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祖兴 《外交评论》2010,27(5):134-149
本文以国际法院成立以来做过实质判决的全部或部分涉及领土和边界争端的十四个案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国际司法实践中实际适用的“领土取得模式”。结果发现,在国际法院解决领土和边界争端的实践中,作为独立的据以判决领土主权归属的权利根据,法院实际适用的模式包括条约、地图、裁决、保有合法占有物原则、主权行为。加强对国际法院领土争端判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领土争端解决法的发展,也有益于我们妥善处理有关的领土和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已不能满足秘密侦查实际需要,为规范和控制侦查权、保障人权,为履行国际义务、与国际接轨,必须对秘密侦查的适用原则、范围和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可采取两种立法方式:一是宪法和刑诉法授权侦查机关各自单独立法来规定秘密侦查行为;二是在刑诉法中将所有侦查机关的秘密侦查行为共同加以规定。同时,应明确规定秘密侦查行为的比例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审批原则;规定秘密侦查只能适用于重大复杂案件;规定秘密侦查的实施主体、批准主体和监督主体、实施期限和延长程序,以及秘密侦查记录的销毁制度;规定相对人的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将导致诸如马尔代夫、图瓦卢等低洼小岛国领土的淹没、人口的跨境迁移、国籍和海洋边界的变化等新问题,动摇民族国家的主权根基,将给国家本身以及国际法带来诸多挑战。国家的建立和延续是不同的法律现象,设立国家的领土要求不一定意味着国家地位的持续也要有领土要求。承认的政治现实将确保这些小岛屿国家地位的存续。在理论层面,失去领土的小岛屿国家有两种可能的继续存在模式:获得新领土;作为一个无领土的国家存在。恢复联合国托管制度也是保留其国家地位的一个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不方便法院原则是英美法系国家采纳的一项拒绝管辖权的基本原则。我国引入不方便法院原则将有利于国际司法协助,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在我国适用该原则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即我国法院对案件具有管辖权,案件的处理结果与我国利益关系不大,必须存在一个替代法院且由替代法院审理案件更为方便等。不方便法院原则适用程序的启动必须以被告人提出申请为前提,同时被告须承担举证责任,最后我国法院应采用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  相似文献   

5.
关于岛屿主权归属问题,在国际法的发展中先后出现了不同的原则。最初,"发现"能主张完整的主权权利。紧接着,国际社会强调了对无主地的"有效占领",单纯地"发现"只能产生初始权利。而当今国际实践表明,"有效控制"已成为裁判领土争端案件的重要依据。在双方对岛屿主权发生争议时,对岛屿进行更为有效控制的一方往往能获得主权。更进一步,"持续而和平的展示主权所产生的权利可以优于之前已经确定了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情事变更原则在许多国家的立法中得到确认,但我国没有将其写进新《合同法》。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的条件是:须发生情事变更的事实;须发生在合同成立后履行终止前;当事人所不能预见等。情事变更与不可抗力、商业风险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明确规定情事变更原则不会导致法官权利滥用,且随着司法实践中对情事变更原则的需要,未来的立法应确立该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涉及刑事普遍管辖权与国家主权的问题上,一方面应使普遍管辖权的适用严格遵守有关国际公约规定的适用条件、范围和方式,不能假借普遍管辖权来侵犯别国主权;另一方面国际刑事法院行使普遍管辖权应当以国家的自愿接受为前提,应是国家司法系统的补充。国家主权原则仍然是国际法的核心和基石。  相似文献   

8.
国际司法判例是现代领土法与海洋法的实质法律渊源,它对我军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际司法机构在审理争议领土归属与海洋划界案件中所适用的法律依据为我军的维权行动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标准.我军的海洋维权行动只有在符合和平、实际、充分、长期和持续的标准的前提下,才能起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相关管辖权的作用.同时,国际司...  相似文献   

