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百年,作为百年政党,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组织印记和组织记忆不仅影响着政党的自我发展与自我革新,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其对治国理政的理解和治理效能.其中,对于合适的公共行政伦理规范基础的探寻,既是推进我国行政伦理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奠基性工作,也是作为百年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在"行政伦理"范畴下的重要内容.不同于西方国家选举型政党的底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使命型政党,拥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使命意识、人民至上的价值情怀和崇高的革命目标[1].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了中国公共行政伦理不能简单等同于西方国家建立在"效率""民主"和"公平"概念诠释下的行政伦理,而是具有其特有的规范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从特定国情出发,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探索中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百余年的发展,标志着一种新的政党政治模式孕育而生,其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日益完善,丰富了参政党理论和实践,提升了国家治理效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国际形势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国内背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还需进一步发展,以应对新挑战新问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加强多党合作制度供给,增强参政党履职尽责的能力,推动政党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不断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权以提升其国际价值。  相似文献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建立的过程和条件来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其亦有重大贡献。中国政党制度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就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作,其主要架构和原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多党合作,而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理念的萌芽、作为中国政党制度雏形的"三三制"实践,都受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政党形象是政党的基本标识和重要软实力。奋斗形象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奋斗活动的结晶,是党的标识性政党形象,植根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建构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坚持为人民奋斗,为百年奋斗实践注入不竭动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奋斗,汇聚磅礴奋斗力量;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奋斗业绩,是奋斗形象最坚实的载体;坚持党的领导,从严治党,为党的奋斗形象建构奠定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形象的铸造史。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正是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发展史上最具魅力的思想武装,才促使中国共产党成长为"能"为人民和民族创造福祉的伟大政党;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才开启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道义性熔铸其中,才促其发展为能够获得人民"好"评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政党政治观是政党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政党发展和国家政权等政治问题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执政的地位决定了政治观在党和国家政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民生政治观、民本政治观和天下政治观,中国共产党人推进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观发展演变的基本依据。回顾中国共产党政治观的百年演变历史,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观发展演变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使命”是揭示其历史发展规律的关键性代表语汇。中国共产党使命话语建构呈现出鲜明品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担当、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旨归、以人民支持为根本动力,有明显的一致性、阶段性和时代性特征,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发展,又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自我创新;既有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又有中国共产党自身理论升华。中国共产党使命话语的建构,主要围绕“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承担使命”“中国共产党承担什么样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怎样践行自身使命”等问题展开。对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报告文本进行考察,既可以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建构的理论方法,还有助于推动中国共产党建设使命型政党的实践图景。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政党政治是当今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民众、政党、公共权力是政党政治的三大构成要素。在政党政治条件下,政党是民众利益表达的工具,政党只有获得足够多的民众的支持,才能获得或巩固执政地位。自我革命符合政党与民众、公共权力三者关系的规律,它源于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特殊利益。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刀刃向内清除毒瘤毒素;不讳疾忌医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学习自我提高。坚持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征程中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获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支持,巩固了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百年,作为百年政党,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组织印记和组织记忆不仅影响着政党的自我发展与自我革新,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其对治国理政的理解和治理效能。其中,对于合适的公共行政伦理规范基础的探寻,既是推进我国行政伦理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奠基性工作,也是作为百年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在"行政伦理"范畴下的重要内容。不同于西方国家选举型政党的底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使命型政党,拥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政党是近代西方政治发展的产物,经上百年的演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力量。政党制度是国家对政党性质、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的法律规定或政党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结构模式。政党形态在中国出现与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密切相关,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激烈碰撞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脱颖而出。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21,(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百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相似文献   

12.
政党认同是政治主体对政党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其对政党做出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反映和行为表达.政党领袖是以个人或者小集团形式出现的、并以其理论力量、人格魅力和实际组织经验为广大政党成员以及人民群众所接受和公认的政党主要负责人.政党领袖是政党认同形成的魅力性资源,一个成绩卓越、品格高尚、魅力十足的政党领袖对于政党争取民众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党领袖与政党认同之间应该维持一个良性的互动.如果打破这种均衡,在政党认同中"人"的因素过大,而"党"的因素过小,则会造成对政党认同的扭曲,并出现个人崇拜盛行、政党组织发展不稳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有何奥秘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人民为何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答案很简单:民无信不立。中国共产党能以最明确、实际、科学的理想信念唤醒和凝聚人民,使人民"信",使人民"立";中国人民也坚信这个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孜孜以求、前仆后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奋斗的伟大政党。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伟大事业的成功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今天,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其文化底蕴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中国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开启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让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文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从政党特质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其所具有的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严密组织体系和严明纪律的鲜明特征是思考和解锁中国共产党扶贫奇迹的一把钥匙。基于使命型政党的考察,可以透视中国共产党消除绝对贫困的理论逻辑,回答中国共产党在贫困治理的百年探索中“为什么要”和“为什么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政党,其自信的底气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积累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来源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的鲜明优势;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在与其他政党的比较中彰显的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17.
理论创新关系到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前进动力,从根本上决定一个政党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坚持理论创新,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由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才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只有坚持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才能推动和引领伟大实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在新的征程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其实质是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实现,对于政党取得并且巩固执政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发展过程中紧扣"思想掌握群众",以精神信仰的构筑、思想理论的创新、时空场域的变革,不断推进和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构。为取得并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充分发挥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辩护和共识性达至的政治动员作用。从马克思主义的"三化"、意识形态工作的"三权"、领导干部的政治"三力",审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理路演进的基本特征和根本遵循,对于新时代加强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有着重要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健康的历史实践经历了创立"人民的国家"保障人民健康、建立和发展先进社会制度保障人民健康、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保障人民健康和"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伟大成就,国家卫生健康事业长足发展,人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回顾百年奋斗历程,可以总结出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健康的基本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20.
与西方之乱相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消除了绝对贫困,凸显了政党在21世纪的独特价值。从政党文明史视角进行新的学理审视,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现代政党政治肇始以来,世界政党发展主题先后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变,分别是18世纪的政党发生论、19世纪的政党功能论和20世纪的政党发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方略和实践凸显了政党在21世纪的独特价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在观念层面开创政党文明新形态,在实践层面提升政党革新新境界,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层面打造政党治理新气象,在政党—国家关系层面引领政党发展新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回应和超越了西方的政党崩溃论、政党衰败论和政党无用论等主题,引领世界政党发展主题在21世纪走向政党价值论,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政党发展主题的第四次大转变,而且为构建世界政党文明新形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