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长期发展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伦理孝道观。宗教伦理孝道观认为孝是宗教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人伦关系之首,主要体现在善事父母、尊敬父母、顺从父母等方面,但传统孝道观与宗教伦理孝道观对"至孝"的理解存在差异。宗教伦理孝道观对改善当前社会的代际关系、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孝道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其在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对青年的孝道教育,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推动孝道教育进校园,注重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青年养成遵守孝道、传承孝道、弘扬孝道的良好习惯,让孝道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相似文献   

3.
朱大锋 《桂海论丛》2009,25(3):38-40
目前,在我国养老任务繁重、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 "扬弃"孝道传统,倡导现代特征的新孝道,可为解决家庭养老提供重要的伦理和道义支撑,从而促进我国养老机制的完善与和谐家庭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荀子上承儒家传统孝道思想而结合自己思想中的性恶论、礼论、乐论等基本理论架构,形成了与孔、孟皆能契接得上而又自成体系的孝道观。以"人道有辨"力图缓解性恶论与孝观念之间的内在张力。因其特重礼乐而有礼以养欲、礼以养体、礼以别异的孝道观。因其特重"统类"内在思理而有"以类行杂,以一行万"的从义从道、通权达变的孝道观。荀子的孝道观对于我们弘扬优秀的孝文化、应对老龄化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芳  王兰文 《前沿》2014,(1):56-58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旨在对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原因,提出从大众传媒、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孝"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潘剑锋  刘峰 《求索》2010,(5):232-235
养老敬老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养老问题上,中国从先秦开始就奉行儒家的孝道。传统孝道中包含着养老敬老以仁为原则,以礼为先的养老思想,是我国传统养老敬老的道德准则和基本的行为规范。为使这一"孝道"被人民所接受,先秦时期的学者大力倡导并由当时的各个朝代颁布实施了许多养老敬老礼仪和养老敬老制度,其养老所需的养老场所、养老资源、养老观念及体制和要求等已初步具备或初步建立,形成一套以家庭养老为主线,家庭孝亲、社会尊长和国家的养老敬老制度这三种养老敬老形式并行的养老敬老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养老敬老体系已初步成型。  相似文献   

7.
马海军  贺小霞 《理论月刊》2005,(2):53-54,71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然而,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被统治阶级利用,介入政治生活,从而成为维护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政治斗争的工具和选拔、任用、奖惩官吏的依据。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的孝道,剔除封建糟粕的影响,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几千年来,孝道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内容,处于诸道之首、百善之先和教化之始的根本地位。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传统价值观中孝道和敬老观念的重视是建立和谐社会所必需的,然而在中国当代社会,孝道却逐渐淡漠,特别在农村,由于孝道文化的缺失,大量农村老人面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农村社会孝道文化的淡漠不仅仅是个人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社会的变迁所引起。孝道文化的重建,将对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孝道发挥社会作用的根本,在于其所蕴含的伦理价值观念。报本反始的生命本源意识、仁民爱物的推恩意识以及继志显亲的责任担当意识,是孝道伦理价值观的核心。新时代,应当将传统孝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努力发挥孝道伦理价值观在族群认同、社会和谐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的积极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是湖北省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冲刺之年,武汉市探索推出三项制度,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一.探索建立孝道“红黑榜”制度。为培育孝老敬老的社会风尚,武汉市将开展经常性的“孝老敬老”主题实践活动,评选“江城十大孝子”。探索建立孝道“红黑榜”,研究建立惩戒不孝道者的相关制度。同时,把“孝”列入创建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的重要条件,一票否决。编制并公布“厅堂家训”,  相似文献   

11.
周海燕  张晓东 《思想战线》2001,27(4):125-128
我国最早的监狱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随着夏朝的建立而产生,经过商、西周、春秋各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古代监狱的雏形,并逐步向成熟完备的狱制发展.随着唐朝进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监狱制度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宋、明、清的监狱承袭唐制,并进一步完善.但是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君主专制统治趋于极端,明清时期的狱制具有了封建晚期特征.  相似文献   

12.
自从汉武帝将儒学定为一尊后,它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在诸子思想中,儒学之所以能成为统治思想,是因为它迎合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逝去,儒学理所当然地退出了指导思想的舞台;在现今的时势下,要想返本开新,重新恢复儒学的思想指导地位,已无可能和必要.当然,儒学所提倡的一些伦理道德方面的思想主张和原则,在现今的生活中仍可发挥一定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Preamble Democracy is a common value of humanity and an ideal that has always been cherish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nd the Chinese people. This year marks the centenary of the CPC. Since its found-ing in 1921, the Party has taken wellbeing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its abid-ing goals, and has made continuous efforts to ensure the people's status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feudal history dating back several thousand years that descended into a semi-feudal and semi-colonial society after the Opium War of 1840.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the Party has led the people in realizing people's democracy in China. The Chinese people now truly hold in their hands their own future and that of society and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4.
回顾党执政的历史,以史为鉴,探讨从毛泽东同志到胡锦涛同志所面临的时代任务,寻出历史发展的规律。一个政党执政的有效性在于能够抓住时代的关键任务。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抓住了怎样建立新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新中国的时代任务。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抓住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抓住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这样的社会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界定职务犯罪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犯罪原因系统论的观点,全面剖析了造成我国当前职务犯罪猖獗的社会思想道德根源,得出了道德预防是预防职务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的观点,最后提出了在全社会建立一套完整的预防职务犯罪道德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基本上可以称为科举社会。从国家治理的层面,科举制度实现了王权与士治的结合,使贤人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读书人的角度,科举制度连接着内圣和外王,不仅关乎"权"、"名"、"利",更直接的就是个人的自我实现程度。科举这种考试权力,是一种规训权力。一方面,通过全景敞视建筑(panopticon)监视,使读书人产生"自我监视",在布衣卿相的路上无止境地奔竞;另一方面,通过对读书人身体苦行僧般的操演,不断从细微处雕琢读书人的身体和灵魂,创造着封建社会需要的主体。所有的人都在此游戏里乐此不疲,似乎对游戏背后的权力规训茫然无知。  相似文献   

17.
试论明清之际的贵州民族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是贵州社会发生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贵州民族地区开始并在总体上逐步完成了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的社会转型。经济上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及商品经济的渗透和冲击,政治上从土司缺席的崩溃到流官体制的确立的“改土归流”,是促成这一社会变革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08,24(6):59-61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追求公共利益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当前,市场机制介入医疗卫生领域,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及卫生事业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已经遭受挑战。为此,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应是政府的基本责任。这不仅意味着政府应有效履行传统的责任和职能,而且还意味着政府应创建和完善有利于公共利益维护与增进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论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促进现代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就是要实现孝从传统道德的核心基础地位向现代家庭道德规范的回归;从强调角色义务意识的孝道观念向注重感情互动的转换;从单向度的义务规定向权利与义务并行互益的转换;从单一性孝道实践模式向多样化的转变以及从他律为主向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清初, 随着中央封建统治的进一步加强, 滇西北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丽江木氏已经走到了内不为土民所忍、外不为清政府所容的境地, 最终于清雍正元年 (1723 年) 以和平的方式被改土归流。改流后, 木氏苦心经营的统治秩序被内地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所取代,纳西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多元化社会趋势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