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玮 《奋斗》2006,(1):2-5
舒展黑龙江的版图,将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座城市连接起来,哈大齐地带宛如一条起舞的巨龙。  相似文献   

2.
他说,只要是充满希望与激情,就会于平凡乏味之中找出有意义、有文化、能够丰富生活的亮点。他正是用这样炽烈的情感与善于发掘美、表现美的积淀,全心全意投入到不息的创作之中。《记忆山城》、《重庆大轰炸》、《三峡大移民》、《和平·交流·发展》、《特园一中国民主党派历史号观纪念群雕》一他最惬意的便是,“游历了世界各国之后再回到这座生我育我的城市,能以青铜与白石,为这座城市塑造一座座历史的雕塑丰碑而深感欣慰。”  相似文献   

3.
丢失的脚步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2,(15):72-72
北京城,已套上了第6个大呼啦圈,且环距越来越大。没人再敢把城市当棋枰,视自己为棋子了。城市的态势只能用涟漪来形容,且是巨石“扑通”激起的那种。面对急剧的放扩,没人敢吹嘘熟悉每一条波纹了,连的士司机都像片警那样,专挑熟悉的“片”跑。每逢赶急,我从不敢搭私车去机场,看错一个路标,“前程”就毁了。  相似文献   

4.
<正>一座城,往往因山水地势而建,但这只是外形,是框架。一座城的灵魂,是历史,是文化,是人。因厚重深沉的历史、灿烂耀眼的文化、精神不朽的人物,一座城市才拥有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质。重庆无疑是独特的,无论是“魔幻3D”,还是“山城“”江城”“雾都”,这个城市被赋予了太多标签。然而往历史深处回溯,重庆的另一面也值得人们探寻。白居易、刘禹锡、陆游、蹇义、喻茂坚、张鹏翮……一个个名字伴随着重庆的历史,氤氲着清廉,滋养着巴渝大地。  相似文献   

5.
陈永昌 《奋斗》2006,(1):10-11
黑龙江省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大城市为核心纽带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这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是构筑东北亚经济圈的新亮点.也是省委、省政府发展龙江经济的大手笔。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该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思路去设计和构建,力求在更高的历史平台上实现“四个创新”:  相似文献   

6.
通辽,一座有着悠久文明积淀的城市,一座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的新兴城市。1999年,通辽市完成撤盟设市,开始了由农业大盟向经济强市,由农业文明向都市文明的历史性大跨越。在实现这一历史性大跨越的过程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以会促创”,“虚功实做”,通辽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以城带乡”比翼飞 通辽市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城镇与农村差异比较大。通  相似文献   

7.
《前线》2009,(1):57-58
1978年以来,北京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今,这座历史古都正向着“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目标坚定前进。  相似文献   

8.
坚毅同志在《关于张闻天论著中的“三分法”观点》一文中,论及了毛泽东同志对孔子“中庸”观的评价,指出毛泽东同志对“中庸”观是肯定的。针对坚毅同志的这一观点,宋进、王玲同志专门撰文《应该全面理解毛泽东对“中庸”的论述》,展开商榷,指出毛泽东同志并没有肯定“中庸”观。本文认为,双方的论争虽然有助于搞清楚毛泽东同志对孔子“中庸”观的评价,但仅仅在肯定与否的层面上加以探讨是无法搞清楚毛泽东同志对孔子“中庸”观的评价的实质的。本文拟从如下几方面对毛泽东同志这一评价的内在义理加以探讨,以此就教于坚毅、宋进、王玲同志及其他理论界同仁。一、毛泽东对孔子“中庸”评价的前后矛盾及他的“中庸”释义与“中庸”本义间的逆差  相似文献   

9.
孙之 《前线》2012,(9):56
无须作过多考量,单从这部书是作者历经全球之旅、耗时数年所写出,就可以断定它必然成为扛鼎之作,何况它的镜头又聚焦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迁移这个世人格外注目的问题上——作者说这关乎人类未来,就更注定使它具备了促人一读的沉甸甸分量。这部书有个趣味十足的名字:落脚城市。作者是加拿大人道格.桑德斯,就职于加拿大《环球邮报》,曾连续三年获得加拿大新闻界最高荣誉奖——国家新闻奖。从2007年始,他迈开步伐,走访了五大洲十六个国家的三十座城市与乡村,对那  相似文献   

