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国际劳工组织的劳工政策框架集中体现在其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中,并形成世界各国认同的国际劳工标准,作为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劳工立法和劳工政策实施的依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国虽然对国际劳工标准的批准享有"自主原则",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拉近了我国劳工界同国际劳工领域的距离。在劳动关系日趋国际化、社会对话范围不断扩大、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空前凸现的今天,关注国际劳工标准的由来和发展,比较我国劳动标准同国际劳工标准的差别和原因,趋利避害,及时应对,已是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课题。国际劳工组织是联合国历史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国际社会施行最低工资标准将近120年。在我国,1949年之前国共两党政府都曾试图在各自辖区内推行最低工资制度,但真正立法施行最低工资标准是上世纪80、90年代。1984年,我国宣布承认旧中国于1930年批准的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制定最低工资确定办法公约》。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此背景之下,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各项国际公约,对于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之初所制定的公约和建议书主要是针对典型雇佣关系的劳动者。20世纪5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已经认识到除雇员外,在劳动力市场上还存在着非典型雇佣关系劳动者。从80年代开始,国际劳工组织对非典型雇佣关系的立法保护经历了标准的普遍适用,到专门制定针对性的标准,再到对雇佣关系的概念重新进行界定等三个发展阶段。非典型雇佣关系的保护问题尚存在诸多争议,它将是国际劳工组织在今后持续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文沛 《理论探索》2012,(4):139-141
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的适用立法,指的是由我国特定的立法主体,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认可与变动国际劳工标准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问题,是国际法对国内立法影响的具体体现。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适用立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在立法方式上,采取"转化"还是"纳入"的方式,缺乏统一规定;在立法主体上,存在立法主体准备不足,参与力度不够的问题;在立法内容上,国内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相比仍显粗糙。进一步完善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的适用立法,需要在立法方式、立法主体、立法内容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在美国学习的深圳市第六期“都市计划培训班”,访问了美国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官员介绍了美国1935年出台的《美国国家劳工关系法》及依照这个法律建立的美国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的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8.
论就业的歧视与反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现代社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社会目标,无论什么样的人能够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都是其过上独立生活的先决条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影响人们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何为就业中的歧视呢?它是一个复杂的、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甚至不是中国的话语。但我们又清楚地知道歧视有很多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的生活有巨大影响,它直接影响个人在社会生活的经济状态和政治状态。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 歧视是“基于种族、肤色、性别、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八个核心劳工公约为基轴,运用比较兼有实证的研究方法,从劳工结社权、平等就业权、强迫劳动及禁止童工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水平与国际核心劳工标准的差异,指出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水平与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不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从单个标准上,抑或是从相关标准的实践层面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正确认识这些差距是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加强劳工保护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对各国劳工法带来挑战,一是资本的优势地位导致立法出现对劳工不利的倾向,二是政府为吸引外资而缺乏执法积极性。因此,应该加强和完善国际劳工立法,推动国际劳工标准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作为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劳工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关注的重要对象。五四时期北京著名的《晨报副刊》在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引领下,首开风气最早在国内报纸上创办"五一劳动节"纪念专号讨论劳工问题,关注中国的劳苦大众,发表了许多关于劳工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反映了二十年代知识分子对中国劳工问题的关切。  相似文献   

12.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升级版。人们讨论贸易竞争的公平时,总绕不开国际劳工标准。绕不开,就只有直面。直面国际劳工标准,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体制机制,而是观念。只有解决观念问题,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了解规则,并为参与规则的制定创造条件。自贸区建设是从"与国际接轨"走向"推动规则演化"的新阶段。劳动关系三方要把先行试验和压力测试当作全面系统学习和研究国际劳工标准的过程,完善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体制机制的过程,在劳工和社会发展领域,与世界同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集体合同制度是一项调节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集体劳动权的法律制度。集体合同,又称“集体协议”、“团体契约”,国际劳工组织《1951年集体协议建议书》将集体合同定义为:“由一个或几个雇主或其组织为一方与一个或几个工人的代表组织(不存在这种组织的,应由通过按照国家法律或法规由工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国际关系、国际战略研究中,国家利益是一个极其现实、极其复杂、极其敏感的热门话题。它涉及一个国家战略哲学的层面,直接规定了其对外战略的基本走向。美国《外交》杂志1997年10月号发表的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塞缪尔·亨廷顿的《美...  相似文献   

15.
论1954年《海牙公约》对于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4年《海牙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法律和国际性公约,它系统规定了武装冲突情况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范围、缔约国的义务、特别保护制度、标记和运输、执行措施等内容。1954年《海牙公约》是文化遗产国际保护法的重要文件,具有内容全面、针对性强、适用范围广、保护力度大等特点,对于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劳工组织在其非常重要的第122号公约《就业政策公约》中提出:“各会员国作为一项主要目标.应宣布并实行一项积极的政策.其目的在于促进充分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  相似文献   

17.
现行"一调一裁两审"体制受到质疑,劳工利益的保护还需更顺畅渠道佟丽华做梦都想去向总理诉说农民工维权的艰辛,但他现在只能对《瞭望》新闻周刊表达他的痛苦:为什么有那么多劳动争议案件?为什么处理起来又要搞得那么复杂?为什么明明知道问题所在,却难以大刀阔斧地改变它?面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拿出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这位担任全国律  相似文献   

18.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在邓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制定的,于1985年7月开始起草,到1990年4月4日完成起草过程,历时四年零八个月。邓小平对基本法的制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是一个创造性的杰作。笔者作为基本法起草小组成员深感欣慰。以下拟就  相似文献   

19.
郝涛 《学理论》2014,(9):1-2
罗尔斯是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以及《万民法》。《万民法》是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这个版本的《万民法》收录了"公共理性再探"一文,由此构成了罗尔斯国际政治思想的整体架构,也同时标志着罗尔斯从道德哲学领域迈入了国际政治理论领域。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自由化,它使资本能够自由流动,但劳动者却不能自由流动,强化了资方的自由,从而使劳动力市场公平交易规则遭到了破坏——全球化对各国劳工法形成挑战,并且削弱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全球化也分化了劳工,引发各国工会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