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者按:“中国西部生产力的历史考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西部生产力问题研究”的组成部分。这部分成果近四万字,本刊摘要分三部分发表。经济理论界把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历史发展一般分为古代生产力,即手工生产力;近代生产力,即机器生产力;现代生产力,即科学生产力三个历史时期。(薛永应主编《生产力经济学第220页》)这里考察的是机器生产力。机器生产力在我国很明显形成两个历史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下伴随国家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总体说来,我国东、西部机器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创造了政治条件,党和政府尤其注重发展中国西部经济。伴随国家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西部地区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一五”和“二五”计划与西部机器生产力的发展(1949—1962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953年开始实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伟大任务,这也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转折。“一五”计划清醒地注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涵义并不相同。本考察的是最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笔认为,第三时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的思想,与第二时期大体相同。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尚未放弃亚洲社会特殊论,但已把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放到了人类发展序列中的第一阶段。在第四时期(摩尔根发表《古代社会》一书以后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作出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的结论,并且用原始社会取代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在人类发展序列中的位置,最后完成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有人认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是斯大林创立的。这种主张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基于他们的统计资料和调查作出“预报”:外资零售正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和规模。这一“预报”实际上已有事实作为佐证。2月底,家乐福中国区总裁施荣乐造访广州,与广州新大新公司签署了在广州合作开店的意向书。据知情人士透露,施荣乐这次广州之行表明,在中国零售市场地位不凡的家乐福,对中国零售业的“胃口”越来越大。外资凭借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大举进入我国零售市场,已是大势所趋。据有关资料,截至2000年底,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进入的中外合资零售商业企业达28家,地方政府批准和允许设立的有…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与知识生产力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中国发展知识生产力必须立足现实国情,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努力营造知识生产力发展环境,以培育知识生产力主体为核心,理顺和完善知识生产关系,推进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知识型生产方式的变革,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知识生产力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杨志英 《学理论》2009,(20):54-55
重视市场价格管理,是中国封建时代商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封建时代确立的市场价格管理方法,是和当时人们对于市场价格波动及对这种认识所作的理论分析是分不开的。许多市场价格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今天的价格管理,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巫洪才  陈远菊 《学理论》2013,(9):130-131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各民族间相互交流与融合,共同发展,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们今天处理中国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民族问题。据此,文章对多民族统一中国形成的历史脉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说明了在国民心中牢固树立中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信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共财产"是我国宪法在确立基本经济制度时的核心概念。基于对新中国财产制宪的历史考察,我国宪法中的"公共财产"概念注重表达的是财产的公共服务功能,而并非财产的权利归属。因而"公共财产"是指国有和集体财产中的服务于公共利益的部分,而并非国有和集体财产的全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经营管理的财产,不应纳入公共财产的范围并享有优先保护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三月,正是内蒙古高原春意萌动的季节。 刚到任第十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曙光和副书记千奋勇,乘越野车从呼和浩特市出发向西行进,沿路考察了河套平原、阿拉善草原、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又从最西边的额济纳旗折向东南,穿过甘肃和宁夏,进入鄂尔多斯高原的伊克昭盟。历时二十八天,行程一万二千里。记者随行采访,记录了部分见闻。 内蒙古西部的优势是什么?如何把潜在的资源转变为生产力和社会财富?怎样使广大群众尽快致富? 在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平原,盟委书记杨志荣告诉  相似文献   

10.
自党的十三大再次强调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之后,生产力标准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更大关注.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但是,如何理解生产力标准,贯彻好发展生产力的方针呢?我以为除了从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平、稳定的社会主义宪政秩序的必由之路。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到2004年现行宪法修正案的公布与实施,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走过了整整50年的风雨历程。考察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历程,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为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启迪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五"计划是新中国大规模、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开始。对"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进行系统性考察,探讨"一五"计划编制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孙功 《理论视野》2010,(9):61-62
<正>党内监督制度是党内各主体(包括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组织)之间,依据党章和党内法规在党内生活中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制度,是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党内监督制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孙金根 《理论探讨》2007,4(5):137-139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首创了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列宁首创了党代表会议年会制。中共八大首创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1957年以后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被搁浅。1988年又开始试点,中共十六大以后进一步扩大试点。到目前为止,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创新,它必将使我们党更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民主是近几年来议论很多的热门话题,也是被某些人搞得混乱不堪的问题之一。如何正确地认识民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这对于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国内的安定团结,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民主简略的历史考察,来说明我们需要树立怎么样的民主观。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民主一词出自古希腊文,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从词源上说,民主的涵义是由人民与权力两字合成,意为人民的权力,即由人民行使权力共同治理国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说,民主政治的特点表现在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政策目标始终要服从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目标,今年中央决定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是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明智决策。但与此同时,应该看到,积极财政政策是在财政原已面临多年困难的严峻情况下,从“反周期”的大局出发采取的短期特殊安排,从中长期看,中国仍需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8年以来的情况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的深层矛盾是加快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比如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启动消费问题:政府扩大投资和降低存款利率等措施力度不小,拉动消费却不见显效,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生产结构不适应消费结构,同时分配结…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2)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野外考察在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设计应因地制宜,在有一定历史的城市中开展考察,这样能简便易行、收获丰富。在汉口旧租界的历史地理学考察,可以实地了解汉口城区变迁的过程,交通机构与城市区域形成的关系。考察后学生对历史地理学知识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累积出汉口区域变迁的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通过两个逻辑路向考察历史进步性,即以生产力为逻辑起点的"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路向和以阶级斗争为逻辑起点(限于阶级社会)的"社会改造—自然改造"路向。历史进步总趋势就是通过两个逻辑路向不断趋近于重合(即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方式表现出来。马克思通过共产主义理想性、现实性与过程性等三者辩证关系进一步揭示历史进步的总趋势。中国道路自信在于: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党领导下中国之治等三者的和谐统一关系体现出历史进步最有效的实践方式——把共产主义从现实性到理想性的逻辑线路直接转化成创造历史过程上的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20.
执政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攸关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政权的兴衰。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并长期执政,其执政意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形成、曲折发展和不断演进的历史进程。科学考察我们党执政意识的历史演变,全面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留给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