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大慧 《东北亚论坛》2007,16(3):117-122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政治过程,是一个显示日本对外政策与国内政治相互关系的典型事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公明党在内的日本各在野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独特的“补充外交”作用。特别是公明党领导人竹入义胜等非政府人士的访华,为日本政府摸清中方意图、沟通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看法、形成复交文件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日本在野党在日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开展对日本在野党的工作,从而推动日本执政党转变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2.
<正> 20年前中日两国间能够实现邦交正常化,是由于执行毛主席、周总理的正确的对日政策,中日两国有关人士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这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田中内阁所建树的一大历史功绩。其中,当时的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先生所作的贡献,是永远值得纪念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走过了20年的路程。20年来,中日关系在两国人民和政府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可喜的成果。这是值得我们衷心祝贺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密切,两国政府和民间团体、企事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回忆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开始,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认真总结30年来中日关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强调维护中日关系大局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2年,日本外务省公开了30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有关档案,其中包括周总理与田中首相的4次政府首脑会谈记录,姬鹏飞外长和大平外相的3次会谈记录,以及以“竹入笔记”而闻名于史的周总理与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的3次会谈记录。本文依据日方公开的会谈记录,回顾30多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谈判过程,并就其中一些与国际法、国际关系相关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说明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一自从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米,尽管双方之间产生过矛盾、摩擦,有的问题甚至至今尚未解决,但是从总体看,中日关系已从民间发展到官民并举,从以经济为主进展到政、经并重,从双边关系走向世界性的合作,经历了一条不断前进、逐渐成熟的发展道路。纵观20年来的历程,中日关系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一)恢复邦交、发展关系的准备时期(1972—77年)。1972年7月7日田中角荣取代佐藤荣作出任日本第64任首相。素以“果断”、“实干”著称的田中首相一上台便声称要“适应世界潮流的变化,开辟日本的新进程”,宣布新内阁“最紧急”、“最重  相似文献   

7.
饮水不忘掘井人。回顾中日关系的发展,不能忘记周恩来总理和日本方面的许许多多 “掘井人”。在中日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前的时代,松村谦三先生是把中日关系从“民间往来” 阶段 推向“半官半民” 阶段的日方有功者。在邦交正常化谈判中,周恩来总理指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 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用“添麻烦”来表达,在中国人民中间是通不过的,会引起强烈的反 感。然而,更加让周恩来震怒的不是为了这个问题,而是日本外务省条约局局长在台湾问题上提出 了一通奇谈怪论。今后,在处理中日关系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大局,要始终坚持和平、友好这 一大方向,我们要以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有效的方式,特别是要加强两国青少年交流,为两国 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培育新生力量,注入新的活力。青少年交流是最具战略性的。文化交流是 心灵的沟通,是在两国人民心灵上架设桥梁的工作。总之,处理中日关系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 记大局,要始终坚持和平、友好这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许多方面也出现严重反复甚至倒退。中日关系应如何发展?笔者认为,坚持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理性对待和处理两国关系;中日关系应有明确的方向感,不为狭隘民族情绪所左右,不受偏激舆论煽动;把培育两国间的政治互信作为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双方恪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相互尊重主权,彼此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对方对发展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交往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文学不仅在40 年 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今天也往往给当代中日关系战略研究以生动图景式的启 迪,对当代中日外交工作也具有重要价值。温家宝总理曾访日展开“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 之旅”,创作吟诵汉俳,沟通两国民众感情,努力破解中日关系暂时出现的困局,体现了中国“维护 稳定、谋求合作”的对日外交政策。中国高校国际关系、外交和日语翻译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媒体 从业人员和外交战线的官员,理应加强中国古典文学素养,以利于中日外交事务实践以及亚洲和 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0.
为21世纪的睦邻友好合作奠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杨伯江中日两国即将迎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两国政府首脑将从9月开始实现互访。迄今为止,中日关系基本保持了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不断暴露。睦邻、友好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国家关系与民间友好交往都有长足的发展。从民间友好交往与国家关系发展的相互关系来看,两者之间正负面的相互影响作用非常明显。面对当前中日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一些困难,正确认识民间外交与民间友好关系的发展对推动两国整体关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日之间既要努力推动国家间的战略互惠关系,更要继续努力,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加深民间的相互理解与信赖,促进民间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国富 《东南亚》2011,(4):28-32
自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促进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证研究表明:中越两国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双边贸易合作的快速发展。在WTO体制下,基于两国的独特地缘优势和互补性经济结构特征,未来双边贸易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正2016年4月1日,北京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在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北京厅,首都各界人士欢聚一堂,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100周年华诞。我也应邀参加了该活动。政治局委员刘奇葆率文化部和全国文联等领导不但出席还发表了长篇讲话,高度赞扬了袁老的戏德还特别评价袁派(花脸架子花)艺术表演特性角色,在演唱继承和发展架子花的唱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之在京剧舞台上不但站  相似文献   

