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之后,林彪并非时时处处都和毛泽东的认识完全一致,也非时时处处都耍了两面派,他们的分歧有一个酝酿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十大元帅中,朱德年龄最大,肚量宽宏,忠厚持重,林彪年龄最小,但心胸狭小,工于心计,历史上,林彪曾四次对朱德进行恶毒攻击。 第一次是在井冈山会师一年以后,当时红四军内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红四军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之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产生了严重分歧。本来林彪对朱德平时的宽  相似文献   

3.
林彪、江青两个班底的形成 林彪自1958年5月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被增选为党中央副主席后,一直分管军队方面的工作,很少过问地方上的事.但林彪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后,在中央内部发生意见分歧、特别是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发生意见分歧时,坚决支持毛泽东,加上林彪在过去长期战争中立过战功,总的来说也与毛泽东配合较好,因此得到毛泽东的赏识.  相似文献   

4.
舒云 《党史博览》2006,(10):16-17,37
虽然林彪的枪伤恢复得相当不错,但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后遗症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后,林彪在率部转移途中身负重伤,被送回延安,住在二十里铺的八路军总医院。每天,都有军政要人来看他,延安各机关、学校也派人来慰问。毛泽东骑马30里,专门去看林彪,嘱其安心养伤。朱德、张闻天等  相似文献   

5.
战争年代,毛泽东和林彪两人都以擅长兵法谋略而著称,但二人在平津战役中却有两次鲜为人知的分歧。平津战役前,毛泽东主张打太原,而林彪却主张"暂不攻太原,以稳住傅作义";平津战役第二阶段,毛泽东主张"先攻塘沽后攻天津",林彪则根据实情主张"先攻天津后打塘沽"。这两次分歧,毛泽东都从实际情况的战略大局出发,听取了林彪的建议。后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表明,胜利不仅需要战士的英勇奋战,还需要上下沟通,将帅协谋,齐心协力。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林彪,自1928年在井冈山相识之后,在民主革命时期由师生到战友,密切合作是主流。但是,他们之间也有过许多这样那样的分歧和意见,择其要者就有这九次——  相似文献   

7.
从1970年4月到9日,围绕着设 不设国家主席,毛泽东与林彪发生 了尖锐的分歧。这组矛盾的发展与 激化,直接导致了对"文化大革命" 进程有重大影响的"九一三事件"。 然而,对于林彪为什么要坚持 设国家主席,至今也还没有令人信 服的说明。 林彪想当国家主席吗 关于这个问题,许多论著这样 论述:毛泽东提出不设国家主席, 他也不当国家主席;林彪却一反常  相似文献   

8.
霞飞 《党史天地》2006,(6):10-15
曾几何时,他在中国共产党内权倾一时。曾几何时,他深受毛泽东的信任。曾几何时,他随心所欲地整人害人。曾几何时, 他极善伪装,以至于死后也骗去了不少花圈。又曾几何时,他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确定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撤销了对他的《悼词》,开除了他的党籍。这个人就是康生。  相似文献   

9.
文革中,林彪是以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出现在世人面前.然而,在这种表象下面,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分歧.1 文革中,林彪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极力推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1966年5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林彪又一次大谈天才论.“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一  相似文献   

10.
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罗荣桓和林彪作为一对军政老搭档进行了长期的合作,但建国以后,在"大办民兵师"问题和关于谭政问题,特别是如何学习毛泽东著作方面,二人产生了重大分歧。随着林彪地位的日益上升,欲借学习毛泽东著作以突出自己,先后抛出了所谓"带着问题学"、"立竿见影"等"左倾"论调。罗荣桓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习毛泽东著作,与林彪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提出一系列正确的主张,表现了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与勇于斗争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1.
吕芳文 《湘潮》2006,(12):1-1
罗荣桓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多次与林彪发生分歧和斗争。特别是林彪就任国防部长后,罗荣桓在“大办民兵师”、免去谭政职务、学用毛泽东著作等诸问题上同林彪发生严重分歧,被林彪诬蔑为“反党”。1959年,新的军委组成后,罗荣桓分管民兵建设,担任工作组长  相似文献   

12.
1933年1月,张闻天作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宣传部部长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开始直接与毛泽东共事.在从瑞金到延安的革命战斗岁月中,他们虽然有过分歧与矛盾,但随着张闻天对毛泽东了解的加深,他逐渐与毛泽东建立起真诚友谊,开始了真诚的全面的合作,特别是他们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的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问:"怎么打倒了那么多干部?" 1972年12月,风云变幻的北京.清查林彪集团刚刚结束,纠正"文革"初期造成的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南海毛泽东书房,一次关系着千百万人命运的重要谈话正在进行.谈话中,毛泽东听了有关汇报后拍案而起:看来贺龙同志的案子假了.怎么打倒了那么多干部?我也无意把他们都打倒嘛!我主要是想教育他们.  相似文献   

14.
林彪事件给全党和政坛带来强烈震动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强行起飞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林彪集团的余党或自杀毙命,或束手就擒。林彪集团的灭亡,客观上宣告了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也给全党和政坛带来了强烈的震动。4天后,即1971年9月17日,周恩来将《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稿报毛泽东审查。  相似文献   

15.
舒云 《党史博览》2007,(11):13-16
林彪犹豫再三,打不打锦州 1948年秋,东北的国民党军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大城市里,死也不出来,害得东北野战军无仗可打.虽然攻打大城市的条件还不十分成熟,但也只有这三锤子"买卖"了.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主张打锦州,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认为长春好打一些.经毛泽东同意,东北野战军首攻长春.  相似文献   

16.
近读<畅销书摘>2003年第11期(总第117期)刊载的由少华、游湖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的<林彪这一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罗荣桓元帅的公祭大会上,所有的元帅都准时到会,惟独林彪一人缺席.这就令人疑窦丛生了.虽然他们有过节,有分歧,但毕竟林、罗是在一起共患难几十年的老战友、老搭档.  相似文献   

17.
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林彪大搞个人崇拜,逐渐骗取了毛泽东对他的信任。这成为毛泽东选定林彪为自己的接班人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历史悲剧的出现,与当时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有关。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制造个人崇拜是林彪篡夺最高领导权总策略的一个基本点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林彪担任了国防部长,开始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担任这一重要职务以后,林彪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个人野心恶性膨胀起来。为了实现这一野  相似文献   

18.
看了“六大罪状”———毛泽东越发感到不清楚了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就感到要抓军队。有人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有好几个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他选定的接班人林彪会“突然袭击”,没有想到与会的那么多代表上了林彪等人的当,要求设“国家主席”。———到底是林彪想当国家主席,还是那些人起哄?是预先策划好的一场阴谋,还是各种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在当时的各种政治势力中,军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这就不能不涉及到副统帅林彪。当时,对庐山上的事情,毛泽东还没有看得很清楚。在会上批了陈伯达,…  相似文献   

19.
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唯一的政治元帅。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忠心耿耿,心胸坦荡,深得毛泽东的信任和全军将士的爱戴,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痛苦地写下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以志悼念。 罗荣桓元帅一生中,多次与林彪共事。早在井冈山时期的1930年,罗任红四军政委,林彪是军长。以后在红一军团、在一一五师、在东北野战军,林彪是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将林彪一级一级提拔到仅次于自己的“副统帅”和接班人的高位。信任、器重,甚而偏爱至袒护,可谓仁至义尽。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阴谋杀害毛泽东不成后,强行登机外逃叛国。一句“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随他去吧”,道出了当年毛泽东的不尽感慨和苦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