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发展环境变化和阶段转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层次加深、领域拓宽,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质量提升、布局优化。未来,我国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站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着力构建全方位主动对外开放新格局,着力推动对外贸易多元平衡发展,着力培育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着力统筹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着力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着力增强参与引导全球经济治理能力,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的主线。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因在于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推进改革,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以需求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路径是以市场为导向增加资源配置活力,动力是以改革为引擎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最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形成供求结构高效对接、生产力得到解放发展、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处理好长期与短期的关系、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只有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才能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适应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和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海南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应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更深层次开放,做好消费回流文章,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抓好有效投资,以融入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与韧性,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体可控。现阶段宏观经济形势呈现"三叠加"的特点,即国内转型升级与外部不利环境叠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期与内外需放缓并发叠加、稳定经济增长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叠加。应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原始创新,推进高质量国际经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通过制度型开放带来改革红利,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释放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李俊 《人民论坛》2021,(2):12-15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但这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对开放水平和开放质量的更高要求。要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努力推进开放战略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主动参与国际经贸治理,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丁宏 《群众》2023,(23):20-21
<正>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长三角区域要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提升制度型开放牵引力,是江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桂海论丛》2021,37(2)
对外开放本身包含着国际大循环与国内大循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双循环经历了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创新推动等阶段的不断调整。近两年国际局势的大变局,给国际大循环带来种种障碍。我们必须努力落实中央的指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要从保障民生、扶贫工作、保护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扩大内需,从产业结构升级、关键技术国产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方面来提升供给能力。三次产业都在科技进步推动下发生有利于需求扩张的变化。国际大循环由"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区域开放新格局。构建、参与国际生产链与提升国际价值链的地位双管齐下,通过共同构建自由贸易区、开展对外基础设施建设、按"边际产业转移"开展对外投资等来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为使两个大循环相互促进,要正确处理好国产化与国际化、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产业的国际转移与国内转移之间的关系。推进两个大循环的关键是提升企业的内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熊金武  侯冠宇 《求索》2023,(2):110-118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应对各种挑战下坚持利用国内市场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从坚持独立自主下全国一盘棋的举国体制,到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市场化改革,再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提升市场协同性,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法治经济建设;以自身最大确定性抵御外部不确定性,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抓住国际战略机遇,统筹发展与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矿产"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显重要,但因区域地理、政策、经济、技术创新及资源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区域内各省份"城市矿产"发展参差不齐。为进行区域发展路径的有效创新,通过对2008—2014年经济数据进行全局主因素分析及对我国区域"城市矿产"发展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可以将国内"城市矿产"划分为成熟领先区、跟进挑战区、持续追赶区、后进贫瘠区,并依据区域发展层次,因地制宜,采取制度突破、政府引导、技术创新等差异化路径,协同推进国内区域"城市矿产"产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政府在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面临国际发展新形势大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为构建新型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回顾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其经验为始终重视政府的作用,有步骤、分阶段实施,推行渐进式开放,积极寻求与国际标准对接,也为"一带一路"战略下全面深化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有益借鉴。针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改善、内部步调不够统一、跨区域整合能力有待提高和国内企业参与能力不足等内外挑战,应着重从加快推动制造业产业转移、国内各地积极融入、充分利用现有机制和与他国战略对接等四个方面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城市矿产"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显重要,但因区域地理、政策、经济、技术创新及资源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区域内各省份"城市矿产"发展参差不齐。为进行区域发展路径的有效创新,通过对2008—2014年经济数据进行全局主因素分析及对我国区域"城市矿产"发展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可以将国内"城市矿产"划分为成熟领先区、跟进挑战区、持续追赶区、后进贫瘠区,并依据区域发展层次,因地制宜,采取制度突破、政府引导、技术创新等差异化路径,协同推进国内区域"城市矿产"产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推进和"自由贸易区"的扩围,国家确立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具雏形。可以预见,开放效应将倒逼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也将带动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市场,对国际经济,特别是周边国家经济将产生极大的带动作用,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海南建设"旅游特区",应坚定不移地高举全面开放的大旗,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国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政府在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面临国际发展新形势大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为构建新型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回顾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历程,其经验为始终重视政府的作用,有步骤、分阶段实施,推行渐进式开放,积极寻求与国际标准对接,也为"一带一路"战略下全面深化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有益借鉴。针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改善、内部步调不够统一、跨区域整合能力有待提高和国内企业参与能力不足等内外挑战,应着重从加快推动制造业产业转移、国内各地积极融入、充分利用现有机制和与他国战略对接等四个方面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平台高地、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通过制度创新打破既有政策障碍,建立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进而连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然而,当前其创新发展仍存在赋权赋能并未全面高效、服务业开放探索力度不够、国家战略对接成效有限以及重点领域创新不足等制约因素。鉴于此,文章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提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应积极推进"一揽子授权""自贸联盟""港区合作与南北联动""数字贸易+信息技术""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关键创新,通过高水平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和规则相连的良性循环,将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15.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已成为亚太地区新的竞争性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与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相比,TPP的特点在于:成员国情况复杂且彼此差异性较大;协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空前;协定的内容和标准主要体现了美国的自由贸易理念和战略利益诉求;协定发展次序灵活、多轨多速、开放包容;重视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的利益,限制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特别扶持。就其影响而言,TPP将对中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转移效应,将"倒逼"中国推动内外统筹发展,促进中国不断推进东亚贸易自由化;短期看,将使中国推进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加大,长期看则可能会形成对发达国家有利的国际治理新规则;此外,TPP会对中国的产业发展、市场运行和管理体制产生影响。要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必须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构建有利于中国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同时不断深化国内改革。  相似文献   

16.
穆永新 《创造》2004,(12):27-28
落实"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要求我们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对云南而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通道建设是核心,引进外资是重点.  相似文献   

17.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引领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意味着我国经济改革发展进入体系创新的阶段和发展思路的新提升。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经济发展纳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框架,使改革和建设更具有整体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关系全局协调发展和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的大格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同向同行的整体工程。着力构建微观有活力、宏观有序、市场有效、政府有度的运行机制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周志莹 《群众》2020,(16):47-48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但疫情在全球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全球经济遭遇罕见的全面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几近“熔断”,给我国外贸外资发展带来一定压力。江苏作为开放大省,不断提高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的能力,以更高层次开放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追求提升开放发展的结构与层次,完善国际化发展的环境氛围和体制机制,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陈波 《浙江人大》2023,(6):12-13
<正>全省“新春第一会”对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了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嘹亮号角。为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省人大常委会找准工作切口和靶向,及时出台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6,(28)
正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守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以创新智造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水韵特色擦亮生态品牌,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民生事业发展和政府建设,全力打造"广佛创智之城、岭南水韵胜地",确保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三水,谓之淼城,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是中国四大古镇之一、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市的五个行政辖区之一。这里因水而得名,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