15.
因工作关系我于1993年4月至1994年7月在金边呆了一年多。那时正是柬埔寨处于政治变革时期,我经历了大选、新政府成立等阶段。阔别将近二十七年重返金边,看到饱受战争之苦的柬埔寨人民,心中不免产生许多感慨。 1966年夏天,我陪中国淡水渔业考察组赴柬,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考察了柬埔寨的江、河、湖、水库,到过金边、吴哥、白马市、基里隆山等地,当时的柬埔寨,美丽富饶,尤其是当时被称为“东方小巴黎”的金边,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此次赴柬,所见所闻已远不是我记忆中的情境了。经过二十余年的战乱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柬埔寨似乎离世界很远很远。 社会经济极待恢复 柬埔寨是一个农业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林业和渔业。自1970年以来,由于旷日持久的战争,柬埔寨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被列为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 1979年以来,柬埔寨政府和人民努力使自己的国家在某些方面有了一些发展,主要体现在医疗卫生和国民教育方面。据目前柬国内最大的报纸《柬埔寨之光》报导,柬埔寨的人均寿命在1979年为37岁,1989年增加到了48岁;识字率为70%(注:实际上识字率大大低于这个数字)。然而,在农业和林业方面却远不及60年代。在那  相似文献   

16.
1999年8月~2000年8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赞助下,我在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进修一年.这一年,通过对俄罗斯社会的实际观察,感到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家,它与我们的想象有很大的距离.现在,就我在俄罗斯期间的所见所闻,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这家伙好像天生跟人有仇 在阿尔金山,野牦牛是最厉害的动物了,它的性格和黑熊、雪豹这些猛兽有点不一样,黑熊虽然也凶,但只要碰见它,你躺在地上装死,它闻着你转上几圈,用鼻子嗅嗅,用爪子扒拉扒拉,见你没啥"玩头"就气哼哼摇晃着肥胖的身子走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外交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辉煌成果,我们应该了解和记住为新中国外交卓有贡献的人物。在解放战争中曾任杨罗耿(杨为开国上将杨得志,罗为开国大将罗瑞卿)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的耿飚,1950年元月,他直接由毛主席、周总理批准转业(当时还说过——要保留军籍)到外交部上任,这位将军带着战争的硝烟,自己开着第十九兵团解放战争中  相似文献   

19.
1994年3月16日上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所客席院士陈炎生(Y·S·Chan)先生、图书馆管理学专家苏珊(Susan Prentice)女士在北京图书馆傅晓明、云南省文化厅杨春燕女士的陪同下访问了我所。我所所长陈吕范研究员、副所长贺圣达研究员、办公室主任刘俊和来访的客人进行了座谈,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1997,(2)
根据对外友协的安排,4月10日印度原外交秘书辛格先生与我所研究人员进行了座谈。辛格先生是印度资深外交家,曾长期在印度外交部工作。在座谈中,辛格先生说,中印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又都拥有众多的人口,两国合作的领域较多,彼此都是重要市场,双方应该成为合作伙伴。除了经济上的合作之外,双方还应加强学术文化交流。我们两国的学者应该著书立说,对印、中两国的情况及两国的合作进行探讨,让双方互相了解彼此的态度、立场和考虑,这对增进印、中友好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