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1):57-59
地处祖国西南腹地的贵州,也许是上苍潜意识的赋予和恩赐,让这“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土壤蕴藏着闪闪发亮的物种——煤炭。正是煤炭的禀赋,贵州各族人民日常生活总是少不了她的“温暖”。可是,当素有“煤海”之称的山西在如火如荼地开发煤炭时,贵州依旧坐在“金山”上忍受贫苦的煎熬。当“大炼钢铁”年代让贵州的青山变成一片片光秃秃的“和尚坡”之时,当煤炭也能够冶炼钢铁的“神话”告诉贵州的大众时,一个提升煤炭利用方式的“煤气”着实叫人们产生了一连串的惊奇和疑问。于是,一个叫“煤气”的概念开始逐步在贵州发生扩延。从煤气工程筹备处(筹建处)——煤气工程指挥部——贵阳市煤气公司——贵阳燃气公司——贵州燃气集团……贵州能源耗散结构中的“燃气”链从容自如地描绘着贵州人千百年来的“生活图”;从煤气——煤气 石油液化气——煤气 石油液化气 天然气,从一个传统管理体制下的企业到一个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公司,从一个以贵阳为初级市场到全省有序扩张并跨越贵州山门的产业,贵州燃气主演了一场贵州企业发展的“大戏”。这,对于贵州的新型工业化战略而言,贵州燃气的成长甚至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兴盛。20年前,燃气仅仅为贵州人茶余饭后的“天方夜谭”,而今成为了拥有资产近8亿元的产业集群。是否讷于言者,必敏于行?先哲有言:山不到我面前来,我就到山的面前去。让我们走近贵州燃气,去探究贵州燃气“演奏”的“长歌”。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委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越是贫困落后的地区,越是要对外开放”,这正是邓小平同志开放观的具体体现,对贵州的发展是关键的一环。首先有形象问题,贵州应更鲜明地进一步打出对外开放的旗帜,我认为有以下三个问题急待解决: 一、吏有实效地做好对外宣传,解决贵州中看不中听的问题。历史上留给贵州的评语,是封闭落后的形象。如:“夜郎自大”和“黔驴技穷”,再加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等,听起来,贵州实在难于在人的脑海中留下美好的形象。但凡亲自到贵州看过的,无论国内国外,都惊  相似文献   

3.
贵州古有“夜郎国”之称,据说“夜郎自大”的成语即是说贵州本来又小又穷,还要妄自尊大。解放后,扬眉吐气的贵州人却说,夜郎不能自大。但也不能自小,要自爱自重,自力自强。近年来,贵州各族人民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从贵州实际出发,在“山”上做文章,画出了又新又美的图,谱出了又新又美的曲。从过去的“三无”世界(天无三日睛、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走向了温饱天地,正向小康进发。在群众文化建设上,省文化厅提出了符合本省实际的主旋律:喝茅台酒、吃民族饭、跳夜郎舞、唱时代歌。自1992年以来,省文化厅在全省开展创建艺术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县以下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这  相似文献   

4.
彭美玉  张霆 《当代贵州》2012,(36):18-19
按理说,像兴义马岭河峡谷这样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遗产三大桂冠的景点,不少人应是亟不可待地想要一睹其芳容,然而于我,像峡谷之类的喀斯特地貌在贵州并非稀有,之前也去过一些,无非是些山、水、石、树的组合,大同小异,并无太多惊艳之处。此次前往马岭河峡谷之前,同伴曾问有何想法,我只随便说了四个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5.
正贵州之贵,贵在神奇多彩。在贵州17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有"气""戏""奇"三个独特的资源优势。一是天上两口气:清新空气、凉爽气候;二是地下一场戏:贵州喀斯特溶洞的洞经史诗,龙宫、织金洞等是这场戏的开场白;三是人间千千奇:民族文化千岛的神奇故事,中国革命福地等。"六度贵州":是指贵州独特的适合生物生长的海拔高度、温度、湿度、风度、负氧离子度、洁净空气度。"十美图景":一图生物国,贵  相似文献   

