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发展理念是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具有丰富的人民性意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两个主体”和人与自然“两个尺度”的思想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人民性的立论基础,绿色发展理念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价值逻辑、保障人民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趋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目标三个方面凸显了其人民性意蕴。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坚定人民性和人类性相统一的价值立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三个统一”的价值标准,增强人民对绿色发展的价值认同以及加强绿色制度建设,是加快推动绿色发展理念人民性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空间正义问题的重心从追求个人正义到追求社会正义,强调整体的差异性正义。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核心要义,也是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指导下的空间正义叙述范式既是空间正义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系统解读空间正义的主要手段。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指导下的空间正义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叙述逻辑:在叙述背景上,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促使正义理念与人民性相统一;在叙述场域上,城市成为空间正义进行人民性实践的重要场所;在叙述理路上,空间正义实现了资本生产与人民城市权利实现的有机结合;在叙述价值上,实现了主体价值和正义价值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3.
刘帅顺  吴军  尹德挺 《新视野》2023,(2):96-103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国家与社会关系融合以及政府治理理念转型是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学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在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探索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以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制度经验。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深层机制在于党的人民性、人的现代化、治理多元化。在此过程中坚持人民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确保治理的政治逻辑与人民的生活逻辑相契合,进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精神底色。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及实践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其生成提供了理论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其生成提供了文化逻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则为其提供了实践逻辑。历史主动精神具有丰富的基本内涵,包括积极有为的担当意识、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以及人民主体地位意识。在实现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弘扬并践行历史主动精神必须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以及坚持党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5.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和灵魂,也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逻辑起点与根本价值取向。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人民性与个体性相统一、人民性与党性相统一的原则,创作出有品位、有格调、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高水平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原则,根本要求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旨归,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科学把握和逻辑延伸。从逻辑层面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明确人民是改革的价值主体、人民是改革的认识和实践主体、人民是改革的评价主体;从实践层面看,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改革,要以“四个全面”保障改革,要以实现人民的核心利益作为改革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含人民主体、法治为民的价值理念,道路自信、法治中国的前进方向,共同推进、重点突出的工作布局等基本架构,展现出人民性、中国性、务实性的鲜明特征.这一基本架构,逻辑严密,层层推进,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理念与行动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任务。目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成效,但还存在理念滞后、主体单一、方式呆板、机制不畅和人员力量不足等问题。因而,要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机制、利益保障机制、矛盾调解机制、群众参与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等,不断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以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与社会的长治久安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0.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民性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中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历史主体地位,善于引导和回应人民群众的意愿、意志和需要。人民性丰富和拓深了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本质的研究。人民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科学性、主导性、实践性辩证统一,协同创新。人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兜底维度,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紧紧围绕人民性来做文章。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角度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就会更加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丰富的内涵:以生产力最终动因论形成逻辑起点,按历史辩证法展开逻辑图景,循人民主体论得出逻辑结论,并在坚持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中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时代的关键词,也是阐释中国共产党权力观的关键视角。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权力观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同时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权力观在新时代实现的守正创新,还蕴含着对西方政治权力观的批判性参照和借鉴。只有准确把握美好生活的人民主体向度和价值旨归,从人民性出发来确立权力运行的合法性依据,才能找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权力观的初心与使命。从人民美好生活的视角来落实和践行权力的人民性主旨,就是要努力使权力运行过程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最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普惠式供给过程: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的政治权利诉求,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提升人民生活境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人民生态权益。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民的关系,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人民主体地位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及其建构的始终。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性既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人民立场理念,又汲取中华传统法治民本思想,兼顾中国共产党法治实践、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结合社会发展中人民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民性是中国梦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中国梦的本质属性。中国梦的人民性具体表现为"形成过程的人民性""本质内涵的人民性""价值目标的人民性""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和"评价主体的人民性"。人民的幸福指数、满意程度是评价中国梦的现实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5.
人民性是中国梦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中国梦的本质属性。中国梦的人民性具体表现为"形成过程的人民性""本质内涵的人民性""价值目标的人民性""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和"评价主体的人民性"。人民的幸福指数、满意程度是评价中国梦的现实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6.
论低碳社会与改善民生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社会是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深刻联系的社会,它的建设过程是改善民生的过程。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源,它不仅是低碳社会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也是其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起点;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本,它不仅是低碳社会的主体与客体(对象)的本质规定,也是其主客体统一的本质属性;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重,它不仅是低碳社会整体和要素(部分)的重点,也是其整体与部分统一的重心;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路,它不仅是低碳社会理论探索和实践运行的基本线索,也是其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基本途径;改善民生是低碳社会之归宿,它不仅是低碳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手段,也是其目的和手段统一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温暖的故事能够折射出真理的源泉和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而人民性则是其逻辑的起点和根本的归宿。重温"半条被子"的故事,我们可以领悟到新思想的人民性是如此的具体。  相似文献   

18.
共享发展理念升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以人为本是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起点,集中表现为人民群众是发展的动力和目的;共建共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要义,这就要求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进共享,做到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公平正义是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旨归,共享发展就是为了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总结。历史唯物主义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从唯物史观透视"五大发展理念"可以发现:创新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使然;协调发展是社会有机体的协同共进;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开放发展是中国与世界的辩证统一;共享发展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使然。"五大发展"因果相袭,这反映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统一,因此,"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宪政的终极目标是在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平衡中实现个人权利的保障。在价值基础、实现方式上,社会管理和宪政存在内在的逻辑,公民社会权利是两大目标实现的逻辑起点与终点。以社会权利为视角,分析社会管理和宪政内在联系,可以发现社会管理创新就是公民社会权利实现方式的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就是公民社会权利的保障。以社会权利建设为导向的社会管理创新,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