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已成为城市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恰当地评价承包制在国家所有制改革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客观作用非常重要。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承包制作为国家所有制改革起步形式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而且要进一步分析其在深化国家所有制改革中的局限性和过渡性,及其与目标模式的衔接。国家所有制改革以承包制起步,是与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市场机制很不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问题是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企业改革方向和国家性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公有的或公有产权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主人翁地位是三种含义的统一;在非公有的或非公有产权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中,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不完整的;在企业劳动者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中,职工具有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3.
居民是社会经济活的动主体之一,企业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都离不开广大居民的参与。从建国到现在,我国居民地位发生了由单纯消费者和被动生产者到独立经济主体的变化。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股份制企业(国家控股)中,劳动者(居民)既处于被雇佣地位,又是公共生产资料的主人。同时,作为出资人,居民又可以是企业的主人(股东)。总之,居民的地位是多重的。适应这种变化,社会要为居民的产权自由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个方面,而产权清晰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而产权关系明晰的实质在于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这种两权分离,一方面确立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在企业中的法律地位,依法享有股东权利,另一方面它确立了企业拥有包括经营权在内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以此为基础,就不仅可以确保所有者的权益,确保出资者和企业各自承担有限责任,而且可以确保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党的十四届三中…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渐成社会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境外与国内部分学者将政治学和公共管理中的"治理"概念不加辨析地引入到研究中,提出治理主体多元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提升的基本路径,借机否定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这种观念未基于中国治理情境厘清现行国家治理主体的结构与功能实现机制,实质是"借力打力"推进西式民主,从根本上忽视了执政党在现行国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认识到人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实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坚持集政治性、生产性及开拓性于一体的人民主体性,要积极促成人民在国家管理与权力监督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在财富创造和成果共享中的主体作用,重视人民在社会实践与制度创新中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1、传统体制下的国有力权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存在着哪些弊端?第一,所有的企业产权都属于唯一的产权主体:国家。企业财产既然是国家无偿投入的,国家也就有权无偿调拨企业财产。这就使各个企业的产权没有严格的边界,特别是企业与国家财政的产权边界很不明晰。这样,企业即  相似文献   

8.
关于国家所有制形式的几个问题对国家所有制性质的不同认识大部分同志认为,国家所有制具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它是全民所有制的具体形式。理由是: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谈到,全民所有制可以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具体形式。 2、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代表着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并能代表全体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去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所以,国家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所有制形式的改革已成为经济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现将有关几个问题的不同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国家所有制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应当存在国家所有制形式?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存在国家所有制形式。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比较普遍。理由是:(1)国家所有制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国家所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02,(5)
国有企业改革说到底,是要理顺国家与企业和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即产权关系和劳动关系。产权关系和劳动关系是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一般说来,产权关系的变革都关联、影响和作用于劳动关系,并在劳动关系的诸多方面表现出来。不同性质的产权关系,有不同性质的劳动关系。产权关系、劳动关系都包括在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生产关系之中。广大职工在企业中的劳动和工作,不仅是为获取劳动报酬,而且体现着劳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与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那种在改革中只讲产权关系不讲劳动关系的观…  相似文献   

11.
当前,理论上的私有化主张有各种各样,其主要为:一是,有的文章猛烈抨击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说:“社会主义企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普遍化,是狂想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有的文章猛烈抨击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说这就是“国家社会主义”。二是,有的文章提出把国有财产分给“每个选民”,说:“产权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是组成任何形式的财产权利的基础。”据此,文章主张“将财产权利还原为个人权利”,“‘细分’公有权”,“每个选民都拥有一份排他性的财产权利”。有的文章提出“公民产权本位论”,认为公民产…  相似文献   

12.
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反映经济主体对一定财产的权利及相应义务。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应注意维护农村信用社产权,依法维护农村信用社合法权益,以推动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产权是企业的核心。产权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产权清晰’例为现代企业制度四条原则之首。产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产权具有其它要素不具有的特殊功能。一般来说,产权具有以下功能:1、界区功能。这是界定区别产权主体和非产权主体的功能。产权主体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是非产权主体不拥有的。能否成为独立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下降,其主体地位被严重削弱,这事实上已经成为现实经济生活中一系列严重问题背后的深层根源.坚持和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须大力宣传公有制的优越性,批评各种否定公有制的错误观点,搞好下一步国企改革,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  相似文献   

14.
析共有产权住房政策的公平价值——以江苏淮安经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市场化的推进,使我国商品房产权日益清晰,从而减少了政府在住房管理上的职责,同时也使政府在公共住房分配中遇到更多问题。政府作为社会价值的分配主体,在有限的住房供给下,如何通过产权配给、申请登记和轮候排队系统,使被排除在市场之外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得到公平的对待,关涉到住房分配政策的公平价值,也是对政府公信力的考验。江苏淮安市首创的共有产权住房政策从住房供给、住房分配等层面定位了政府在住房市场上的管理角色,强调了公平价值在政策制定中的地位,为我国未来住房政策的创新提供了参考。关键词:住房政策;政府角色;共有产权;公平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乡村的具体体现。当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主体悬置、资源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其根源在于,未抓住集体产权治理这个“牛鼻子”,以实现集体产权有效治理,所以解决乡村治理难题、实现治理有效,还得从集体产权治理着手。为此,需要通过明晰集体产权治理的核心地位、构建“自治+多元”集体产权治理权责体系、打造乡村集体产权善治基础、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措施,为乡村治理提供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介由于股份制所要求的外部约束机制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推进股份制改造,可能会使国有企业从一种低效率矗立 向另一种低效率;同时,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旨在通过其他产权主体的加入来提高国有企业效益的改革思路有必要进上步探讨。对国有控股企业来说,由于缺乏竞争性环境,国家不得不负提低效率企业的全部监督成本,其他产权主体搭国家的便车。国有资本的收益可能更低。鉴于此,国企改革应  相似文献   

17.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实践科学产权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干强 《学习论坛》2004,20(12):36-38
科学发展观蕴含着科学产权观。实践科学产权观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维护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权的核心地位 ,抵制和批判私有化的产权观。必须坚定公有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证的信念 ,创新适应科学发展的公有制产权关系 ,促进新型产权关系的人格化 ,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促进产权关系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18.
党员主体地位是相对于整个党的事业的客体而言,具体表现为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是党的建设的主体,是党内权力的主体。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党理念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以人为本理念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体现。要把发展党内民主的重点放在大力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上,通过建立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机制,全面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2,(9):23-2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但其核心和精髓应当是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在政治文明的主体地位上,社会主义否定了政治生活中少数人对于多数人的统治,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推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使人类政治文明的主体性扩展到了大多数民众。  相似文献   

20.
《求实》1994,(12)
公有制主体的内涵邓小平同志提出坚持公有制主体方针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内涵之一是强调国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和政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及其管理行为,能够最好地体现社会公众的最大利益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利益与长远利益。内涵之二是强调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