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上海郊区奋起抗击日寇,双方相持20余日。第十天——8月23日,中共中央华中局情报部部长潘汉年收到一份十万火急的密电:"日军已调至上海10个师团,舰艇80余艘,飞机200余架。今早6时,日军第18师团、114师团陆续到达吴淞口,从华北调来的第6师团明日到达川沙港。日军在此集结兵力已达30多万人……"潘汉年感叹:"情报真及时!‘影子’总是神出鬼没!"潘汉年向延安总部汇报情况以  相似文献   

2.
1937年12月,日寇在占领南京后施行大屠杀,30余万中国人死于非命。当时,屠刀之下,演就了灭绝人性的人间大悲剧。年仅16岁的罗瑾冒着生命危险,收藏了日寇杀害中国人的现场照片——那些企图否认这一事实的人无法抵赖的铁证。1947年3月,中国审判侵华日军主犯——会攻南京的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时,一位叫吴旋的中国人出示了一本署名为罗瑾的相册,16幅日军砍杀中国人的现场照片逼使这个战犯  相似文献   

3.
正抗战初期,国民党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装备和士气均处劣势的中国军队同日寇精锐之师进行过两次大战,并都取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潜伏在日本关东军情报课里一位爱国青年提供的绝密核心情报。绝密情报赢得战机临沂大战开始前,李宗仁为日寇动向不明而忧心忡忡。恰在此时,专用秘密电台于1937年12月给李宗仁发来密电:日军占领南京后,即派其第十三师团从津浦线北上作战。李宗仁觉得,这是牵  相似文献   

4.
《湘潮》1985,(9)
1937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主动将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开赴抗日前线。一个月后,八路军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歼灭日寇精锐板垣师团一千余人,取得中日开战以来我国军队的首次胜利。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又将南方八省的  相似文献   

5.
<正>1932年1月3日,日军第二十师团占领锦州。随后,其所属的第27骑兵联队向西"扫荡",6日中午入侵当时的锦西县城冮屯(现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镇),7日晚又有松尾联队和石野联队步兵小队增援赶到,入侵日军共计130余人。日寇的入侵,激起了锦西民众的奋起反抗。当时锦西、朝阳一带的绿林首领刘存起(号"亮山"),联合张恩远(号"战东洋")、刘春山(号"德全",刘存起的侄儿)等人,并与当时的锦西县公安局长苑凤台组织的  相似文献   

6.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节节败退。在重重压力下,日军决定在中国南方的部分师团北上集结待命,撤到较有战略意义的地区。驻扎在福建的日军也奉命北撤浙江。1945年5月间,中国军队得到情报,日军可能沿闽东沿海撤往浙江。国民党军第70军80师李良荣部准备乘机打个胜仗。全省各地也纷纷准备给日寇以迎头痛击。  相似文献   

7.
南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北战场的一次重大战役。第13军抢防南口,以少应多,以弱抑强,战斗极为惨烈,危机四伏,急待援军。卫立煌率部以3师之众支援南口抗战,在平西山地与日军缠斗20日之久,拖住了日军第6、第20两个师团的主力,威胁了第5师团的侧背,减轻了南口正面的压力。卫立煌纵队增援南口抗战是南口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林木 《党史博览》2007,(12):28-29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在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和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日军使用集体枪杀、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手段,经过6个多星期的血腥虐杀,在南京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多万人。  相似文献   

9.
1943年10月初,风云突变,日寇以其主力第三十七、六十二、六十九师团和大量伪军共两万余人,对我太岳区根据地实施大规模的“扫荡”。这次“扫荡”是集“铁壁合围”、“篦梳战术”、“辗转抉剔”、“灵活进剿”等等名目繁多的新战法之大成,又加以繁衍创新于是派生出所谓“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 冈村宁次新战法的基本目标和实质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将八路军太岳军区由陈赓、薄一波指挥的第三八六旅、决一旅压缩到预定地区,用这个新的战术将其一齐消灭,以建立“山岳剿共模范区”。 其基本内容是:在四十里的纵深内,日寇部队分三线配置、三个梯队、三种战法。第一梯队为日军加特工队,在一线合围歼灭八路军主力兵团;第二梯队为日伪军混合编组,加上民夫队、搜索队、俘虏队,在二线搜捕共军党政人员,消灭后方医院,掠夺根据地的粮、棉、油、布等战略物资;第三梯队仍为日军,在三线抓  相似文献   

10.
正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后,于29日、30日相继占领北平、天津。又以铃木第十一混成旅团、酒井第一混成旅团、川岸第二十师团一部及板垣第五师团约7万人,沿平绥线进攻南口。中国第七集团军所部汤恩伯第十三军、高桂滋第十七军等约6万人,奉命在南口长城线迎击。战事由8月8日日军进攻德胜口开始,至9月1日中国守军撤出横岭城、镇边城结束,历时20余天。中国军人在武器装  相似文献   

11.
吴珏 《湘潮》2005,(6):31-33
1943年11月,日军为了挽回其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连连失利、屡屡受挫的颓势,贯通中国至越南的大陆交通线,弥补因制空、制海权的丧失而带来的空运、水运之不足,打击中国主力部队,决定发动常德会战。会战历时近2个月,日军调动5个师团、1个独立旅团、26个联队、5个独立大队近10万之众投入会战,这还不包括助攻的4个伪军师和日陆航部队第3飞行师团,配备了130余架各式军机及汽艇、六五口径的山炮等。中国军队以二十九集团军布防于滨湖区,与第十集团军构成第一线兵团;以江防军镇守长江正面,第二十六集团军位于其后,相机出击;以第三十三集团军为第…  相似文献   