10.
1945年8月23日,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首府的张家口宣告解放。与我军先后进占的哈尔滨、沈阳、烟台等城市相比,张家口完全是我军独自解放的,我党我军对张家口这座中等城市的管理有充分的自主权。从张家口解放到敌军撤出的一年零两个月里,通过对这座城市的治理整顿,使我党获得了城市工作的宝贵经验,为党中央制定正确的城市政策,为两年以后我党我军顺利的接管各大中城市提供了样板,奠定了基础。今年是张家口解放及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回顾这一历史,对于加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结论的理解,更加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相似文献   

11.
试析杭州城市文化品格的形成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来说 ,人、物、空间是构成城市的三大要素。而构成杭州这座古老城市空间的要素则是山、水和坊巷。千百年来 ,杭州人就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山水和坊巷间 ,世世代代承袭和延续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 ,造就了她独特的人文气质与内涵。诚如郁达夫所说 :“我们人类的生活 ,无论如何 ,总逃脱不了环境的熏染 ,……。”今天 ,当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再一次受到世人瞩目时 ,有必要对形成她的城市文化底质的空间要素进行重新审视 ,以期提升她的城市文化品格 ,使之焕发出更成熟、更迷人的风采。一、杭州的“山水”文化杭州地处杭嘉湖平原与浙西丘陵山地…  相似文献   

12.
杨洋 《当代党员》2010,(8):18-19
“一年种了十年的树”,是重庆这座“山城”发展理念上的嬗变,是这座“水泥之城”演绎为“森林之城”决心的彰显。建设“森林城市”,意义有三——  相似文献   

13.
杨枫 《学习月刊》2011,(20):139-139
2011年3月.武汉市委市政府为改善投资环境,实施了以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聚力为重点的“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决策出台后,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彻底转变部分官员“庸、懒、散”的作风。  相似文献   

14.
地处长江下游南岸的安徽省铜陵市,以铜得名,因铜设市,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绵延3500多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这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城市,不仅是中国青铜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解放的第一座江南城市,在中共历史上留下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对于承德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如何把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优势,是一个必须作出回答的实践课题。近年来,我们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立足于历史文化资源大市的实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步入了一个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建设新天地。一、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必须把保护放在首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承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享有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十大风景名…  相似文献   

16.
我市第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在谈到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首都城市现代化进程这一重大问题时,强调必须高标准规划城市,高质量建设城市,高效能管理城市,高水平经营城市。明确指出:要“在遵循城市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继续高度重视北京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具体模式和途径,形成融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近日,记者就如何贯彻党代会精神,保护好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问题,专访了市规划委主任单霁翔。单主任意味深长地说:城市是一部石头写就的历史,同时也…  相似文献   

17.
徜徉在锦江河畔,古色古香的明清码头、渔舟游弋的清澈江水,犹如秦淮美景的古朴风情扑面而来。铜仁,这座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在致力于“老城仿古、新城现代”这一理念的精心打造下,已成为集养生、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中华十大生态亲水美景城市”、“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阜新,作为辽宁西部的一座省辖市,是共和国最早建设起来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电之都”的美誉。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曾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上交给国家优质煤炭5.3亿吨;为国家发送电能1530亿千瓦时。 在那全国一盘棋的年代里,这座城市把自己整个献了出来。 再辉煌的历史终究是历史。阜新,这个因煤而生的城市,到上个世纪80年代,煤炭资源逐渐减少,部分矿井煤炭枯竭。对靠煤吃饭的阜新人来说, “资源枯竭”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但是,阜新人没有惊慌,更没有绝望。 新世纪的阳光洒向了阜新这块负重拼搏的土地:2001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决定将阜新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一年多来,阜新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转型城市,使阜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使这座老工业城市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11,(5):F0002-F0002
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新城。中山市坚持实施“大文明”战略,成效突出,2005年、2008年连续两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1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20.
时政要闻     
《党课》2011,(10):22-26
多地针对官员“治庸”“治懒” “庸政”“懒政”现象正成为我国各地政府着力破解的难题。今年以来,多个省区和城市相继掀起了“治庸”“治懒”“治散”的官场整肃风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