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温克刚,日前在发言时列举了一系列奢侈浪费行为,如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豪华、排量,商品过度包装等,他对这些追求豪华的消费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并建议要加强教育,把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列入中小学教科书,使青少年从小就树立起勤俭节约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刘韬 《政府法制》2008,(11):46-47
猪肉:涨56%;牛肉:涨49%;蔬菜:涨32%;大米:涨23%;食用油:涨20%……3月底,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最新的物价数据,在基本生活消费品特别是食品价格大涨的带动下,2月份的整体消费物价上升5.1%,比1月份高0.8个百分点,创十年以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3.
“消费”一词,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进展,已成为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拿如今网络最流行的说法.“消费”就是“FB(腐败)”。三五个人一起大家AA制或吃大餐,或搞活动,将业余生活妆点的丰富多彩。自国家规定的“五一”、“十一”两个长假实施以来,百姓出行的旅游消费也成为生活消费中的一个重点。而“花钱买安全”的安防消费模式,一直以来对百姓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词儿。人们对安防产品的了解也只停留在防盗门、防盗网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社会》2009,(5):80-80,F0003
刘国昌在《人民论坛》上撰文说,消费关系着生产和再生产,不进行必要的引导是不行的。文章建议,在引导消费上应大做文章。要大张旗鼓地鼓励消费,引导先富裕起来的人大胆消费,向一些新型的消费领域迈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些领导干部的消费支出明显超过收入,例如,有的自建豪华住宅,有的购有几套商品房,有的花数十万元送子女出国等。福建某县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国土局、工商局等部门的领导在较好的地段建起一片装饰豪华的小楼,有的造价在四五十万元以上。群众很有议论。这种现象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存在。显然,国家干部靠工资收入是建不起“豪宅”的。那么,他们的钱从何处而来?应当说,认真一查,就能查清。但往往没有人去认真查,只有其中一些人“落马”之后,才会受到追查。这种“马后炮”是不利于反腐败的。安徽省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以权…  相似文献   

6.
常怡 《法治研究》2013,74(2):3-10
中国调解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不同历史时期的调解遵循着不同的理念。在传统中国,调解所遵循的理念就是追求社会和谐,但是。这种和谐是建立在回避矛盾、压制纠纷的基础上实现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计划经济时期。调解的理念在于正视矛盾、强调斗争,并在解决纠纷的基础上达到团结。当代中国的调解是对传统制度的继承和发扬.以实现社会管理与追求社会和谐为理念,同时也需树立规则意识、实施权利保护、秉持风险负担观念、实现意思自治原则。在认清调解理念之后。我们需要对当前一些偏离调解理念的行为保持充分的警惕,还需要进一步思考调解与审判的关系.这关系到中国司法改革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监察》2009,(23):51-5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近日指出:当前,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三个认识误区。第一个误区,认为中国经济消费不足,老百姓不消费,消费增长太慢。今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增幅按照实际价格计算,1—2季度消费增幅仍然在16%以上,比GDP增幅高了9个点。第二个误区,  相似文献   

8.
徐琳 《广东法学》2006,(4):37-47
分期付款,属于消费信贷的一种形式.作为我国销售领域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被广泛运用于一些营利组织经营性购车或者购房以及公民个人、法人及其他最终用户的汽车消费或者住房消费领域。但是这种买卖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商业风险。生产厂家、开发商以及销售商要承担购买方不履行分期付款义务的风险.如果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买方提供按揭服务,那么风险就转移到他们这一方.  相似文献   

9.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09,(5):5-5
“具体做法是让每个人、每个单位把我们一年的收入都进行消费。”——北京政协委员李哲建议,“发动一场爱国消费、扩内需、救中国的运动”,呼吁民众与国家共度时艰。  相似文献   

10.
王成 《检察风云》2012,(8):64-65
"拼"消费符合中国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营造了理性且节俭的消费文化,在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这种消费方式能达到多赢。时下,以省钱、节约为宗旨的都市"拼客族"不仅日益蓬勃壮大,而且衍生出了令人眼花缭乱、无孔不入的众多"拼"法花样:拼房、拼玩、拼购、拼学、拼餐、拼车、拼宠物、拼婚、拼生日、拼爱心、拼卡、拼事业……然而,在愈演愈烈的"拼"消费潮流下,  相似文献   

11.
消费分层已经成为研究社会分层的一种分析视角。在当前中国城市社会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形式——显性消费与隐性消费,进而相应产生了城市消费社会中的消费阶层化现象。根据各消费阶层在消费行为上的阶层化差异,我们将当代中国城市居民划分为炫耀型消费阶层、攀比型消费阶层、实用型消费阶层、生存型消费阶层和贫困型消费阶层等五个阶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消费生活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甚至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种根本性的变革归根到底是由消费的信息化引起的。具体来说,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青年是一个购买力巨大的消费群体,对其他消费群体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青年具有追求新颖与时尚、崇尚品牌与名牌、突出个性与自我、注重情感与直觉等消费心理特征。研究青年的消费心理特征,对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制度     
《中国监察》2011,(9):30-30
河北省磁县推行公务卡消费制度 最近,为提高公务消费的透明度、实现源头治腐,该县在县委办、审计局等124家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消费制度,规范公共财政管理。同时制定《磁县本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公务卡管理系统、发卡银行公务卡支付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养车的成本节节攀高。对于广大开车族而言,省油就意味着省钱。在此,笔者推荐一些省油高手从买车、养护到良好驾驶习惯的省钱高招,帮助大家在生活中更好的“节流”。选车以实用为目的通常,小排量车比大排量车要省油。但有不少人出于虚荣心,选择了高档的大排量车。  相似文献   

16.
女性天生的细腻和对美好的追求,让她们即使身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仍会想方设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们的户外活动大幅减少,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改变自己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很多消费场景"被迫"转移至线上,无形中培养出诸多新型消费习惯,在满足她们自己和家庭需要的同时,也让一些新型消费方式极大爆发。  相似文献   

17.
《公民与法治》2013,(18):33-33
经过连日来多个晚上的蹲守,记者在合肥市琥珀山庄小区内的庐阳街看到,有车辆排队在会所内吃喝的现象、”这些隐蔽会所内不但消费惊人,他们为了吸引人吃喝,还特意推出了一些普通老百姓不敢想象的稀罕莱。  相似文献   

18.
常芳 《江淮法治》2012,(11):48-49
我是一名在北京打工多年的“留守儿童”母亲.现在干农活赚不到几个钱。物价也高.为了能让家里的日子过得红火。孩子能读得起书。只得出来打工赚钱。期间,我也想过把孩子带在身边,可是大城市消费太高了,单位宿舍小,住宿不方便.而且孩子读书学区也是一个大问题。只能把他们留在家中。  相似文献   

19.
沧济 《中国监察》2013,(19):35-35
解决好“三公”消费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推动制度落实的督查、问责机制。近年来,浙江省苍南县积极规范“三公”消费管理,探索建立起“三公”消费管理联合监测站,形成动态监管、实时控制、全程预防的监测体系,切实加强部门单位“三公”消费管理。  相似文献   

20.
展示性消费是一种消费者并不在乎消费品本身的效用,更多地是在追求这种消费可以显示消费者金钱或地位的消费。因城市建设、道路设施等问题的制约,中国大多城市还不具备普及私人汽车的条件,目前仍处于展示性消费阶段。为保障全民福利水平,遵循享用与付费对应的原则,建议适度提高汽车和汽油的消费税税率,由私人汽车的消费者承担更多的城市建设改造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