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太和 《党的文献》2005,2(3):26-34
陈云在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期间,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重大措施,如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搞好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经济建设要走渐进式发展的路子,基本建设要循序渐进等.实践证明,这些指导原则和主张在当时的经济工作和基本建设上都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重温这些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方法,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从而对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5·31"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科学分析了当前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深刻回答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它的基本内涵、基本观点,更要努力学习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思想方法和政治勇气,自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指导实践,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贯穿于全部实践过程,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基本要求.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4.
高成林  刘江 《求实》2001,(9):6-7
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最大多数人民群众谋利益.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的教训,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建设应当采取什么方针?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明确回答的问题。 (一)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增加基本建设的投资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方式。甚至把加大基本建设和扩大再生产完全等同起来。这种观点,显然是对再生产理论缺乏正确的认识。马克思在论述扩大再生产时指出:“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按其实际内容来说,就  相似文献   

6.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要利用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马克思在论及俄国的社会发展时曾明确指出: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①.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附诸实践,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认为:"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俄国给我们留下来的一切东西."②强调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都从理论上阐述过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刚刚建立的"前十年",中共领导者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利用资本主义的极富见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理论.下面就这一时期分阶段论述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对待科学技术和处理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谁失误,谁不抓住机遇,谁就会被动挨打.作为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正是从上述世界战略思考出发,并总结了我国4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科学事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经验以及我国过去尚未能始终一贯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科技进步摆到重要战略地位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酝酿、定位、深化的发展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精神. 1酝酿过程 江泽民同志告诉我们:"我提出这个问题,是经过了长时间思考的.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我们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上已取得了一些新的经验.我感到,我们要坚持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一系列重要思想,集中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持这‘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9.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好"排在了"快"之前,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理念在悄然转变,强调科学发展,把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放在速度的前面,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回答了"为什么要解决'三农'问题和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基本的理论问题,对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9.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20.
“摔跟头”     
蒋国平 《唯实》2009,(2):96-96
“摔跟头”也叫“摔跤”,是生活中常见之现象。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要摔些跟头,尤其是孩提时代,不摔跟头恐怕就学不会走路。 人们常用“摔跟头”来比喻工作或人生道路上的失误或失败,这比喻还是较贴切的,不管什么“跟头”,或是影响前进的步伐,或是带来精神上的痛苦,更有人从此一蹶不振,或一命呜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