9.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突出特点。在法治建设中 ,中国共产党必须追求和遵循现代法治的价值和原则。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内涵是民主。领导、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以谋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准则 ,是法治中党的领导所应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法治原则是法治基本价值内涵的具体体现。我国法治建设 ,除了应考虑本国实际 ,确定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有关法治原则外 ,更重要的是要吸取普遍适用的现代法治原则。概而言之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要应遵循 :法制完善、法律至上、平等适用、司法独立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安乐死与故意杀人罪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死在国外已有相关立法。我国司法实践中将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人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但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构成要件、患者死亡的原因等方面分析 ,实施安乐死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我国在进行安乐死立法时 ,应明确规定安乐死的适用条件、程序及相关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领土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宪法的重要内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完法都有关于领土的规定,这是解决领土问题和领土纠纷的重要的法律依据,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不可或缺的,体现了国际法的基本精神与原则.我国现行宪法对领土问题未作规定,是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考虑.在领土关系和领土问题日益复杂化的今天,在宪法中对领土问题加以明确规定,有助于为处理领土问题和领土争端,打击分裂主义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记者跟拍别人导致侵犯别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记者跟拍是行使表达自由或劳动权,满足大众知情权的体现,另一方面被跟拍人的基本权利更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跟拍记者的表达自由或劳动权应受到被跟拍人的基本权利的限制,这种限制必须遵守形式的法律保留原则与实质的比例原则。我国的《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并未给记者跟拍进行直接规定,但从其精神可以得知记者跟拍亦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记者跟拍必须遵循比例原则的要求,如此方可平衡相互冲突之权利要求,符合法治的本意。  相似文献   

13.
文化财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也是社会物质文明的载体。随着文化财产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其跨国流转现象愈发频繁。无论是通过正常合法途径交易,还是被非法移转至别国买卖,都可能出现文化财产的所有权争议。由于各国实体法中有关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不同,在解决争议时就需要进行法律选择,如何确定支配文化财产归属的准据法便成为关键的国际私法问题。“物之所在地法”、“原属国法”以及“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各国实践中常用的指引准据法的依据,通过对它们进行利弊分析,能够总结出一些国际经验,为我国立法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退一赔十”是对我国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误读。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基础法律关系是产品责任,客观要件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符合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观要件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者具有故意。在食品生产经营者均具有故意之时,应对惩罚性赔偿承担连带责任。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应适时对食品安全法第96条进行修改,将赔偿数额修改为按补偿性赔偿的倍数进行赔偿。  相似文献   

15.
依照意思自治原则,在不影响抵押权以及其他担保物权法定目的实现且不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前提下,当事人就法律未明文禁止的相关事项做出的特别约定,一般均应认定为有效,其中包括当事人有关移转抵押物占有的约定,以及债务到期后抵押权存续期间的约定;在抵押人为第三人时,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权主要具备债权效力,且不得适用善意取得;"抵押权效力及于抵押物新增从物"的各种主张,完全不能成立;在"先押后租"的情形,如无正当理由,抵押权人不得否定租赁权的效力;在共同抵押人均为第三人时,无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债权人有权自由选择先后或者同时行使全部抵押权,承担担保责任的抵押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但无权向其他抵押人追偿。  相似文献   

16.
"不得强迫自证己罪"原本是刑事诉讼程序中保障公民人权的利剑。但从许多法治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该原则的适用范围逐渐由刑事诉讼扩展到了行政调查领域。当然,考虑到行政调查本身的特点,该原则在行政程序上的适用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在不得强迫自证己罪已经引入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背景下,探索其在行政法上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对象权利具有特殊性,与普通公民相比,其权利主体与权利内容呈现特殊性;与监狱内监禁的罪犯相比,其权利行使与权利状态也呈现特殊性。社区矫正对象作为公民依法享有普通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作为犯了罪的公民其部分权利依法受到限制,作为"弱势群体"其部分权利需要强调保护。  相似文献   

18.
也论比例原则的法律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例原则是近年来行政法学中讨论热烈、备受关注的论题之一,其作用在于规制公权力行使的手段与方法,引导国家机关妥善、审慎地行使国家权力,调和公益与私益,它是控制公权力的一个标尺,是保障私权利的一个刻度。但对于其如何在法律中适用,能否被确立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各国和各地区仍有分歧。我国有其法律适用的本土资源,但比例原则没有被法制化,因此,探讨其法律适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服刑人员的生育权是法律的空白点,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从"法不明文规定不违法"、刑罚之目的、人权主义思想、婚姻家庭稳定等因素出发考察,服刑人员应当依法享有生育的权利,不能因为曾经犯罪而被随意剥夺。由于服刑人员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生育权的行使面临着现实的掣肘。目前,离监探亲、同居会见、现代辅助生殖技术是实现服刑人员生育权最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