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抗行  任伟礼 《小康》2007,(12):88-88
伍子胥逃难来到吴国,吴国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庐)如获至宝.将伍子胥奉为座上客——尽管此时已经进入春秋时代的晚期(公无前522年左右),但吴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仍然乏善可陈,在地处中原的诸侯国眼中,与蛮荒之国的越国也差不多少:人口稀少,国用不足;政治上.还长期采取”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打起仗来,  相似文献   

2.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忧愁能让人头发变白的说法,据称甚至还有人一夜之间愁白了满头青丝。最著名的有伍子胥一夜白头过昭关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被楚平王所杀,只有他逃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大概是承继了炎帝神农尝百革济苍生的善良的血脉的缘故吧,自古以来,炎黄子孙们多以勤劳善良、乐意助人为美德。近读《黄氏日抄》,记有宋时平江一带村民为杜拾遗、伍子胥操办婚事的趣事。那里有两座破庙,因年久失修,塑像男女不辨,只是听老人们说,一座供的伍子骨,一座供的杜拾遗。有一年风调雨顺,村民有吃有喝了,便计议着塑像修庙。伍子胥何许人,村民们虽不知他详细来历,也听说过他反韶关一夜急白了头,乃大大忠臣;对杜拾遗,他们就一无所知了,误认为是杜十姨,女性无疑。有道是  相似文献   

4.
曹伟 《小康》2012,(10):56-59
2500多年前,伍子胥建造"阖闾大城"时只有14.2平方公里,但却是当时的大国都城。世易时移,现在苏州市区已经扩展到了4467.3平方公里,成为一个拥有1300万人口的国际化城市,这里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城市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又至。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五、午日等。有关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很多,如楚人崇屈原,吴人尊伍子胥,越人推越王勾践或孝女曹  相似文献   

6.
陈建斌 《群众》2006,(8):56-56
胥江街道位于苏州沧浪古城区西南部。近年来,在“文化沧浪”建设中,我们积极创新和整合文化品牌,把地域文化精髓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在做优、做强民俗文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保护文化景观,打造民俗品牌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实施后,古胥门、万年桥、百花洲公园、伍子胥  相似文献   

7.
我国早期社会,人们普遍通过私力救济解决纠纷、保障权利。先秦时复仇之风盛行,出现了诸如伍子胥掘墓鞭尸、荆柯刺秦王、赵氏孤儿等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先秦儒家对复仇基本上持赞同态度。魏自曹操、曹丕以来明令禁止私力复仇。晋成帝曾发布禁止私力复仇的诏书至南北朝,南梁和北  相似文献   

8.
王洪强  王玉德 《求索》2012,(1):226-229
伍子胥与屈原作为先秦时期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存在一定的可比性。本文从生活背景、思想观念两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力图揭示其中的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本文认为,两人的生活背景反映了转折时期的政治格局与南方地域思想特征,两人的思想观念体现了忠君与民本这两大重要思想的早期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曹娥的传说     
海子 《观察与思考》2006,(18):18-19
<正>孝女曹娥的传说,出于东汉时代的浙江。据《会稽典录》记载,曹娥(130-143),上虞曹家堡村人。母早亡,曹娥的父亲曹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汉代吴越地区逢端午节祭祀潮神伍子胥的习俗。相传在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3)的五月五日,曹盱为迎伍君,在江上逆涛而上,不幸失足坠江而死。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十七天时,  相似文献   

10.
苏州大格局     
《小康》2012,(10):40-41
正2500多年前,伍子胥建造苏州"阖闾大城"时只有14.2平方公里。现在苏州市区已经扩展到了4467.3平方公里,成为一个拥有1300万人口的国际化城市,这里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城市的概念。从农转工的"苏南模式",到内转外的"开放样板",再到量质并举的"小康典范",苏州都跑在了全国的前列。2012年,借行政区划调整之机,苏州彻底告别"小  相似文献   

11.
情感风铃     
情感风铃灯下细语我是名青年刑警,打警校出来三年啦,事业心不可谓不强,但最近与女友“吹灯”,对我情绪影响较大,明显表现是头发掉得厉害。不知头发和情绪是个啥关系?王新吾警惕无声的“前奏”头发与情绪又是一个分不开的“连理技”,你不知“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  相似文献   

