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6年3月“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古人的名言“知难不难”来鼓励人民,坚定不移地把改革进行到底。“知难不难”充满辩证法,在生活中,在班组安全管理中,都有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法学理论界已经开始从执行体制的角度来探寻导致执行难的原因,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10月20日制定的《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也将改革执行体制作为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根本出路。由此可见,要解决执行难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执行体制,这已成为法学理论界及司法界的共识。然而,在如何改革执行体制的方式问题上,多数人仍主张立足于现有法院负责执行的体制进行内部改革。但笔者认为,考虑到我国国情及现有执行难的困境,要根本扭转“执行难”的局面,不能仅仅停留在内部的小修小补上,而应当把执行机构从法院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3.
“粮食”二字,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关系到国家大局的稳定。提起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不少人会皱着眉头说,“难”!难在何处?难在机制不活、包袱沉重;难在人浮于事,硬件老化,网点萎缩。历经改革阵痛、下岗艰难、重组抉择、拆迁洗礼的福建省莆田粮食局城厢分局,却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使企业扭亏增盈,率先在粮食流通体制的变革中迈出坚实的步伐,取得可喜的改革成果。去年3月,捧回了全省粮食系统先进集体的牌匾。面对现实,坚持改革 1997年4月,城厢区筹建粮食分局,划入分局的下属企业,无论是商…  相似文献   

4.
张绍忠 《中国司法》2010,(10):109-110
一、单设执行机构以强化执行权制约 “执行难”和“执行乱”存苏联时期普遍存在。俄罗斯联邦独立后对民事执行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改革前,俄罗斯联邦长期实行民事执行权归属法院,法院内部执行法官与执行员分权制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民间纠纷引起的伤害案件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受理的伤害案件数与实际发生的案件相比相差很多,群众“告状难”仍很严重。本文拟就伤害案件,“告状难”的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伤害案件“告状难”的原因造成伤害案件“告状难”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六个方面:一、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伤害案诉讼增加。以往很多伤害案件主要是由领导解决,内部调解消化,“好人不打官司”的千年古训仍在群众中有很深影响。而随着普法教育,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现在把诉讼看成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致使到法院要求…  相似文献   

6.
医改破冰     
继浙江、四川等地实施医改试点后,自7月1日起,北京、深圳等地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工作也渐次展开。改革的重点放在了众人瞩目的“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等方面,这些问题都是医改中多年难啃的硬骨头。新医改实施3年后,目前可谓已步入深水区,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难怪卫生部部长陈竺欣闻“医改传佳音”后心潮澎湃,作“水调歌头”致贺意:“积弊除,制度新,政先行。厚德重塑杏林,仁术赖真情……华夏卫生路,气派独古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各级、各地人民法院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执行工作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当事人举证、流程管理、裁执分离、委托执行、执行听证、执行异议审查、债权凭证等一系列执行制度。但由于“执行难”是一个社会问题,执行工作的社会性也决定了其离不开社会的积极配合和协助,因此,仅靠法院内部进行的司法改革难以根本改变“执行难”(包括财产调查难,措施实施难,债权实现难)的局面。由此。本文旨在探索通过立法的完善来设置一套有助于实现生效债权和实体公正的执行程序,健全社会协助调查、协助执行的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以促进“执行难”问题的根本解决,从而维护法律正义和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苍山县人民法院以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为切入点,以争创无执行积案法院为目标,秉承“少讲执行难,多想怎么办”的工作理念,为缓解执行难,不断加强和完善执行工作,对执行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大促进了执行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强制执行立法,尤其是执行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执行难”和“执行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采取单独立法体例,尽快制定一部独立的强制执行法,既是司法实践的需要,在法学理论上也是可行的。为有效地克服“执行难”和治理“执行乱”,应当建立和健全执行合议制度。为避免执行工作的盲目性和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必须完善申请执行人举报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为全面保障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的程序、实体权利,有必要改革现行的案外人执行救济制度,增设执行程度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郑鄂 《中国审判》2010,(11):76-77
2008年底,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经过深入的调研论证,为破解社会各界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问题,结合广东法院实际,提出了开展“主动执行”的改革设想。主动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职权能动开展执行工作,依法主动启动、主动推进并主动完成执行程序,将主动意识贯穿于立案、  相似文献   

