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贿罪和单位行贿罪是《刑法》贪污贿赂犯罪中两个重要的罪名,由于现代社会商事组织的多样性,对行贿主体认定也会出现一定的分歧,确定具体一个行贿行为主体成为侦查实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而在现行的法律体系内,对一个行贿认定个人行贿还是单位行贿存在诸多困惑和疑虑,亟需在法律或者司法解释方面做出合理的明确。  相似文献   

2.
3.
一、单位犯罪概念和特征(一)单位犯罪的概念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单位犯罪的概念是: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集体研究决定  相似文献   

4.
刑法对单位犯罪中自然人刑责主体的追诉范围较之自然人犯罪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主要表现为刑法第31条对单位犯罪的自然人刑责主体只规定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两类。但由于法条对这两类人员特别是“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规定在概念上较为抽象,因而在进行司法认定时出现了一些困难,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反映在因为职务关系而被  相似文献   

5.
6.
在1979年刑法第185条对行贿罪的规定中,并没有明文规定行贿罪必须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中规定:“个人为谋取非法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或介绍贿赂的,应按刑法第185条第3款追究刑事责  相似文献   

7.
单位犯罪是一种以犯罪主体为划分标准的犯罪类别。尽管单位犯罪经常以共同犯罪的形态出现,但不能以此将单位犯罪等同于共同犯罪。两者是有区别的,我们认为: 单位是相对自然人来讲的社会、经济、民事等活动的一个重要主体,而且一个犯罪单位只能有一个犯罪主体存在。而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的  相似文献   

8.
行贿犯罪作为贪污贿赂犯罪的一种,一直是我国法律打击的重点。但与查办受贿案件相比,行贿犯罪的查处力度还很不够。究其原因,除对行贿犯罪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是在办案过程中对行贿犯罪的认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下面笔者试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单位意志的意义及其特征。自由意志是追究自然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和处以刑罚的基础。同自然人一样,单位要成为犯罪主体也必须具备自身的自由意志能力,同样自由意志也是现代刑法追究单位犯罪刑事责任和处以刑罚的基础。单位自由意志在学术上和司法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涉及到单位犯罪的本质,关系到单位犯罪存在的合理性。我国学术界有些学者是否认单位犯罪的,其理由为:单位是法律(民法)上的拟制体,不可能像自然人对各种事物、行为有辨认和控制的能力,不具有选择犯罪与不犯罪的自由意志,不具备刑法意义上的刑事责任能力。有些学者则…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诈骗罪的主体。 单位能否成为诈骗罪的主体,刑法未作规定,而在刑法理论界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传统刑法理论不承认单位可以构成犯罪,自然也就从根本上否定单位能成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适用刑法 ,有力地打击单位犯罪 ,我们必须正确认定单位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本身 ,不应当把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单位犯罪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合法单位 ,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集团等新出现的“单位” ,目前还没有法律或者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可以作为单位犯罪主体 ;刑法还规定了一部分单位犯罪的特殊主体身份。  相似文献   

12.
《刑法》第393条规定了单位行贿罪,即“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在此笔者谈谈单位行贿罪的有关问题,与大家研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犯罪的主体有两种,一种是自然人,一种是单位。这两者之间,自然人主体是基础,单位主体是例外,仅在刑法明文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情形下,单位才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对于自然人和单位都能够构成的犯罪,我国刑法在刑事制裁上是有差异的,往往对自然人犯罪的  相似文献   

14.
徐强 《行政与法》2009,(10):126-128,F000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单位行贿罪较之单位行贿罪和行贿罪为轻罪。司法解释将单位犯此罪立案数额标准设定与单位行贿罪一致,将自然人犯此罪立案数额标准设定为行贿罪十倍。在检察工作中.为更合理地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实现刑罚维护正义和预防犯罪之目的.如对单位行贿罪仍为轻罪.应使单位犯此罪立案数额标准相对单位行贿罪为低.使自然人犯此罪立案数额标准相对接近行贿罪。犯罪圈相对扩大.是在刑法更关注人权保障的大趋势中,针对特定时期特定问题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合理措施。设定“法网恢恢”、“围而不取”、“择重而取”、“取而不厉”的刑事司法解释和执法格局。有利于实现刑法人权保障和社会保护,对单位行贿罪(包括由其引发的单位受贿罪)治标与治本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可见,“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被刑法明确规定为构成行贿罪的一个必要条件,刑法界对此也存在着激烈的争论。笔者认为,不应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构成行贿罪的必要条件,本文就此略谈己见。一、不正当利益的界定范围不全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关于各地在办理受贿犯罪大案要案的同时要查处严重行贿犯罪分子的通知》中没有把“手段不正当的应得利益和不确定利益”归属于“不正当利益”的范畴。如果行为人是通…  相似文献   

16.
单位行贿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可以成为单位行贿罪的主体已经形成定论,但是仅仅因为个人独资企业是业主与企业本身共享一个人格,而将其排除在该罪主体之外有失偏颇。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法人犯罪,而是规定了单位犯罪。本文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涌现出很多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却是一个经营实体,实属单位性质,对这些实体的犯罪行为,应该按照单位犯罪来处理,与我国法律规定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7.
几类行贿罪特殊主体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实践中,有些个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往往以单位名义行贿,易被误认为是单位行贿,因此,有必要区别几类特殊形式的行贿罪主体。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 ,犯罪单位的追诉时效已被纳入刑事诉讼程序 ,但在司法实践中实施难度较大。本文论述了怎样认定才较为符合刑事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19.
单位犯罪因其严重危害性远非自然人犯罪可比,在新刑法修订时受到了特别的重视。本文根据本科期间所学知识并结合我国刑法规定以及各国刑法理论,按照学理条理分析了单位犯罪的犯罪构成和处罚原则等基本问题,继而结合刑事法规和司法实践对个别单位犯罪的具体问题给予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司法实践中,单位的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司法实践中,单位的附属机构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目前,既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又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