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围绕社会治安防控、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力量参与、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化、市民利益表达与评价机制等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社会力量参与平安海淀建设的工作模式和经验做法,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群众安全感一直保持在全市前列.对照城市管理精细化、社会化的要求,海淀区平安建设社会化工作还存在着社会力量自主参与平安建设的意识不强、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的机制不健全、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不高等问题,应该从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平安建设的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平安中国建设在社区层面主要体现为营造高质量的人民安全感,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目标的历史承续,是在非传统风险社会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选择,更提升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单位城市社区向着和谐宜居发展的未来可能性。社区层面的平安治理是在社区场域内进行的,适应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求的要求和新时代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管理诉求的社会治理创新。解析社区平安治理从追求高效率转向追求高质量的内在逻辑,明确平安治理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平安治理"从标到本"的思路转变,可提出平安治理"以安促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建设具有安全感且和谐有序的智慧型城市,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道进行彻底的基础信息大排查,突出对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的管控,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发动民众力量,增配巡逻力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构建安全感城市的犯罪预防机制,不仅有其合理性,而且具有必要性。在遵循增加犯罪成本、减少犯罪机会、降低被害风险这三个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应合理规划城市,综合治理空间盲区,高效运用互联网,创新社区警务,加强警民合作,创建安全社区。  相似文献   

4.
1992年,英国内政部发表《安全城市与社会安全战略》,对"安全城市"的概念、评价标准、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建设步骤和方法做出全面规划。概括而言,"安全城市"建设就是新型历史条件下由国家组织、全民参与的犯罪预防工作,以犯罪预防效果和公众参与程度为评价标准;"安全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必须分阶段展开,并且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安全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不拘一格,所有有利于社会安全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通过"项目申请"的方式纳入"安全城市"工作体系之中。英国"安全城市战略"的经验和理念对"平安北京"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上海公安机关紧紧围绕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科创中心",努力构建平安上海、法治上海,打造上海警务升级版。文保分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提升上海高校及文化领域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公安执法公信力为目标,探索实践"互联网+平安高校"立体式的正面宣传新模式,为努力打造新媒体环境下公安典型服务品牌的正面宣传和推送开辟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市作为新疆重点新型工业化城市,在平安城市建设过程中提升了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提高了打防管控犯罪的水平,完善了应急处突体系,建成了立体治安防控网。但在平安城市建设中建设理念存在偏差,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深度应用存在制约,社会支持面临困境。为推进公安信息化进程,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使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平安建设的核心战斗力,克拉玛依市公安局应完善"三大体系"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完善视频监控联网建设,加强虚拟社会阵地管控,拓展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提升公共安全智能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指引着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而奋斗。北京市公安局为贯彻落实建设平安中国之梦,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最安全城市,打造最廉洁警队"的首都公安之梦。刑事侦查作为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的司法公器,无疑站在"建设最安全城市"的最前沿,打造一流刑侦之矛,服务最安全城市建设,则是首都刑侦队伍之梦。加强刑侦工作在"建设最安全城市"中价值的研究,对建设"平安北京"、"平安中国",实现公安梦、首都梦、中国梦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指出:"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结合贵阳实际,市委、市政府于今年初提出实施创建"平安贵阳"工程,创造"居住在贵阳,创业在贵阳,平安在贵阳"的良好环境,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安全的省会城市之一。这一决策部署,体现了时代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愿望,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创建"平安贵阳"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全力推进创建"平安贵阳"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加强社区治安防范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具体的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社区治安防范基础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加大投入;强化科学设计和有效管理,注意在社区治安防范中充分发挥半公共空间的犯罪预防功能;加强非正式控制与正式控制的有机结合,巧妙地发挥居民在社区治安防范中监视和看护的功能;改进有利于社区治安防范的其他因素,包括环境设计、媒体宣传、异质人群、秩序管理等,切实提高居民安全感。  相似文献   

10.
甘南藏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推进平安藏区建设、构建公共安全网络的战略工程。要以"防控网络"建设为基础强化行业、场所、重点地域等阵地管控,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强化情报信息资源共享和区域警务协作,挖掘、培育和充分利用社会治安资源构建各方积极参与的"共治"模式,落实信息、法治、制度等保障措施,努力实现藏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同规划、同部署,有效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4.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6.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7.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意在研究“公民宗教”对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意义。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的“瞬间”,就形成了公意,但学者们在解释公意的形成和实质时,通常过分强调了契约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对《社会契约论》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指出,“立法者”和“公民宗教”比契约观念对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更为重要和根本,并指出了卢梭的“立法者”和“公民宗教”与古代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