11.
关于执行工作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进,执行工作改革也在全国法院系统普遍展开。这一方面是改变“执行难”、“执行乱”之痼疾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是把执行工作同审判工作一样,纳入公正与效率的法治轨道。中共中央(1999)11号文件的发布和最高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贯彻实施,无疑为执行工作实现全方位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然而,理论的匮乏,成为困扰执行改革的首要因素。要根本扭转执行工作低效的局面,实现执行改革作为一项长期工程走科学化、规范化之路,执行理论的构建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执行领导体制的创设论及执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执行难”新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执行难”是从中国的历史沉积中演化出的一道跨世纪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人民法院。党中央关于解决“执行难”的重要指示,作为“尚方宝剑”发挥了威力无比的“排难”作用,但现在人们却在“执行难”反弹的诸多现象面前得出了一个无奈的结论:“执行难”是一道无解的难题。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显然这并不是最后的结论,因为总有一天,“执行难”问题也会无例外地成为过去。  一  “执行难”是个历史范畴中的概念,其本身即是一个执行过程或曰司法过程,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执行难”是指执行员在执行个案中,因某种来…  相似文献   

13.
机构改革堪称中国改革的一道重彩,它是一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性的战略举措,任何人都必然会面临生存的挑战,精官减政更是难上加难。一是难在“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观念根深蒂固;二是难在管理职能的转变,它涉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企关系的根本变化;三是难在机关干部中缺少竞争创业的意识,中国官员下岗与职工下岗最大的区别是并无失业的感觉,最大的失落是待遇与级别的降低。这些年,年年都在精简,结果兵都“精”了,官却越来越多。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官民之比是1:7945,清康熙时官民之比是1:9…  相似文献   

14.
当前,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已成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审判实践中,“举证难”仍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举证难”就难在主观意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当事人和证人方面看,表现为“三不二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新《律师法》),在解决刑事案件辩护中律师“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的问题上,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做了新的规定。新《律师法》不仅在内容方面有所进步。而且在立法上在处理不同的部门法的法律冲突方面也有所突破,起码在立法层面上“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的问题获得了一定的解决。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法律如果得不到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允许律师在刑事审判前阶段参与诉讼活动,这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但随后出现的律师“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以及“取保难”和“维权难”又使得这一进步大打折扣。笔者试图以律师会见权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这几难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而发现在刑事审判前阶段,只有侦辩或控辩双方,而无中立的第三方存在,法院只是在审判阶段才开始其诉讼活动。那么,律师在审判前阶段,向谁辩护?又有谁来倾听呢?  相似文献   

17.
吴志强 《特区法坛》2002,(72):36-37
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法院“执行难”、“难执行”的问题反映日益强烈,严重的影响了法律的公正和尊严,干扰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在经济民事(债务)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难执行”更为突出。它不仅成为困扰法院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对人民对法院工作不满意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既有法律方面的,也有政策和社会以及法院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是社会各种矛盾,各种利益在执行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8.
从合理性的角度分析,外放式的执行制度设想包含了一系列可据以支持的理由。举其要者,首先,域外的制度实践和经验,说明外放式的执行制度设计与内置式的执行制度安排一样有其现实合理性,从而无法将这样一种改革主张斥责为胡思乱想、游谈无根;其次,即使我们的法院勇于担当,不畏“执行难”,执行工作对于法院来说也已经是“烫手的山芋”,因为迄今为止的事实可能已经说明,以中国法院在权力架构内的地位以及所拥有的司法资源,是无力承担解决“执行难”的重任的;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审结的各类案件难执行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法学界一直都在探讨“执行难”的根源及解决办法。事实上,“执行难”并不是法院难执行,很多案件不能执结的原因是当事人当初未能考虑自己的商业风险,是由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无财产可供执行以及根据法律规定不能执行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就法院来讲,执行工作就是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将工作做得扎实细致,程序到位。为此,许多法院都在改革执行案件的内部工作程序,以此取得了执结率提高的较好效果。但除了法院内部机制问题外,还有因制度不完善相应制约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的…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信用体系与法院“执行难”的关联 人民法院“执行难”与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加快推进、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解决法院“执行难”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