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无赖派文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是战后日本文坛重要文学流派之一。该流派的作家不仅在文学作品的书写上反映战后日本颓废堕落的社会心理,而且在文学批评话语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内涵,因此日本无赖派作家的文学批评话语有效地促进了战后日本文学的转型,并强有力地推动了战后日本文学批评的发展。但是,由于该流派作家的文学批评话语的形成背景具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故在分析其文学批评话语内质的时候,应坚持事物二元论的方法,才能更为科学更为客观地透析其文学批评话语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
褚静涛 《协商论坛》2012,(10):52-53
1945年6月,在穷途末路之际,日本方面曾决定派前首相近卫文麿以"天皇特使"身份访苏,让苏联居间调停,以便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少"输"点。当时日本拟定的"和平谈判大纲"及相关"解说"提到:"关于固有本土,最多失去冲绳(琉球)、小笠原和桦太(库页岛)"。这份大纲让琉球在日本执政者心中  相似文献   

3.
黄芳 《前沿》2012,(6):175-177
《盛开的樱花林下》被誉为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坂口安吾的最高杰作。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该文本进行研究后发现:作家着力塑造的女性形象表现出极强的女性主体性,但既非"天使"亦非"妖妇";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一方面深受该类女性的吸引,一方面又对女性主体性("樱花林"的隐喻)表现出极度的恐惧。整部作品反映了男性作家在对待女性主体性方面的矛盾态度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舒婷<神女峰>一诗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追问是该诗的主题.本文阐发了充溢其中的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精神,讨论了该诗的成功所在、时代意义、局限和不足,探究了女性反抗和独立不彻底的原因,最后结合舒婷其他爱情诗,揭示她对女性命运的拷问和确立大写的"人"是其一以贯之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现代小品文的创作,既源于晚明小品散文,浸透着中国道家思想的精髓——闲适隐逸,是中国古典言志散文的继承和发展;又顺应了当时散文发展的趋势,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体现着作者的人文理想与思想性情;同时,还深受19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和情感表现主义等哲学与文学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沧计划     
黄德海 《两岸关系》2007,(10):55-59
"901"工程1989年11月30日,王永庆在家人的陪同下从美国出发,先取道日本,后经大连进入大陆。对于王永庆的到来,大陆高层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派专人赶赴大连机场迎接。王永庆一行到达北京后,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亲切接见。在当时,一切都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1,(2):64
黄兴,字克强,原名轸,字廑午,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领袖,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当时人们把他和孙中山并称为"孙黄"。黄兴1874年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青年时入读武昌两湖书院。1902年黄兴被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他到日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产生于边疆危机当中,是对当时国家安全威胁的一种反应和反思,它源于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当时的国防形势,也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人文思想有关。它的发展不仅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国防重心的转移,而且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开启。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三十年人文知识分子的沉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结构进入了深刻转型时期.这种转型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产过的影响之极其深刻的,它促成了知识和知照分子场域的分化,改变了不同知识系统的中心一边缘格局以及知识分子的精英市场与社会定位,改变了知识/知识分子与权力场域的关系.第一阶段的转型约在197年代末训1980年代初中期,主要表现为思想一观念层面的转型,人文知识比之科技知识更接近当时中国的公共关怀与大众深的中心,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社会转型进入第二阶段,人文知识和政治场域,人文知识分子和权力精题问的"蜜月期"宣告结束,技术官僚时代正式来临,人文知识分子场域内部分化为公共知识分子,部位知识分子和媒体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8)
"无赖假设"认为,在进行政治体制的设计中,必须把人假定为无赖之徒,官员有贪的原念,若无监督,官员必定无赖,权力必定被滥用。通过分析"无赖假设"与人性特性,阐释行政伦理法制化的必要性,并对行政伦理法制化制度设计的理念与作用路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司新丽 《青年论坛》2009,(4):125-128
第一次启蒙文化思潮发端于洋务运动,甲午海战的惨败促成了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启蒙;而中国第一次启蒙文学思潮真正开始于1902-1903年,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与《饮冰室诗话》把第一次启蒙文学思潮推向高潮。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已经超越了启蒙影响下的政治意识觉醒进入了深层文化意识觉醒。1907年后鲁迅的启蒙侧重于社会改造,侧重于人的觉醒。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小说所诠释的启蒙意义填补了第一次启蒙文学思潮和第二次启蒙文学思潮之间的空缺。  相似文献   

12.
桑锦 《前沿》2006,(10):228-230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由刘少奇主持全党日常工作,他认真分析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为我们夺取东北和赢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从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形成的过程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两型社会"建设城市规划主体面临着伦理问题,其原因根源于"两型社会"建设中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中西文化冲突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强化城市规划主体的责任伦理、提高城市主体的道德素质、加强制度建设,是解决"两型社会"建设城市规划主体伦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文学思潮成为主要文学思想和创作潮流,本文从汇聚成思潮的重要支流中选取民族文艺运动、民族形式大讨论、战国策派民族文学运动进行考察,指出民族文学思潮提倡文学采取民族形式,表达民族意识,充分发挥了文学作为思想武器在凝聚民族力量抗击外侮上的作用,有极高的思想史、文学史价值,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书利用大量的徽州文书,深入探讨了以徽州为代表的明代乡村纠纷及秩序的形成过程和变迁实态,解析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宗族结合的展开及徽州特有的佃仆制等问题,复原了当时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和社会秩序形成状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明清史学者的研究力作,日本权威学术杂志《史学杂志》、《东洋学报》、《社会经济史研究》均有书评,在我国明清史学界也有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逐渐增多的中外交往要求中国必须了解世界,了解世界历史.学校教育成为世界历史知识推广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清末民初,中学世界历史课程开始设立,译自日本、欧美和国人的自编世界史著作成为世界史的教科书.此时期的中学世界史课程和教科书明显受到了当时"华夏中心史观"、"欧洲中心论"、"进化史观"等社会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近代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国人的世界历史观念和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的近代变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的中国浪漫主义思潮 ,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文学思潮之一。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历史语境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清理。文章试图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入手 ,讨论现代中国文学的权威话语———文学革命———的形成 ,及其对当时文坛上各种文学思潮的影响。浪漫主义的兴起出乎文学革命设计者意料之外 ,却在文学革命的话语下活动 ,以其独特贡献推动文学革命发展。论文还揭示了在权威话语下浪漫主义思潮兴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主义的杰作——《流民图》 《流民图》是蒋兆和在1941年到1943年创作的巨幅人物长卷。当时日本侵略者已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战争使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人民渴求生存,渴望和平。特殊的历史背景激发了画家创作《流民图》的灵感和情绪。  相似文献   

19.
李群  赵炎秋 《湖湘论坛》2010,23(4):64-70
中国国粹主义文化思潮与日本政教社派的"保存国粹"运动密切相关。"国粹派"主将章太炎的思想和主张同样受到日本国粹运动的影响和启发。章太炎青睐印度文化但看轻日本文化,加上日本政府勾结清政府打击中国革命和妄图独占中国、称霸亚洲的真实意图和险恶用心,促使章太炎在宣传保存国粹,以及如何进行保存时,选择印度而不是日本作为保存国粹的参照对象。章太炎国粹思想的萌发、转变到最终形成,与他对日本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特别是日本亚细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许家宜 《台声》2014,(4):74-74
今年又逢岁次甲午,二甲子120年前清廷战败而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成为日本大和帝国的“领土”。厥后,抗日战争爆发,中国与日本也变成了“敌国”。早在隋唐时期,日本即派“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汉文化。当时的长安城是繁华的都市,众才荟萃的世界中心。到了明朝,出现了日本海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