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古代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也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大危机事件,从其潜伏到爆发,是唐王朝危机管理对策的失败,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危机管理案例.  相似文献   

2.
唐朝从建国到玄宗执政期间,以强劲的军事推进、君臣共赴的政治运作和兼纳的文化心态,走上了一条昌达的发展道路并臻至鼎盛,结成了东亚封贡体系伫立于世界之东方。吸收域外优秀的物质和文化要素、延揽众多的人才为我所用,既是兴盛的展现,更是它的助推和促进。如果没有这种开放和兼纳,就不会有这样的局面。后期的唐朝一改此风,我们看到的就是王朝的萎缩和局面的颓落,其教训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杨芳相  李广斌 《春秋》2012,(4):48-49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玄宗李隆基为炫耀其"文治武功",浩浩荡荡离开东都洛阳,赴东岳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以告天地。到达兖州时,还未来得及休息,就荐进一位幼童。这位幼童不慌不忙献上一篇《东封赋》,内容都是歌颂玄宗的丰功伟绩事,玄宗遂唤宰相张说当场测试,幼童对答如流,出口成章。这位幼童就是《三字经》中提到的唐朝著名经济...  相似文献   

4.
王双怀 《人民论坛》2020,(4):142-144
孝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孝文化十分发达,这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均有充分的表现。唐代孝文化之所以兴盛,与唐王朝“以孝治天下”的既定国策有关,与唐朝采取的一系列崇孝措施有关,与唐代社会的崇孝风气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唐玄宗在执政的前期,勤于政事,积极进取,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开元盛世".在他执政的后期,他志得意满,居安亡危,骄惰怠政,纵情声色,宠信佞臣,穷兵黩武,致使内忧外患,矛盾重重,并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大唐王朝也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  相似文献   

6.
邢志刚 《传承》2008,(16):82-83
唐玄宗在执政的前期,勤于政事,积极进取,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开元盛世"。在他执政的后期,他志得意满,居安亡危,骄惰怠政,纵情声色,宠信佞臣,穷兵黩武,致使内忧外患,矛盾重重,并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大唐王朝也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  相似文献   

7.
太湖忧思录     
盲目地追求发展速度,致使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极大伤害。……这种情况倘若不能扭转,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可以这样说,生态危机关系人民的健康、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安危。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8.
唐朝从玄宗时代起,各地割据的藩镇,也即方镇,就成为悬在历朝帝王头上的利剑。藩镇势力极盛时,朝廷政令不能达到的地方,有50多个州",自国门(京城之门)以外,皆分裂于方镇"。藩镇割据之地,成为国中之国。唐朝最终被宣武节度使出身的朱全忠所灭。唐朝处理藩镇问题的决策,有很多失误,其军事制度也有很多弊端,这是藩镇割据局面所以形成及不可收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上下支持的变法为何会失败北宋发展至中期,由宋初集权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所带来的积弊已愈益显著,其表现一是国家财政空虚;二是政治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三是军队军纪不明,缺乏训练,战斗力严重削弱。家王朝陷于严重的内外交困的境地。为此,当时一批有识之上再也无法平静,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改革主张,有些地区还出现了一些具体的改革实践。尽管改革的观点不一样,但是改革的要求是一致的,即都试图改变北来积贫积弱的局面。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未看清积弊的根源,提出的主张缺乏有力的针对性。在土大夫要求改…  相似文献   

10.
消费伦理观念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苏  ;苗润田 《求索》2008,(2):47-49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伦理问题。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以及人们消费欲望的解放,出现了因过度消费而形成的消费主义,致使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为此,人类必须抛弃无限度的物质性的消费主义伦理,以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为指导,重新选择自己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活动,从而实现由消费主义向适度消费的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11.
吴小凤 《思想战线》2002,28(6):95-99
唐代宗受命于危难之际,但他能驾驭复杂的局面,稳定了政局,同时对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币制,稳定货币;改赋税,探索赋税新路。其在位期间,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增长,解决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唐代宗统治的18年,是唐代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唐朝的边疆局势及御边戍守体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唐朝的御边戍守体系与唐朝国力的盛衰、军事战略的演变和边疆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唐前期,边防体系以行军制度为主,在边疆地区主要是修筑了一些边城作为固体的防御工事。但自唐高宗仪凤年间以后,随着边疆危局的出现,为适应新的边疆局势的发展变化,唐朝的御边体系逐渐地由行军向镇军转化,最后形成了以防守为务的节度使镇边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唐代税茶的具体时间进行了考证 ,认为应当在唐德宗建中三年九月。文中还引用大量史料 ,论述了唐代税茶、榷茶的发展阶段及其走私与禁私之法。  相似文献   

