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威 《行政与法》2012,(2):15-18
近几年来,网络问政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它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网络问政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生事物,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网络法律缺失,问政缺乏保障;网络监督缺位,问政信息不安全;网络社会虚拟,问政者身份识别缺失;网络舆情泛滥,问政信息真假难辨等。为此,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由于沟通的零距离、零时差、快捷、互动、自由开放等特性,"网络问政"已成为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成为普通民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窗口。但"网络问政"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了一系列问题,对此,需要政府和网民多方努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使文明、理性成为网络民意的主流,从而探索公民"网络问政"的和谐有序发展之路,实现从治理到善治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葛少虎 《法制与社会》2013,(23):158+162
网络的日益普及使人们的政治生活更加民主和自由,网络问政则成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福音。但在网络问政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伪舆情"的干扰、网络问政活动的"空壳化"、网络民意的"被代表"以及网络"广场政治"的正负效应。这些问题影响网络问政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政府执政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4.
网络问政作为实践参与式行政的重要途径发挥着重大作用,但从参与式行政视角审视我国网络问政的发展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覆盖群体有限;双方主体和问政信息的缺陷;网舆可信度受质疑;缺少反馈和监督等。需从问政的主体、途径、信息及反馈评议等角度多方着手探求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胡行华  王博 《法制与社会》2013,(24):275-276
国内关于依法推进"微博问政"具体路径的实证分析和论证的总体上不多,而依法推进"微博问政",既是促进"微博问政"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助力政府在汹涌澎湃的微博舆情面前自我减压的必由之路。深化"微博问政"法律规制的研究,应综合运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式,从而提出有较强现实意义和创新价值的依法应对"微博问政"的相关理论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部门法哲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鲜明的双边性属性和特征,无论是从实然性认识的角度,还是从价值权衡的角度,都有必要充分认识这种双边性。从部门法哲学双边性的属性和特点出发来思考其深入发展的路径选择,可得到三个基本结论:从学术共同体整体构成的角度考虑,必须要走双边学者携手对话的合作之路;从学术研究者个体担当的角度考虑,必须要走理性与经验结合的双向提升之路;从知识理论形态形成的角度虑考,必须要走三环一体的专业槽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7.
网络问政既有其明显的优点,也有其容易被忽视的缺陷。我国应该制定《网络问政促进法》,该法应以党和政府对网络问政的利用为基本诉求,以赋予政府义务为主要形式,以对网络问政扶植、鼓励、指导、规范、保护为主要方法,把网络参与建设成为一个公众积极参与的网络表达秩序;一个充分、理性而非受感性控制的、不受不当操控、公平表达自己意见的网络表达秩序;一个方便了解大家的观点、分类科学、组织有序、焦点突出的、守法文明的网络表达秩序。以此作为党和国家的执政参考,实现党的决策和人民的意见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公众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以及监督既是对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创新发展,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我国四个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尽管意见征集在有效性、便捷性和技术性、广泛性和针对性、时限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常态化和回应性等方面尚存不足,但公众网络问政的作用已然显现.未来,...  相似文献   

9.
政府的回应能力是网络问政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分析网络问政中政府回应行为的不足,并在回应性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要建立官员回应问责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问政时限制度以及加强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的四点对策,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增强政府的回应能力,保障我国网络问政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吴铭知 《法制与社会》2011,(32):230-2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不少困境,包括社团定位模糊、自治不足、活动受限、内部官僚化等。学生社团的发展困境与学校选择模式高度相关,因此,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必须从学校选择模式过渡到学生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张华  仝志辉  刘俊卿 《公共行政评论》2013,(3):101-126,168,169
在当前对中国政策参与的研究中,网络对政策参与的影响渐受重视。文章结合中国的经验和已有研究,根据议程的提出者和制度化程度提出网络参与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的三种模式:外压模式(网络偶发事件模式)、动员模式(专题型网络问政)和上书模式(留言板型网络问政)。上述模式中的留言版型网络问政的制度化水平较高,蕴含着政府和民众在政策参与上的地位的进一步平等化,显现出现有中国制度条件下网络影响政策参与的基本途径。研究对广东省惠州市网络问政平台的网民留言和政府政策输出的分析,发现网民留言对政府政策输出的影响在数量上逐渐增加,但也表现出制度化之下的一个悖论:民众提出初步议题转化为政策的比例在增加,同时,回应内容相关性在持续下降。这可能预示着留言版型网络参与下的政策参与和政府回应存在"选择性回应"。"选择性回应"符合以往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逻辑的解释,预示中国的制度环境仍然是影响政策输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法制的创新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智航 《行政与法》2003,(12):53-55
经济生活、自由理性、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法律文化的矛盾与冲突以及公民的合理规避法律推动了法制的创新,因此结合时代的特征以及历史传统合理的选择创新路径是法制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注重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搞好红色文化的基地建设;创新红色文化的活动方式;总结过去红色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已进行的十分迅速。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就需要让农民成为具有现代法律意识的中国公民。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目前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对法律也不重视,因此在农村中进行农民法律意识的普及工作就显得较为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农民法律意识的发展途径进行选择,从而能够十分有效率的进行农民法律意识的普及,为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监察机制良性运行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行过程分析,我国的行政监察机制在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动力机制,增强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现力。设置协调中心,建立共享数据库、信息交流平台来强化整合机制。在运用好正激励的同时,发挥负激励的补充作用,激发监察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加强监察机关内部控制机制的同时,要加强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监察对象的监督。保障监察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人身安全和职业发展使其安心工作、献身监察事业。  相似文献   

16.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建设的方针战略是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城乡结合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桥头堡,其文化发展将给整个新农村文化产业以示范。  相似文献   

17.
金婧  申锋 《法制与社会》2012,(2):249-250
官员道歉作为一种新的政治现象,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官员和百姓间关系向着平等方向变化的新趋势.当前官员道教存在着制度化的困境,具体表现为:一是官员道歉法律效力等级低下,制度供给不足;二是道歉主体不明晰准确,存在“替代”道歉的异化想象;三是官员道教缺少外部监督.为了实现官员道歉制度化应该做到:提高官员道歉相关法律效力等级,增加制度供给;明确官员道歉主体;加强官员道教的外部约束.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政界,如果还有谁不迅速从电视政客转变成网络政治家,他肯定会被选民抛弃."不久前在一次有关网络对政治影响的研讨会上,美国一位记者曾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相似文献   

19.
构建学习型政府的价值取向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习型政府是“以人为本”、“以学习为基础”、“以强化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民主政府,而构建学习型政府则正是对学习型政府中的“人本价值”、“学习价值”、“服务价值”和民主价值的追求和索取。因此,要实现学习型政府的公共价值,就必须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以加快构建学习型政府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20.
黄伟 《江淮法治》2015,(3):37-38
由于铜陵是一座以矿山、冶炼、化工、建材为主的工业城市,污染企业相对集中,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比较严重。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2014年通过专题询问亮剑,询问的问题有广度、有深度,促进了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铜陵市PM10年均浓度2012年为每立方米73微克,2013年为99微克,2014年上半年为117微克,大气污染呈现加重趋势。合肥及沿江几市中,大多数呈微升或下降趋势,而铜陵上升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建筑施工前期工程扬尘污染防治将采取哪些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