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杭民 《江淮法治》2011,(16):20-20
市值排前50的内地上市公司中.有34位内地政府退休高官担任企业独立董事.此事一经披露引起舆论哗然。退休高官再就业在香港同样争议不断。香港公务员事务局昨日提交立法会的《首长级公务员离职就业检讨》报告显示,港府将扩大退休高官再就业的透明度,退休高官在管制期内再就业.就业情况需登记成册并上载政府网站,向市民公开。  相似文献   

2.
高官自杀现象频出 近几年来,高官自杀的现象频频出现:重庆市高院执行局原局长乌小青自杀,湖南武冈副市长杨宽生自杀,兰州市国税局副处长马兰芳自杀,宁夏组织部副部长赵宪春在北京一酒店内割腕自杀,江苏省海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启明从家中阳台坠楼身亡,广东韶关市武江区政府原武江区委书记邬学新从办公楼七楼坠下身亡……  相似文献   

3.
散木 《检察风云》2004,(17):64-65
万隆亚非会议1953年,印尼总理倡议召开亚非会议,后缅甸、锡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纷纷响应。1954年,在印度访问的周恩来表示赞同举行亚非会议。此后,1955年各发起国向中国提出邀请,参加这年4月拟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随即向中共中央提出《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草案)》等。毛泽东和中央批准了周恩来草拟的这些方案,并授权他在会议中可采取灵活的应变策略和方法,因为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同众多亚洲、非洲各国首领一起共商世界和本地区的发展问题,其中还有许多国家与新中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4月,中国出席亚非会议代表团…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省部级高官腐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30年以来,约有130名省部级高官因为腐败问题而落马,其中90余人因腐败被追究刑事责任。本文从对高官加强监督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省部级高官腐败入手,提出只有限制和缩小高官权力,削弱、制约其既有权力才是解决高官腐败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潍河 《法治与社会》2008,(10):34-36
作为国家农业部学者型高官,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兼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丁力的受贿特点与众不同。虽然他受贿数额只有区区50万元,但他受贿却带有政府中层官员“有权受贿无权办事”的普遍特点。  相似文献   

6.
《检察风云》2008,(5):33
澳门最高法院判决一位前政府高官犯有受贿和洗钱罪,在这个腐败现象日益蔓延的中国"赌城",这一事件有可能成为政府反腐败进程的一个转折点. ……  相似文献   

7.
《公民与法治》2013,(18):12-12
7月末,贵州、山东前省长同时加盟中国重汽担任独立董事轰动资本市场,使“高官独董”问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公众质疑,退离高官能到企业任职拿高薪吗?企业又为何青睐退休高官?  相似文献   

8.
成克杰案已经过去多年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终止:成克杰位居高官,是什么驱使他走向犯罪道路?从高官到死囚,成克杰又经历怎样的心灵历程?面对犯罪高官,我们检察官应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对待高官犯罪,我们检察官应采取什么样的技巧和策略?为此,本刊特编发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徐苏尜同志撰写的文章”公诉成克杰”。相信该文能带给读者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4月11日,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在海南省琼海市的博鳌正式开幕,本次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的主题是“新世纪、新亚洲、新挑战——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围绕这一主题,为期两天的论坛首届年会就“亚洲区域合作”、“财政金融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与亚洲共同发展”等多个分议题展开讨论,包括近10名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现任与前任政府首脑,几十名各国政府部长级高官,近200多个全球500强企业亚太地区负责人以及亚洲地区知名企业领导人,60多  相似文献   

10.
高官坐牢方知狱吏之贵 高官勋臣一旦仕途蹉跎,身陷囹圄,不免受狱吏凌辱,所谓“人在屋檐下,哪得不低头”。  相似文献   

11.
一个小学文化的刑满释放人员,凭借一把酷似手枪的打火机和一个坐车的身份号139,加上一堆编得天花乱坠的谎言,以“中纪委高官”的身份四处招摇揸骗,并屡屡得手。短短两年内,这位“中纪委高官”轻松骗走人民币30多万元。日前,经重庆江津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将这位“中纪委高官”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  相似文献   