14.
吴功正 《思想战线》2001,27(5):78-80
唐代服饰美学体现了社会风气与服饰变化的互动互摄现象.在唐代服饰美学中有着很深的社会思潮痕印.唐代服饰富于多彩多姿的美感特征,造型别致,甚至有男性化倾向.唐代服饰受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然而,由于唐代审美思潮变化更迭的特点,所谓"胡服"在盛唐以后就不再盛行了.  相似文献   

15.
吴功正 《思想战线》2002,28(5):105-110
唐代的美术美学有着不可替代的成就 ,其对于隋代既有继承的一面 ,又有超越的一面。吴道子的画体现了盛唐求丰满厚重的审美理想 ;而王维作为山水南宗之祖 ,形成了真正的文人画 ;李思训父子则创造了北宋的金碧山水。盛唐鞍马画 ,张萱、周的仕女画均有很高成就。陶瓷、“唐三彩”、石窟造像、敦煌彩塑壁画等均在中国美术美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鸦片经济是近代云南社会经济商品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曾对云南地方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清朝道光年间 ,云南开始种植鸦片 ,且种植面广。到唐继尧和龙云统治云南时期 ,鸦片一度成为云南的重要财政支柱之一 ,无论是地方权贵还是商家行号都明里暗里争相逐利 ,从事鸦片生意 ,商业投机活动十分猖獗 ,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地区经济遭到重大损失。同时种植鸦片致使云南农村经济日益衰败 ,首先是使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化 ,其次是因吸食鸦片人口众多 ,致使农村劳动力人口锐减。因此 ,鸦片问题自始至终是近代云南社会经济中的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曹端波 《思想战线》2006,32(3):125-130
唐前期承继了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这一保护小农经济的措施为整个社会变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均田制下,小农经济独立性日益增强,乡村市场日趋繁荣。唐中叶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出现结构性调整,由身份等级分层向贫富分层转化。富民阶层的崛起,租佃制的盛行,不仅导致了国家政策、制度的调整,而且为乡村控制的转型提供了基础,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乡村控制方式开始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化。  相似文献   

18.
唐代判文也是唐代文学的一部分,它是唐代吏部铨试的一种应试文体。由于它不仅有实用性的要求,而且有美的要求,好的判文必须是文理与辞采都具备,于是它也就同时具有了文学性。梳理唐代试判的发展状况,从文学的角度加以审视,认识其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考试文学的影响,也是唐代文学研究中应有之义,并且有着比较重要的文学史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代和亲政策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荫 《思想战线》2000,26(1):106-112
和亲政策最早始于汉代,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外交工具,是国家间在敌强我弱的特殊情况下采取的权宜之计,以有限的牺牲来换取整顿内政、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的时间.到了唐朝,和亲政策进一步发展,成了广泛运用的安边政策,唐王朝与突厥、吐谷浑、吐蕃、奚、契丹、宁远、回纥、南诏8个族(国)共计和亲28次(其中有一次未获成功),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裴度(公元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唐代后期颇有影响的一位政治家。一生经历了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七朝,史称七朝元老。二十余年中“威望德业”,为世所重,宰相之中“推度为首”。裴度最辉煌的一项业绩是辅佐宪宗平定藩镇割据。元和九年(814年)8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自领军务,并“发兵四出”,“及于东畿”,“关东震骇”。10月,开始了讨伐准西的行动。元和十二年7月,在讨伐淮西的战争进入第4个年头,裴度力排众议,坚决铲平淮西,并“请以身督战”。唐宪宗任命他为蔡州刺史、赴淮西四面行营宣慰招讨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