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件极简单、普通的案件,至少我是这么看的。当我刚刚接到赵某某销售赃物案案卷、粗粗浏览案卷材料的时候,感觉这个案件的案情并不复杂。犯罪嫌疑人赵某某是一个无职无业的游民,甚至连自己的房子都卖了,整天住在浴池里,用他自己的话说,靠给人中间揽点生意为生。在住澡堂子的时候,他结识了两个十几岁的少年,对赵某某说让他帮助卖车,赵某某答应了,后来赵某某给他们销售了三辆汽车,获得了一点好处,在最后一次卖车时被抓获,原来所卖的车都是那两个少年盗窃的赃车,因为那两个少年不满十六周岁,不能构成盗窃罪,公安局已经将他们释放。  相似文献   

2.
他们,本是一群无忧无虑的花季少年.然而,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将他们过早地推向了社会.没有亲情,缺乏呵护,幼小的心灵在扭曲、堕落.  相似文献   

3.
提问     
一个14岁的少年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并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了不起的事是这样的:他被3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少年绑架.他们要向他父母勒索.还声称如搞不到一定数额的钱便要弄死他。三人中有两个比较凶残.某晚那两个外出“活动”.让另一个看守他。他乘机对较为善良的那一个展开心理攻势.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说了一大堆,终于将那一个说动,哭着弃他而去。  相似文献   

4.
11岁的女孩满婷,在8个月大时被亲生父母遗弃。一笔32万元的抚恤金,让满婷成了争相抚养的对象——曾经破碎的亲情,变成了这场“抚养权战争”中的炮弹。  相似文献   

5.
日前,天津市东丽区司法局与杨柳青监狱在东丽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回家乡促改造亲情帮教”活动,让东丽籍服刑人员回到家乡感受人性化的亲情帮教。参加活动的有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金钟等领导以及服刑人员家属70余人。  相似文献   

6.
刘灿华 《时代法学》2011,9(6):101-111
德、日两国少年司法制度产生及改革的历史变迁过程具有不同的特征。在法律后果的一元制或二元制、运行机制的双轨制或单轨制以及少年司法的扩张路径等三个方面,两个国家少年司法制度的变迁历史,均对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娅 《法庭内外》2013,(9):11-14
一个家境优越的15岁少年,因为误会母亲丢弃了自己心爱的枕头套,竟然举起菜刀“追砍”母亲,幸好被及时赶到的民警制服……因为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安定的生活环境,即使在DNA亲子鉴定结论面前,桀骜的少年仍然坚称生母是后妈。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在审理该案过程中,庭前引入亲情感化程序,通过11次心理辅导,逐渐打开少年尘封已久的心扉。日前,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杀母少年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对其犯罪记录进行了封存。然而,这个案件背后父母与孩子之间爱和教育的纠葛,值得每一个家庭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起生活的双胞胎,21岁时突然发现原来不是亲兄弟。曾轰动一时的京城双胞胎错抱事件中的养父母、亲生父母、兄弟间,如何继续相处?产房护士的无意之错,让两个家庭的亲情和生活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少年犯罪和少年刑事审判王文生一、少年犯罪的审理机构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从1988年开始建立了少年法庭,专门审理少年刑事案件,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目前,已有6个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普遍建立了少年法庭。1.少年法庭的组织和人员最高人民法院《关...  相似文献   