6.
灵性贵州     
一个“黔”字,最易让人想起“黔之驴”,想起“黔驴技穷”,想起“夜郎自大”。世人对“黔”误读久矣,甚至殃及它所代表的贵州。黔本无驴,何来“黔驴技穷”?而“汉孰与我大”乃滇王之语。可见,“莫须有”不仅模糊了贵州之美,也氤氲了贵州之贵。  相似文献   

7.
<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曾胜赞:"天下山水之秀,聚于黔中"。贵州,西南一隅,山清水秀、山绿水美,这样一个中国的宝贝,却有一些不怎么光鲜的"标签":贫穷、落后、交通不便。正是因为这些"标签",当我们贵州人到外地去读书、出差、旅游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场景,那就是当你告诉别人"我是贵州人"时,接下来的几秒钟,大都会让你感觉左脑右脑打结,因为一堆奇葩问题会让你应接不暇:贵州,贵州属于云南吗?贵州属于广西吗?贵州属于遵义吧?我遇到  相似文献   

8.
苗寨风情     
春末夏初,得隙一游贵州东南的苗寨。尽管春雨潇潇,依然掩不住山的神奇、水的清韵和苗族同胞火辣辣的情致。贵州多山,一路上蜿蜒崎岖,过了若干桥,绕过许多弯,没人去留心它,倒是那峰峦叠翠的山岗上盛开的映山红,勾起了同行者的兴趣,不约而同地唱起了那传唱不衰的歌谣:“若要盼的哟红军归,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笑声、歌声洒落一路。我们去的苗寨,叫朗德苗寨。这里芳草无边、山色如黛。濛濛细雨之中,使人顿生“烟雨暗千家”之感。好客的苗家人,穿着民族盛装,佩带着特有的银饰,用隆重的礼节迎接远方的客人。鞭炮声吵醒了山寨的宁静,芦笙奏出了山…  相似文献   

9.
假若花开是一种抒情,绿竹掩映丹崖红壤是一种意境,那么,再加以三两鸟啼陪伴独木飞舟,配上四五飞瀑叙说恐龙历史……这样的地方该到哪儿去找?我说,到赤水。赤水,因中国工农红军的“四渡”而闻名中外;赤水,又因是地球神秘的北纬28°线上唯一的“绿色飘带”而让科学家蜂拥而至。赤水有多美?我曾在一首诗中赞曰:“一竖耳便是一片蛙声/一抬脚便是一卷白云/一伸手便是一抱山水/一昂头便是一抹竹荫……”赤水之美,离不开竹。竹在赤水,可谓“有山皆有竹,无竹不成山”。史载,300年前,赤水便有种竹的历史了。如今,赤水究竟有多少竹山?仅楠竹面积就达43…  相似文献   