12.
我是金门县人。抗战初期福建省第一个被日寇侵占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1937年10月26日凌晨,日寇船舰炮轰金门岛后从西南方登陆。11时许,我在县城老家屋顶上看到日寇在距离约两公里的山坡上集合,立即和母亲、弟弟躲到榜林村姨丈家。在乡下3天,陆续听到村民被打死的消息。我的小学校长一个养女,被日寇砍断双脚双手;邻居一位中年妇女,被日寇糟蹋后和婆婆躲到榜林,她惊恐、屈辱、痛不欲生……所闻所见,激起我对日寇的万般仇恨,决心只身离家,  相似文献   

13.
白川义则,1867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1890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并赴德国留学.次年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189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第十二期,晋升为步兵大尉.1909年晋升为陆军大佐,调任步兵第三十四联队联队长.1911年6月,任关东军十一师团参谋长,入侵中国东北.1913年调任华中派遣部队司令官.其后,他先后晋升为陆军少将、中将,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校长、十一师团师团长、第一师团师团长、陆军省次官兼航空局长官、航空本部部长.1923年10月出任关东军司令官,再次入侵中国.1925年晋升陆军大将.1927年擢升陆军省大臣.1932年出任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官,指挥日军进占上海.当年5月26日因被刺伤势过重而毙命于中国.  相似文献   

14.
《党史文苑》2010,(10):36-37
江渭清,1910年生于湖南平江县秀水乡余家洞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1930年后历任红军湘鄂赣独立师大队党代表、红十六军第七师团政委、独立第二师第四团政委、红十八军第五十四师团政委、湘鄂赣军区政治部机关党委书记、红军第三总医院政委、湘鄂赣军区东南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15.
夜袭新丰车站1939年初夏,苏南在日本侵略军铁蹄的践踏下变得一片荒凉。许多千年古镇被炸得断垣残壁,一片狼藉。松江、宜兴、丹阳都被烧得面目全非。此时,新四军一支队正在苏南活动。二团一营长段焕竞率部与丹阳抗日自卫团司令管文蔚会师后,积极寻找机会打击日寇。不久,段焕竞和管文蔚从地下党送来的情报中得知,位于沪宁线上丹阳、镇江之间的新丰火车站驻扎日军15师团的一个小队,只有180余人。他们准备于7月2日随师团开往武汉,这几天正在杀鸡宰猪,大吃大喝。因为要开拔,日本鬼子的警惕性有所下降,天天喝得酩酊大醉,有时甚至连哨兵都不派,正是…  相似文献   

16.
沙平 《支部生活》2004,(4):40-41
1942年,由于英国盟军背信弃义,中国10万远征军兵败缅甸,被迫撤往印度。日军精锐56师团乘胜从缅甸向我大举进攻,直逼滇西怒江边,幸亏宪兵队长张祖武怒江桥上一声吼,抢前一分钟炸毁怒江天堑之上的惠通桥,宋希濂将军亦率援兵及时赶到,才彻底粉碎了日寇企图从背面给我大后方致命一击以达亡我中华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肖占中 《党史博览》2000,(2):19-19,,23,
日本天皇亲赐侵华日军所谓“圣战英雄”的山炮,竟然参加了八路军,成为打击日寇的有力武器。这可真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最有趣的讽刺。 1942年4月,侵华日军百余名军官到山西晋中南地区视察。日军对这次视察非常重视,为了确保军官视察团的安全,特派出精锐的第36师团高木联队武装护送。八路军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派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代司令员刘昌毅,率部队在日军必经之地设伏。 4月16日,日军军官视察团与其护送部队分乘十几辆汽车,每辆汽车上都飘着一面太阳旗,“浩浩荡荡”地沿榆(社)武(乡)公路向白庄方向开进。当日军的车队进入到八路军的伏击区域时,刘昌毅司令员一声令下“打!”,子弹、手榴弹一起飞向日军。顿时,枪声和手榴弹、地雷的爆炸声连  相似文献   

18.
走进独山 小时候,我是从历史课本上认识独山的,是从盐酸的鲜香中记住独山的;长大后,虽然几次路过独山,却未下车一睹独山真面目。神秘的独山,梦中的独山,  相似文献   

19.
日伪攻陷应山1938年10月22日晚,伪军刘桂堂部约一旅之众,引导敌军第六师团加藤、山井、森川各部,共约兵力两万,由信南沿桐柏山脉僻道应山县北黄蓬坳偷入县境。10月24日清晨,日寇从应山北郊望城岗炮轰县城,一阵炮弹飞来将北门楼垛炸塌,敌机也出来助战,子弹炮火像落雨一样往下倒。国民党中央军兵败如山倒,慌不择路朝中华山方向跑,沿途死者狼籍不堪。过了三里河木桥,伤兵们爬到湾门口求老百姓找米汤解渴,痛得直喊:“咱们都是中国人,老乡,行行好给俺补一枪吧!”也有爬到夏家  相似文献   

20.
安澜 《党史纵横》2007,(5):26-29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1947年4月26日,曾经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原侵华日军第6师团长谷寿夫在南京“励志社”黄埔厅大礼堂接受了正义的审判。在真实确凿的证据面前,刽子手终于低下了他的头。那一刻,对于饱受战争重伤的中国人民来说,被喜悦的泪水浸满了双眸,惨遭杀害的同胞们的亡灵终于得以告慰。时光荏苒,走过了60年。当我们重温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禁要问:当年记录日军累累罪行的证据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又是怎样适时地出现在审判的法庭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