实践唯…  相似文献   

12.
陈中立 《唯实》2000,(1):3-6
一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给社会主义注入了生命力。 恩格斯称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①。这就是说,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和学说的,马克思并非第一人。马克思只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时,强调了其中的两点:第一点就是他发现和创立了唯物史观;第二点就是他发现了“剩余价值”。尔后…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中文的词汇里被称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思想体系。既然是一个思想体系,它就应当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思想和著作。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新闻、文学、历史、军事、宗教等等几乎现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各个学科,而且至今在这些学科中都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将是人类向现代文明大幅度迈进的新世纪。迎接新世纪、建设新世纪,靠什么?靠人,靠全面发展的新人,靠马克思所讲的“具有高度文明的人”和有“艺术修养的人”。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曾作过深刻的论述。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指出:“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此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主要著作中,也反复地论述过使…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基础上创立唯物史观的,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是马克思、恩格斯建立新历史观的关键环节。与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的解放看作现实的历史活动不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青年黑格尔派在其唯心史观的视角下把人的解放看作思想活动。马克思、恩格斯也超越了包括青年黑格尔派在内的之前所有哲学家对人的理解,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视角下阐述了人的解放的根本动力、主体力量、基本途径和最终实现,完成了人的解放思想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16.
(一)列宁在1913年所写的《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中指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些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哪怕是还不发达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被剥削的劳动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列宁选集》中文版第24卷第125—126页)但是,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以前,过去那些社会主义思想的确都是“还不发达的”,是空想社会主义。1842年,以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的,因为它是建立在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价值理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历届领导人非常善于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正把“和谐社会”提到了科学理论高度,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分别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价值理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历届领导人非常善于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正把“和谐社会”提到了科学理论高度,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分别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生态思想以问题导向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原则为逻辑遵循,以“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为逻辑主线,在批判与建构中实现了对马克思生态观的历史性发展。恩格斯生态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性;作为革命的理论,它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作为实践的理论,它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生态正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刑法思想的论述,阐释了刑法的阶级性、犯罪及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原因和对犯罪的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