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企业的跨文化冲突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晋萍  李伟 《前进》2002,(8):35-37
伴随着入世,从国内企业发展到国际企业,从国内经营转向跨国经营,企业活动的环境框架及由此而决定的对企业的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改变主要表现在:除了面对多元而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外,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总是存在着独特的文化,决定了国际企业组织中存在着多元文化的差异。国际企业中存在的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必然会产生跨文化冲突。面对跨文化冲突的风险,对国际企业实行跨文化管理成为国际企业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一、国际企业的跨文化冲突(一)国际企业跨文化冲突的表现跨文化冲突表现在国际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由于其中某…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管理对于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则是跨文化管理的核心,如何推动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西安市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西安市中外合资企业在人员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跨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杰兰 《理论月刊》2003,(10):139-140
企业跨文化是企业跨地区、跨民族、跨国经营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文章通过对地区性、民族性文化差异的分析,重点论述了企业跨文化的经营和管理问题,以期对企业提高决策、经营水平,完善经营体制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陈东平 《求索》2008,(3):76-78
在e时代,网络为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引发了网络沟通中的文化冲突问题。文章分析了网络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价值观差异对网络沟通的影响,认为通过采取整合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修正错误的文化路线,缓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者在网络沟通中的对立心理,改进员工工作中的情感结果、认知结果和行为结果,从而促进员工的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爱静 《前沿》2009,(11):176-177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跨文化交际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本文就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对比范畴的重点及难点,本位文化的缺失及文化定势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管理能力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能力.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所产生的文化差异常常直接严重影响到中外文化与经济交流的顺利进行,所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中的跨文化交际与管理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梁珊珊 《人民论坛》2011,(11):154-155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文化广告传播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基于此,对广告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成为了公司跨国经营取得成功的关键。应结合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材料,加强对广告人员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策略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以期实现跨文化广告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文化广告传播成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基于此,对广告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成为了公司跨国经营取得成功的关键。应结合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材料,加强对广告人员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策略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以期实现跨文化广告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洪丽 《湖北社会科学》2012,(10):135-137
全球化催生国际传播秩序新格局。为与我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相适应,提高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为世界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时代需求。党的十七大适时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为传播中国文化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文化的核心特征在于其传承性以及儒家关于"仁者,人也"、"天地合一"的哲学思想,为世界哲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现状中存在的核心理论缺失、研究方法单一和本土研究延展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对自身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深度了解进行突破,基于中国文化的仁义道德精神,跨文化传播研究要体现时代感,其理论成果要应用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全民族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际化经营与跨文化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跨国经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习惯和信仰等存在的差异,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空间和语言等方面;跨文化管理主要有母国文化主导型、当地文化主导型、文化嫁接型和企业文化主导型四种模式;跨国文化从冲突到融合,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跨国管理。  相似文献   

11.
赵娟 《人民论坛》2020,(5):138-139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自信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是现实需要和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推动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内外"双修",以扎实的外语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筑牢文化沟通的语言基础,以跨文化交际学习借鉴不同文化的有益元素,促进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金山 《求索》2012,(3):84-85,39
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系统,每个文化系统都有自己的语言、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日资企业文化摩擦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生长于不同文化系统的中日双方员工因受到源于自身文化系统的前判断的影响而对对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做出错误的解读和评估。克服文化摩擦的基本思路在于努力克服自身文化系统的束缚,减少对对方的理解盲点,创造一种融合日本企业文化精髓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全新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王瑛芳 《理论月刊》2008,(5):126-128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定势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具有过分简单化、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征.文化定势是影响交际效果及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文化定势的概念和成因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王芬 《人民论坛》2012,(23):154-155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也是国家或民族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国人走出国门机会的不断增多,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认真分析并找出增强中华软实力的路径非常重要且迫切。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间的冲突和融合逐日增多,在多元民族文化并存的今天,冲突与融合兼而有之的民族文化研究不能仅限于单一视角。借用跨文化研究的视角,从多种文化交叉和对比的角度来阐释冲突与融合,强调民族文化之间的对等性和反应偏向性,有效防止了夸大民族文化冲突而忽视其融合的形而上学理解,对分析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肖芬 《求索》2012,(7):73-75
国际贸易绩效很大程度上与国际商务人员的文化智力、跨文化能力紧密相连。本文基于文化智力、跨文化能力以及国际贸易绩效三要素的相关研究,通过145份样本数据分析发现,文化智力、跨文化能力与国际贸易绩效显著相关。研究表明提高国际贸易绩效的关键举措是提升个体的文化智力和跨文化能力,消除某些干扰变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罔和世界连成一个整体,随着我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大城市的国际化趋势,跨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大量的跨地域、跨政体、跨国体的跨文化组织、经营管理实体进入中国市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本土化,而是多种文化主体共存的多元环境,提高跨文化管理能力已经成为现代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加强领导干部跨文化管理应具备四项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因素。了解中外企业文化价值观形成背景及其在价值目标、价值实现手段和价值评判标准等方面的异同,对于企业或集团在跨国经营中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有必要在对中外企业文化价值观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企业成功实施跨文化管理的策略及恰当处理文化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企业跨国经营中跨文化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尹雪梅 《求索》2010,(9):89-90,210
企业的跨国经营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极为普遍的经济行为,而跨国经营的成功通常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各种文化的能力。因此,实行跨文化管理也是国际企业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这种跨文化管理仍然是企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能否克服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实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是企业取得跨国经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泰国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泰华族群的文化身份认同也在发生嬗变和更替。他们在中华文化族群认同和泰国政治社会身份认同的钟摆间游走,于积极的自我调适中寻求寄望和归宿。在跨文化视域下,所在国的主导性文化与祖籍国的非主导性文化间早已摒弃博弈、争夺、胶着的竞争态势,狭隘单向的文化认同将得到扬弃。对于泰华族群身份认同度这一历史命题的探究,也应在跨文化语境中寻找相应的立足点和准确的角色定位,并从文化交融产生的双向、互补的基石中去理解、接纳,寻求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交流和共存,以期衍生出对国家、族群复杂架构下的崭新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