12.
年糕在日语中莫汉字写作‘饼”,是日本人较为喜欢的糯米食品,在日本传统民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年糕的制作方法,日本各地大致相同,即:头天先浸泡糯米,第2天将水分滤干,蒸熟后放入木臼或石田中捣成。一般是男子手持木作用力打,女于在旁边帮忙,用手沾上水不时的翻动、调整,这样打制出的年糕均匀、细腻,十分好吃。年糕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颇有地方特色。一般而言日本东部大都是方形的,两部则多是圆形的。圆形的年糕主要有“小饼”和“镜饼”(大小两层授在一起的圆形年糕),而万形的年糕存‘切饼”(即切成方形的年糕)。此外还…  相似文献   

13.
一、文昌阁等历史名胜景点的历史和现状1、文昌阁。据《溧阳县志》记载,宋绍兴二十年,由溧阳知县周宗在学宫旁边的城墙上(位于溧阳市民政局大楼旁)始建文昌阁。建阁目的:一是纪念史贞女舍身搭救伍子胥的义举;二是纪念李白三游溧阳;三是显示溧阳文风昌盛。此阁后毁于兵灾。明天启四年,溧阳知县董允升重修了文昌阁。到了清乾隆年间(公元1716年),由于文昌阁所处的城墙开裂,文昌阁倾斜,知县张经邦率溧阳绅士捐资修葺。清咸丰年间,文昌阁又日渐倾圮,知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2,(7)
<正>本期落版的时候,也落了遗憾在心头。不是没想到,是六月里的事多,大事多,多得令编辑们都舍不下。眼前,唯有借这方园地了此憾事。毕竟,"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说起端午,纪念的事儿不少,有佩香囊、悬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各种各样的过端午节的习俗。这在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又称端阳节的端午节,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因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以至于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传说故事也多种多样,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13,(6):49-49
【原文】 吴王夫差兴兵伐齐,掘为渔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欲以会晋。恐群臣之谏也,乃令于邦中曰:“寡人伐齐,敢有谏者死。”太子友乃风谏以发激吴王之心。以清朝时怀丸挟弹从后园而来,衣洽履濡。吴王怪而问之曰:“可为如此也?”友曰:“游于后园,闻秋蝉之鸣,往而观之。夫秋蝉登高树,饮清露,其鸣悲吟,自以为安。  相似文献   

16.
于浩 《中国人大》2014,(10):34-35
提起中华民族对水路的依赖,大致可以追溯到"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挖邗沟,使水军沿运河北上,打败北方诸侯,称霸一时。但让吴王未曾想到的是,昔日那条沟通淮河与长江的邗沟,在此后数千年的时间里,演化为东部平原地区水上运输的动脉——京杭大运河上最早成型的一段航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史上有许多知名人物,在他们事成之后却又下落不明,为后人留下了难解的历史之谜。春秋时期的大军事学家孙武,曾向吴王阖闾晋献兵法,并被拜为将军。他帮助吴王伐楚,五战五胜,可谓是战功赫赫,名显诸侯。但是,伐楚胜利之后,他上哪里去了?史籍无载,后人弗知。又如秦  相似文献   

18.
赣水之滨的丰城市,相传春秋后期,吴王阖闾令干将、莫邪铸龙泉、太阿雌雄宝剑。吴王之后剑落秦王之手,曾埋于丰城的荣塘墟。从此,丰城别称“剑邑”。 而今丰城这块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2争赣江的第三大桥耸立于市西郊的石上水域,圆了丰城几辈人的建桥梦;1994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9.
人在天堂     
苏州概况苏州是座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人问天堂”之美誉。今领7区5县市。区域面积8488.42平方公里,人口590万。苏州至今犹存伍子胥建“阖闾大城”的基本格局和“小桥流水”的古朴风貌。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镇同里、周庄、甪直更是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处处飞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9座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著名的虎丘山,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苏州又是吴文化发祥地,文坛贤能计有陆机、范仲淹、范成大等。评弹、昆曲、苏剧为苏州文化“三朵花”,苏绣则位居我国“四大名绣”之首。如今之苏州,正朝着“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富民强市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这里曾为三国吴王故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