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被害人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即使在研究较早的西方国家,也才仅有50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则至今还不到20年的历史。犯罪被害人学以犯罪被害人为本位,以切实帮助犯罪被害人为己任,并由此决定本学科自身的特征,进而使犯罪被害人学既跻身于众多学科之林,又昂首阔步、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自从被害人学引入我国之后,被害人的研究便成为我国犯罪学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20世纪90至今出版的犯罪学著作中,基本上都设有专门章节对被害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三方格局的刑事诉讼模式使被害人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上访、缠讼等事件的频繁发生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出台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赋予了救助目的的二元化。从救助制度状况与实践运行状况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存在差异,救助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目的的二元、制度设计本身不合理和体制不健全。国外刑事被害人救助表现出四种模式。就我国目前而言则是国家主导型与被害人自救型的双重救助模式。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应体现社会救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犯罪被害人被害人化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后因各种主体内外因素的消极影响而处于的不健康状态,其特点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发生的可能性和状态的不健康性。心理学中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学习理论、认知理论都可以对被害人化作出一定的解释,而被害前、被害中和被害后的因素都影响被害人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研究正在中国兴起,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 今天,中国主要的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犯罪被害人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犯罪被害人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在回顾我国犯罪被害人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的同时,总结其间的经验得失,有利于认清我国犯罪被害人研究的基本贡献、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心理是指受犯罪行为直接或间接损害引起的情绪反映和引起犯罪行为侵害的心理与行为倾向.首先是在被害过程和侦查过程的各阶段表现各为不同,所以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其次是从横向来看不同类型被害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损害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被害人是犯罪行为受害者,各国的刑事诉讼法都对被害人参与诉讼作了规定,但在不同国家,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所处地位以及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不相同.鉴于被害人与案件结局有实体上直接利害关系,案件结局涉及被害人利益,赋予被害人当事人地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害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类群,一般处于弱势。现行的中国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被害人得以全面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其合法权益在诉讼中得到了较为充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被害人是指自己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其它权利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的直接承受者,与被告人一同构成“刑事上的对立”。传统的刑事诉讼立法和理论研究,侧重于对被告人的保护,而对被害人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对被害人的保障与对被告人的保障严重失衡,导致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被害人常常再度“被害”。随着刑事诉讼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被害人在诉讼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被害人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被害人略论曾康随着我国法学理论的发展和日益繁荣,对刑事诉讼理论中诸多问题的研究成果也日见纷呈。较长时期以来,在理论上着重是对以保障社会安全和法律秩序为目的的犯罪控制模式的研究。在司法实践中似乎在很大程度上侧重于社会一般利益的保护。对于与之相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和互联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传销打着慈善义举、扶贫济困、创新战略、民生工程等幌子,扭曲国家的相关政策,肆意进行网络犯罪活动。其不仅给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造成了严重侵害和损失,还影响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一大毒瘤。因此,从被害人学的角度研究、探讨、防控和打击网络传销犯罪,阻断和割离被害人与网络传销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传播联系渠道,有效遏制网络传销犯罪快速蔓延的趋势,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有责性被害人的行为与过失犯罪行为的发生之间,具有某种因果联系或条件联系。有责性被害人虽主观上不具备反社会性,但他们个性上的消极心理品质和心理缺陷却决定了他们的罪过和过失行为。有必要针对导致此类危害或不良结果发生之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被害人量刑建议权的建构与被害人转化为犯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损害赔偿为基点建构的被害人量刑建议权,具有对犯罪行为人进行惩罚和对被害人进行赔偿救济及优先保护个人利益之功能,亦是有效修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被害人量刑建议权的立法建构与司法保障,有利于预防犯罪人重新犯罪和被害人转化为犯罪人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区域研究自六十年代在美国流行以来,逐渐渗入了海外中国研究的方方面面。本文在总结以施坚雅为代表的美国汉学区域研究法及其所引起巨大反响的基础上,试图梳理出它与西方相关理论背景的对话关系,并从美国汉学内在发展和文化史的角度反思这种研究框架运用于中国文化研究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性犯罪被害人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犯罪被害人,是指在性犯罪中遭受不法侵害的人.由于在性犯罪构成上,主要以女性为被侵害对象,一般无男性遭受性侵害者,所以,本文所说的性犯罪被害人,仅指女性.  相似文献   

17.
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系统中的重要一极 ,是整个刑事法学所共同关注的理论课题。因此 ,刑事被害人理论是一个体系化的理论结构。刑事被害人理论的体系结构 ,应当以犯罪被害人学为前锋 ,以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为主体 ,以刑事执行法学为补充。当前 ,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理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由于刑法学和刑事执行法学对刑事被害人缺乏应有的关注 ,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理论体系因此尚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以当事人的地位,但并未赋予其独立的上诉权。本文认为我国应顺应世界性加强被害人利益保护的趋势,在刑事诉讼法中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相似文献   

19.
犯罪与被害是一对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具有因果制约性而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被害人的个人情况包括被害状况、职业身份、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经济状况,案发所在地点、场所、时间与被害人的关系,为何被罪犯选中等,分析被害原因,有利于选择正确的侦查途径,缩小侦查范围。  相似文献   

20.
被害互动理论揭示了被害人在犯罪进程中承担着事实责任,这种责任经规范评价后应该成为影响犯罪人定罪量刑的情节。司法实践不能承受之弊端呼唤着这一情节的法定化,理论和现行立法为其法定化提供了丰富的既有资源。被害人责任法定化应该走一条以刑法分则为基础,以刑法总则为总纲,以司法解释作为保障的渐进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