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仕全 《创造》2023,(3):50-5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乡村治理工作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治理有效”是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魏开琼  李婷 《理论月刊》2023,(5):127-134
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基层妇女参与社区建设的实践是探讨妇女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农村社区治理主体关系的构成与运行情况,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满足现实需求、解决妇女参与困境的服务方案,能够有效激发妇女参与社区建设的潜能。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建立以村两委、村民小组、社会工作组织、村民代表、妇女等多元治理主体参加的农村社区治理平台,有助于基层社会治理有序运转,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进程中,数字技术不仅未能有效惠及农村老年人,还将其排斥在外,使之沦为边缘群体。通过对广州市黄埔区L镇J村和X村的调研,运用赋能理论,构建农村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治理的分析框架。研究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面临的数字乡村治理参与困境主要包括适配性数字制度欠缺、适用性数字资源贫乏和适宜性治理活动失位,其症结主要是理念单一、环境压迫、行动缺位和个体隐匿。为了推动农村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治理,应采取融入包容治理理念、夯实治理保障制度、完善数字资源调配、创新数字乡村参与模式等赋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乡村社会的各种组织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不断提升其乡村治理能力,对于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皖北地区乡村治理中,农村党组织还存在着基层基础不够扎实、村级财力不足、农村现行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变化、群众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等困境。以乡村治理的能力要求为引领,要从加强农村党组织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的乡村治理结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提升皖北农村党组织乡村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群众》2021,(8)
正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江苏农村地域辽阔,村庄类型多样。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以及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同时,也给乡村治理带来一些新课题。当前,我们须立足新发展阶段,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以有效的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达到这一目标,乡村振兴需借助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政府、村委会、村民、企业、公益组织都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治国理政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农村基层治理作为改革转型以及治理创新的重要场域,多元主体参与成为乡村治理发展的历史必然。建构农村参与式治理模式应大幅度扩展农民及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的范围,通过各种机制将多元治理主体纳入到参与治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范畴中来,发挥农民在农村治理过程中的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社会治理的内生性需求与国家政策的外部性导向为乡贤回归乡村、参与乡村建设提供了可能空间,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独特作用。如何理解和解释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激活乡村共同体背后的机制逻辑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现实案例,从治理共同体激活、经济共同体复兴与文化共同体唤醒三个维度深度解析包含情感治理、资源整合与文化培育等行动策略在内的振兴机制,并将乡贤视为行动者网络的核心行动者,从问题聚焦、利益捆绑、征召与动员以及异议消除五个层面探讨乡贤兴村的内在逻辑。行动者网络的建立与运行是乡贤兴村的关键逻辑,而加强乡贤文化培育、加强政府资源支持和建构有效的“异议”消除机制是未来推进乡贤参与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乡村治理实践面临诸多困境,集中表现为治理“缺位”:农民参与村务治理“边缘化”、农村协商民主缺位及乡村治理制度规范缺失等。这不仅有悖于基层民主自治初衷,亦阻碍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备人民当家做主的完整程序和制度链条,强调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在场”性、全过程性、有效性,并秉持协商原则,确保人民参与公共事务“全过程在场”。由此观之,全过程人民民主可有效嵌入乡村治理过程,通过构建“两化三治”路径,即在坚持乡村民主治理政治化和社会化的原则下,构建以公共理性加强德治、以行动赋权推动自治、以制度规范保障法治的乡村多元治理路径,从而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激发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活力。  相似文献   

10.
正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创新农村管理服务体制,让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1.
彭澎 《湖湘论坛》2012,(4):53-61
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村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得村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有的基层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作为农村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的村民自治,成为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系统的有机构成与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它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在不断的进行变革,转型期的新背景要求农村基层治理问题的研究必须构建新的思维与创新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发展已迈入乡村振兴的新一轮发展转型期,如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重塑乡村公共性、激活村庄内生发展动力已成为学术界日益关注的话题。通过对村级治理能力的分解,研究指出当前羸弱的村级公共治理能力无力应对功利化、趋利性的底层行为逻辑,是加剧村庄公共性供给张力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以村庄公共利益为核心的村级治理共同体背后蕴含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村级公共治理逻辑,通过提高村级公共治理能力推动乡村社会由“非均衡型”的分利秩序向“认同、参与、动员”的包容共享型村庄内生发展转换。因此,建议以利益共享为导向构建村级治理共同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村庄动员能力;以熟人社会为中介吸纳乡村精英、现代乡贤参与村庄公共治理,强化权威性社会认同,激发村庄参与能力;推动村级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实现乡村共建,激活村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正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十九大以来,高桥村在省政协的大力帮扶下,在乡村有效治理方面取得不少的成绩和经验,其中核心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以党建来助力脱贫,以党建来带领村民致富。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4.
<正>纵观历史,乡贤群体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的沟通民众和政府、提供民间人才储备等重要作用,值得反思借鉴。乡贤群体是传统中国社会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发展,"新乡贤"群体不断成长壮大,已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手。乡贤参与社会治理的优良传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中国乡村治理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正>在实施乡村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和村民生活质量,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也事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中共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  相似文献   

16.
正乡村治理关键在于基层,基层工作关键在于党的组织、党的建设,抓党建促治理、优服务,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乡村治理格局。一、綦江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情况重庆市綦江区(不含万盛经开区)共有302个行政村,2525个村民小组。农村户籍人口50.67万人,常住人口39.19万人,其中,党员20690人,占4.08%。近年来,綦江区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有效激活了乡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随着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农村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乡村产业空心化、传统文化没落、道德权威弱化、农民主体意识淡薄、人居环境较差等问题.如何有效传承与发展乡村传统伦理文化推进德治、充分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推进自治和加快特色经济发展推进产业振兴,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成为基层组织和群众最关心、最急切的问题.本文以重庆市荣昌区万灵镇尚书村(以下简称"尚书村")"3391"治理架构为例对乡村治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时代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逐步显现,农村社会治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浙江省浦江县花桥乡实行协商民主开展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发现,以协商民主为平台开展农村社会治理,可以充分保障普通村民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权利,能够夯实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融洽干群关系以及增进干群对于基层治理的共识,成功化解各种误解和矛盾,凝心聚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社会精细化治理。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探索建立由基层政府、村级组织、社会组织、普通村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商民主机制,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赣南新妇女"运动为基础,讨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全国妇联发起的"美丽家园"建设中,家庭卫生如何成为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连接点;在此过程中,妇女如何被动员起来,通过参与家庭卫生整治工作而进入村庄治理。本文认为,这一自上而下发起的"新妇女"运动为妇女的重新组织化提供了契机,一批妇女骨干被发掘出来,并通过参与家庭卫生整治进入村庄治理工作中。地方政府、村庄社会、村级组织都是妇女公共参与的机制性因素,它们为妇女提供了与国家联结的机会,重建了妇女的公共身份,也为妇女的公共参与实践提供了试错和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刘昂 《群众》2020,(18):48-49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及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同时,也给乡村治理带来一些新问题。进入新时代,乡村要实现有效治理,必然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瞄准打赢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乡村切身利益问题靶向突破,在破解难题中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