10.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8,(22):55-55
历史给贵州留下太多让人百思不解的谜团,它们犹如晴朗夜空中的遥远星辰,永远那么神秘,那么难以捉摸,却又那么令人向往。神奇而又丰富的贵州历史文化,也是“多彩贵州”的一笔重彩。史海茫茫,时空深广,从上下数十万年史事中采撷精粹,由细微处展现贵州历史上的辉煌与神奇,让更多的人认识贵州,关心贵州,报效贵州,从本期起,我们邀请范同寿先生开设《黔史采微》栏目,为我们讲述多彩贵州那些少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贵州有多美?这是许多外地游人对贵州的首要之问。要回答这个问题,正如清代诗人郑珍所言:“大哉造化机,奇出无终究。”但是,无论怎样难以描绘贵州独特的魅力,我们都将竭尽全力,在《绿色贵州》这个小栏目中带您作纸上游,从那些“令人着魔的景观”中感受“撼心摄魄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2.
正半年前,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负责人王均山从北京来到贵州,挂职任金沙县委常委、副县长。对贵州,王均山以前了解得比较少,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他不禁被贵州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所折服,被这片神奇秀美的土地山川所吸引,也被这里淳朴勤劳的人们所打动。"偶然的工作机会让我和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希望能在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贵州,一个迷人的地方,一个看上一眼就令人终生难忘的地方。近年来,贵州正象一枚花朵那样,在温润的风中,张开她那神秘、神奇的花瓣。人们开始惊奇,继而惊叹。人们没想到,以前几乎被忽略的一个山区省份,原来蕴藏了这么大的魅力和“魔力”。随着“2006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系列活动的相继举办,多彩贵州神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进一步得到展示,贵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方位得到提升,富有贵州特色的旅游产品得到了大集合、大盘点,同时吸引了大量海内外富有远见的投资者投资贵州。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气势恢宏、民族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4.
孙琳佳 《当代贵州》2020,(19):42-43
我是桥,连接山的这边、河的那边,我让山区的人们出山更通达。我生在贵州,家族里有很多兄弟,有北盘江大桥、清水河大桥、城市立交桥、高速公路延伸桥……我是建设者们依山就势、顺水而搭的贵州桥。人人都说我很壮观。就说北盘江大桥吧,桥面到谷底垂直高度565米,据说相当于200层楼的高度,让我有着"世界第一高桥"之称,而我也让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从5小时缩短为1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15.
一封家书     
多年前,我在民族学院读书。班上除了少数几个汉族学生外,大部分同学是少数民族,来自全国各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之故,几乎所有少数民族同学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倒是信函往来极为常见。作为班长,我的工作之一,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念一个名字,上来一个同学取回自己的信。我留意过,“王强”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王强是布依族,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发来的,估计是家书了。那一日,我又发信,王强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  相似文献   

16.
“沅有芷兮澧有兰”。湘西边陲的侗乡芷江,因屈原这一诗句显得美丽而神奇。出产于此的明山石雕便是侗乡美丽而神奇的民族文化之瑰宝。明山石雕得名于明山之石。明山距芷江城北仅10余里,主峰海拔1008米,她从脉蜿蜒,峰起峦回,委蛇层迭,环城连池,风景秀丽。好山出奇石。被称为“紫  相似文献   

17.
雳州美,贵州美,h美、水美、入七美。准说天无三日清?气候宜人知青城。谁说他无三亚平2公增铁路畅通行。谁说人无三分银?小康生活日日新。什么模部自大?什么黠驴技穷?都是伤口的误会,都是不真实的传闻。贵州美、贵州美,贵州的山水会更美。“五目过后胜江南”,到人的预宫啊,后入系完成!来完成!D贵州美(歌词)@尹邦良  相似文献   

18.
刘宗美 《当代贵州》2007,(14):55-55
每当邮递员到来时。我习惯第一个拿到并翻开阅读的是我多年的朋友——《当代贵州》。多年的相伴和阅读,我从当代贵州得到了很多.她的内容丰富。不仅有反映贵州发展的文章。还有反映贵州的山水、人文风情文章。而且也有来自省外的声音。使我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得到启迪。找到指引自己进步的向导。最值得赞许的是“资讯”栏目.短短两个页码.就让我了解到了国内省内的重要信息,还能让我从专家的观点中得到有益的思考。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她”培养了我,并祝福“她”越办越好,同时我相信有更多的朋友会热爱“她”。  相似文献   

19.
正高山、峡谷、丛林、飞瀑、河流、田野、村落、胜迹。千百年来,在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独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咏叹,在他们的笔下,贵州神奇秀丽,让人神往。本文透过王阳明、徐霞客、洪亮吉、邹一桂、郑珍等历史人物的诗歌、游记或画作,与读者共同欣赏历史上的贵州之美。王阳明:天下之山,萃于云贵王阳明(1472—1529)是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明朝正德三年(1508),他被贬谪为龙场驿丞,是年三月到达修  相似文献   

20.
姚远  任廷会 《当代贵州》2014,(33):22-23
正多彩的贵州文化历来不乏亮点。那些带有鲜明的贵州特征、汲取民族文化精粹的文艺作品,如同散落各地的明珠,与黔山秀水相融相汇,成为向世界展示贵州的最佳名片。原创音乐绽放山野"我在贵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一首《我在贵州等你》唱出了以张超、玉镯儿等黔籍音乐人的梦想——用音乐展现贵州的美。一个是以《最炫民族风》、《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