12.
3月6日东北网报道,“做高官20多年讲真话越来越难”,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直言,当前迫切需要改变的官场歪风相,买官卖官愈演愈烈;官场零规则和潜规则双轨运行;领导视察难获真实情况。他希望高层领导带头做起.扭转这种不健康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愈来愈多政府高官弃政从商现象引发的旋转门腐败问题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法治政府建设中的旋转门腐败问题,要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离职公务员权力消磁、完善旋转门条款、推动旋转门腐败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发展等多方面探寻法治政府建设中旋转门腐败现象的法律矫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有义 《政府法制》2013,(27):30-31
十八大召开至今已逾半年,经证实落马的副部级高官实有8人,几乎月余就有一名高官事发。随着落马高官案情推进,反腐态势也渐被“引向深入”。 接近中纪委的人士告诉笔者,这种态势,一方面是因为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以及“苍蝇老虎一起打”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非典时期两位政府高官因未能恪尽职责而去职以来,问责制度开始在中国露出一角。最近从中央到地方又有多位官员因失职而丢掉原有职务。可以预见,如果能够走向健全成熟并能在制度上加以配套,问责制度将继党时民主和村民选举而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新看点。  相似文献   

16.
高官异地审判:在公正和效率的价值博奕中寻求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官腐败案件实行异地审判,是我国最高司法机关为防止地方干扰,确保司法公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司法措施,但在追求司法公正的同时却面临着司法效益的流失。高官异地审判折射出我国司法公正不足的现实,从长远看,并非司法制度发展的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农业第一股”的蓝田股份,因为“蓝田造假案”成为中国证券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财务造假案。从2001年10月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率先质疑“蓝田神话”开始,“蓝田造假案”在近8年的时间里撂倒了众多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曾任农业部财务司司长的孙鹤龄,是蓝田造假案涉案人员中最后一名被判刑的厅级高官。  相似文献   

18.
郭建 《中国检察官》2007,(11):74-74
近日.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涉嫌重婚罪一案在北京法院首次开庭,与以往此类高官均以经济问题被追究法律责任不同,邱晓华涉嫌犯罪的罪名是重婚罪,而此罪最高刑期只有两年。在近些年来的腐败官员名录中,省部级高官因涉嫌重婚犯罪被追究的,邱晓华还是第一人。回顾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多数腐败官员都是因为有了经济问题之后才查出作风问题,无论是成克杰、胡长清、何闽旭还是毕玉玺、李真等,都是先拔出了经济问题的“萝卜”再带出作风问题的“泥”,很少有官员仅仅因为作风问题而受到追究。当然并不是说官员们的生活作风问题不应受到法律规制,事实上官员的个人生活是否检点不仅仅是个人自己的问题.更关乎党风、党纪和民众的信任,应当予以规范.但是一个收受数十万礼金的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19.
丁一鹤 《江淮法治》2008,(14):34-35
“蓝田造假案”作为中国证券史上最大的财务造假案.在近8年的时间里撂倒了众多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曾任农业部财务司司长的孙鹤龄,是蓝田造假案涉案人员中最后一名被判刑的厅级高官。2007年12月20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68岁的原农业部财务司司长、总经济师孙鹤龄有期徒刑8年。  相似文献   

20.
《江淮法治》2010,(12):46-46
俄最新版《反腐败法》规定,“国家公务员应公开申报他们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的收入、房产、资产和收入情况”,并要求公务员汇报所有与涉腐行为和与潜在腐败行为有关的情况。据悉,作为“政府高官申报家庭财产”的配套措施,俄司法部还将建立“电子资产数据库”。俄政府打算整理政府各部门已有的数据库,建立一个综合电子资产数据库,以方便相关部门掌握个人资产情况。这一资产数据库将暴露中报收入与实际资产之间的出入,从而使一些腐败官员原形毕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