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10,(2):1-4,15
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作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经验,深刻揭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重要的六点意见。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
3.
汪曙申 《台湾研究》2009,(3):7-12,29
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快速回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体趋势日益明显。如何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当前亟需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从观念与实践交互作用的视角,立足于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情况,尝试分析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观念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观念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阶段,虽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发展的难以逆转趋势已成为普遍的共识。尽管如此,由于海峡两岸历经冲突、对峙、隔绝乃至有外力介入的长期历史,未来的两岸关系仍有可能出现曲折、复杂的态势。当此之时,加深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形成的背景、理论意义认识并清醒地面对有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有助于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并推动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余克礼 《台湾研究》2011,(5):1-4,12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是中共十七大确立的新时期对台工作中心任务。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岛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祖国大陆方面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契机,积极落实中央对台工作战略部署,与中国国民党和马英九当局携手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6.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由积极主张改善两岸关系的国民党重新执政,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陆方面正式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思路,始于2004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表的“五·一七”声明,并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但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上述构想迟迟未能得到台湾当局的回应。马英九主政后,两岸关系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高层次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现阶段两岸关系研究中最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最重大的现实问题。在过去短短的三年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诸多积极的进展,呈现良好的态势,两岸民众同蒙其利,咸表肯定与支持。但与此同时,毋庸讳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存在若干结构性的困难,干扰和阻碍的因素尚多,  相似文献   

8.
2008年台湾政党轮替有着特别深刻的意义。民进党惨败下台、国民党重新执政标志着台湾人民对于台湾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线的选择。随着选举结束,两岸关系僵局迅速打破,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紧张、强硬对抗的路线遭到放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努力目标并展现出良好的势头。从历史角度考察,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是两岸关系历经多年的曲折之后的回归正途,是一种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9.
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方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与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是两岸关系的现实选择,对海峡两岸共同迈向和平发展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主要构建途径在于两岸关系各项相关机制的建设。作为框架的主体,机制建设是框架构建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尽管今后两岸关系仍难免经历种种曲折与起伏,但只要紧紧把握和平发展主题,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一定能够迎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0.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既需要构建与充实科学与合理的框架内涵,也需要选择合理与可行的推进路径,这不仅关系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到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的成效与成败。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建立两岸和平制度化机制与推进两岸社会一体化工程三方面,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的可行路径选择,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从2004年5月17日中台办、国台办在受权发表的声明中首次提出“共同构造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到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讲话中,正式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重申“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近五年时间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概念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形成、提出到深化的过程。这期间,如何“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成为海内外学者热议的课题,很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探讨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意义、目的、基础、途径、前景等。本文将以前述为基础,就在当前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内涵、构成、挑战和前景作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大陆的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人攻坚期和深水区。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3日,德国迎来统一20周年。德国从分裂走向统一,共历经四个阶段,其实现统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西德能够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完成统一。尽管中国的统一问题与德国的统一问题有着本质不同,但西德在推进国家统一时,所采取的一些作法,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自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机遇期。根据德国统一的历史经验,两岸应在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框架的基础上,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创造条件,签署和平协议,同时走合作型统一模式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为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了解和掌握台湾民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的台湾民意为探讨内容,力图通过对涉及两岸关系的台湾民意的内涵与特点、影响台湾民意的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探寻建立两岸民意的沟通与共融之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共两党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得以成为两岸执政党、执政当局的政策加以落实。正是基于此,两岸协商谈判得以逐步推进,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问题亦被正式提出来,成为两岸一些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拟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如何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相较于民进党主政时期,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的确发生了重大转折。过去五年来两岸关系进展较快,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如何巩固并深化却也遇到一定的瓶颈,这一状况的出现其实是两岸关系转型正义未能最终完成所致。两岸关系转型正义事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化,关系到有效、长效的两岸互动机制的建立,更涉及两岸民众切身利益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基于一定政治基础的协商谈判始终是两岸双方增进互信、扩大共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两岸关系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两岸谈判的形式和内容,两岸关系的实践决定并推动着两岸谈判深人发展,逐步形成反映历史阶段性特点的不同模式。基于两岸谈判的领域、层面对谈判模式的需求不同,两岸双方有必要从更为宏大的视野出发,根据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实际情况,适时推动谈判模式的创新发展,为构建和完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以来,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态势渐趋稳固,港台关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港台关系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的定位,使其在推动“中华经济文化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将持续较长时期,有必要在简要回顾港台关系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港台关系进行合理的定位和路径筹划,使其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历来有中国大陆因素、国际因素、台湾岛内因素及两岸关系自身发展因素四大层面,在不同的时期四大因素所发挥与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又各不相同。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剧烈演变,台湾政局因素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本土化”、“民主化”的发展,台湾政局因素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至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执政党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两会协商,先后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和实施以及两岸经合会成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获得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并大踏步推进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同时,两岸关系发展也潜藏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