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0年始,笔者开始瞩目发端于世纪之交的"第三波官员下海热",时值改革开放30周年,笔者回访8年来陆续采访过的下海官员,看他们当下的情境和变化,并顺着他们的思路,追问已经从政策法规层面完善官员下海制度的中国,还能否创设一个新的制度规范,给有意于重返官场的下海官员一个"上岸"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梁晓 《法庭内外》2006,(1):44-44
2005年11月8日上午,原证监会官员王小石涉嫌在帮助某公司上中过程中收受贿赂140万元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相似文献   

3.
曾宜 《检察风云》2011,(22):44-47
2011年9月12日,直宾市监管中心走出一个满脸沧桑的47岁男人。—年的牢狱生活结束,再次面对灿烂的阳光,这个男人不禁掩面泪奔。他曾是一位出色的政府官员,辞官下海后,成为房产公司董事长,身家千万。  相似文献   

4.
2003年,一批地方的政府高层官员 辞职下海。人们猛然发现:他们不约而同 地在位管着哪个行业,就下海到哪个行 业的龙头企业担任高层要职。这些当官 的在位时,为自己营造一艘超级的"航空 母舰",然后下海再起锚出征。如此"下 海",何等惬意!党政领导干部是否可以 无拘无束跳槽到任何单位?党政干部辞 职后去了哪里、去干什么,该由谁,通过 什么程序来监督管理?党纪政纪国法的 "真空地带"赫然显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 官场上这样一种奇特的 现象:一些春风得意、炙手 可热的政府官员突然辞官 下海到私营企业任职,酬 薪令人咋舌,而此前,并没 有发觉他们以权谋私或贪 污受贿的劣迹;一些领导 干部提前退休后,立马被 私营企业老板聘用为顾 问、高参之类的智囊角色, 坐在家里就能获得一份丰 厚的酬劳。 这是一种新型的"权 力投资",这种投资并不 奢望立即收取好处,而是 表现为"权力期权化",待  相似文献   

6.
搜案     
《法人》2007,(2):10-10
山西左云矿难渎职犯罪案部分量刑加重;高山在加拿大接受拘留聆讯;胡星案致多名官员被“双规”;两面针涉嫌违法 证监会立案调查;  相似文献   

7.
舒杰 《检察风云》2015,(5):11-13
近些年,有关官员道歉的新闻见诸报端的频率不断增加,而且已经常态化。自2004年启动官员问责以来,日益发达的网络把诸多热点事件中的官员履责问题,摆在公众舆论的聚光灯下。不少地方的官员在辖内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包括突发事故或出现了其他一些工作失误时,马上向公众道歉,有些还代表党委、政府向群众道歉。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2014年以来,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下,一批自认为已淡出各方关注可以“安享晚年”的官员因贪腐、渎职被追查,黯然落马,无法善终。梳理有关案例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退休或退居二线的官员被调查。  相似文献   

9.
曝光台     
《检察风云》2013,(17):7-7
证监会:马乐老鼠仓一案完成调查 涉及30多只股票 在8月2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通报了博时基金马乐老鼠仓一案相关情况。发言人表示,马乐案已经完成调查,下一步将移送司法机关。据称,马乐非法获利金额巨大,交易涉及七十多只股票。  相似文献   

10.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教授扬春时认为,官员读博假多真此这些官员不经过正规考试,即使考试也是走过场。而读博后。基本不上课、不读书、不做作业,有的官员甚至让秘书代劳。毕业论文也是或请^代劳或抄袭..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石定果觉得自己在北京大学获得汉语文字学博士的过程像“炼狱”,“我们那时候读博,辛苦得不得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相似文献   

11.
建构抑制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有效制度海南省监察厅厅长吴振钧内容提要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产生于个人对权力的滥用和社会对权力的失控,而权力的滥用或失控,原因都在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严密制度。因此,需要建构一套有效的制度。一是减权;简政,堵漏,改革管理制度,把权...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无官一身轻”。这乌纱帽一卸,轻松的不仅是身体,连嘴巴也可以跟着“开禁”了。近年来,相继有官员在退休或即将退休之时突然开口说“真话”,目标直指不为民众所知的“黑幕”话题,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为什么官员们在任期内不敢做声,非要等到退休之后才敢“勇敢一把”不可?这背后是机制的问题还是官员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朱国良 《中国监察》2008,(22):37-37
最近,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党风廉政建设时说:“干部的生活,需要安静、清静:平静。那些一到晚上或逢年过节,家中就热闹的官员,值得重点‘关注’。”这一提醒和告诫可谓一针见血,点到了一些干部走向堕落的要害上,触到了有的官员变贪变腐的关键处。仔细琢磨一下,的确,许多干部的堕落就是从不愿安静、不甘清静、不屑平静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生活》2012,(20):19-20
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名表、眼镜、腰带……一件件身价不菲的衣着饰品,让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深陷“多宝门”,被眼尖的网友顶成了新闻的“主角”。经陕西省纪委调查,杨达才因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撤职。在官员财产公开的情况下,收入和财产可以解释所有之时,戴什么表是官员的私事,网友无须大惊小怪。在官员财产不公开的情况下,公众对官员廉政与否存在怀疑,官员身上任何一件物品都可能像手表那样成为一个麻烦。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官员的变化有目共睹。每年“两会”上,官员越来越“会说话”。各种场合,官员讲话不再照本宣科。中国政坛上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有个性、有胆略的“能官”、“个性官员”。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证券化率越来越高、提升空间有限的今天,中国股市新的资金“水源”在哪里?目前,证监会通过各地证监局,对证券公司进行一项有关农村地区证券投资需求及现状的调查。虽然证监会有关负责人随后表示只是为“开展基础性研究”,并无政策指向,但“证券下乡”立即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古代官员上书皇帝,是其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方式。官员上呈皇帝的书面报告,名称很多,有奏报、奏章、题本、奏本、题奏等等。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总称奏疏或奏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提案”。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眼下微博议政成为热潮。一些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通微博,或发布信息,或与百姓沟通交流。那么,外国的政府机构和官员中是不是也有一些热衷使用微博的人?他们是怎样利用微博塑造形象的?  相似文献   

19.
孙芳 《法人》2004,(2):110-112
在证监会的理力监管之下,民生证券“双头案”尘埃落定。但是证监会扮演的监管角色是否合适,质疑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20.
谭嘉玲 《南大法学》2023,(1):148-160
证监会依据1998年“证监会三定方案”享有部门规章制定权,但这一权力自确立之日起即面临主体规范性的质疑。因为证监会不是宪法第90条中有权制定规章的“部、委”。尽管主流观点认为证监会是《立法法》中有权制定部门规章的“直属机构”,但如此解释也很难通过规范秩序标准的检验。问题根源在于“证监会三定方案”中证监会机构属性与实际职权的错配,以及证券监管去部门化的理想初衷与强行政的现实土壤之间的张力。规范视阈下最彻底的解决方案是回归《立法法》的规范标准、延续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思路,由国务院在机构改革中将证监会调整为直属机构,弥补证监会规章存在的主体合法性缺憾,确立证监会规章在金融治理与改革中的合法性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