10.
杨洋  王树 《检察风云》2003,(17):56-58
中国青年在委内瑞拉娶了漂亮的金发姑娘,生下了漂亮的金发儿子,爱情亲情让他们幸福无比。不料天降灾祸,中国青年遇难,美洲少妇来华接爱子,翁媳反目成仇。为争夺抚养权,儿媳在中国边打工边讨要爱子,公婆则绝不让骨血长孙远走他乡。在多方干预和帮助下,母子终于重逢。祖孙却不得不忍受离别之苦。在母子情和祖孙情撕扯中长大的少年,泪水泡出的会是什么?2003年5月29日,目睹这一母子重逢和祖孙离别场面的人,无不落泪。跨国之恋,享受爱情和无尽的幸福1994年秋,已经在委内瑞拉做了两年生意的21岁中国广东恩平市青年陈子奇与委瑞内拉19岁金发姑娘乔…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常认为“相称原则”作为一项惩治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有原则源于1985年联合.国第40届会议通过的《北京规则》。该规则确立了对少年刑事立法与司法最重要的一项原则——保护少年权益与保护社会利益的双向保护原则,体现了对少年刑事立法与司法中保护与保障的和谐统一。本文以对少年犯罪特有的“相称原则”为切入点,探讨这一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及价值底蕴。自从1899年美国首家少年法庭诞生之后的近百年,人们经过不断探索、反思、总结而达成共识出台的《北京规则》及其所确立的“相称原则”,基子少年犯罪的特殊性形成了诉权保护的双重性基础理论,并充分体现了以保护少年为主兼顾保护社会利益的刑罚价值取向。在此认识基础上,本文用这一原则检视中国未成年人刑事立法与司法的反应,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第1号司法解释,着眼于实务,分别就少年刑事审判之程序操作和定罪量刑两个方面如何贯彻运用这一原则阐释见解,以益于少年刑事司法。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流市一名父母离异的少年不幸惠上了白血病,生命危在旦夕。母亲变卖了所有家产,然而对于迫在眉睫要进行的骨髓移植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渴望活下来的少年打电话求助已另组家庭的父亲,可是父亲却说没有钱。这句话让本来就对父亲积怨很深的少年更是满怀怨恨,一纸诉状将父亲告上法庭,要求他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广西钦州妙龄少女韩瑜与两个哥哥签订秘密协议,竞标为身患尿毒症的老爸献肾,面对花季女儿的“中标”,慈父宁死也不接受女儿的割肉之疼,韩瑜扑嗵一跪,让生命垂危的父亲重获新生,这一跪,令大洋彼岸的洋人热泪纷飞;这一跪,也令中国高官为之动容,2006年11月下旬,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老龄委等授予韩瑜为中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2006年12月22日,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了这个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  相似文献   

14.
什么最珍贵——自由,什么最幸福——家人团团圆圆,什么最长久——亲情,什么是人生所求——一生平平安安。 我的所作所为令自己在政治、经济、名誉、家庭、自由、亲情、健康七个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每到深夜,当我一次又一次咀嚼人生的七笔账时,我总是泪流满面,痛不欲生。  相似文献   

15.
阿成 《西部法苑》2003,(10):34-36
本文主人公王莲拥有三幢豪宅和一块地皮,但却靠向亲友借钱度日;她与5个儿女同居一室,却不能与子女同桌共餐。2003年7月下旬,一场官司下来让王莲成为百万富姐。但她并没有丝毫的高兴。因为离婚官司不仅牵出了一段惊世骇俗的风花雪月,而且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战争的豪门裂变。一种无形的力量砸碎了血浓于水的亲情“链条”。  相似文献   

16.
李悠 《法律与生活》2013,(22):46-47
已入土为安的刘贵昌生前没想到,他为防止两个儿子争遗产而立下的两份遗嘱都被认定无效。他最不想看到的亲情大战还是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立健全少年司法制度的几个问题康树华任何一种制度的建立,大致都要经历实践、理论,最后使之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考察少年司法制度的建立也是如此,我国经历了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司法实践,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关于办理少年刑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少年刑事司法制度遵循七个原则,它是我国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基础,新中国创立以来,针对少年犯罪设定了一系列法律处置规则,它与我国的少年刑事诉讼组织和程序、少年犯罪刑罚适用规则和少年犯罪刑事矫正规则共同组成了我国完整的少年刑事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19.
本是一场“关爱单亲孩子”的爱心行动,其结果却引发了一声名誉权纠纷,这是2003年6月发生有安徽省合肥市一件颇让人深思的“非常事件”。在亲情和爱情、善心和私心的对峙中,爱心行动逐渐迷失了方向。它向世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拷问:用商业的手段来“经营”纯属私人领地内的亲情和友爱,其结局会不会与我们美好的初衷发生“不良碰撞”?任何一种游戏都有它自身的规则,如果这咱规则被随意打破,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李敬 《法庭内外》2007,(3):53-54
进入澳门少年感化院,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辅导员们一张张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面容,他们端庄大方的气质风度俨然似学校中的教师,让人有一种容易接近、很好沟通的感觉。院内环境优雅,教室、休息室整洁舒适,让参观者感到真像是走进了一所管理有序、纪律严明目充满着温馨的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