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兆勇 《人民论坛》2020,(12):100-102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国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治国理政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总基调把“稳”和“进”作为互为条件、辩证统一的整体,强调“稳”既是指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稳定,又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的平稳有序;“进”既是指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健康的发展,又是指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进步,揭示了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主要趋向和特征,必须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2.
《创造》2005,(10)
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地方工作时强调,“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确定“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首先要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做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胡锦涛同…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六大联动”战略,加快推进“平安宁波”、文化大市、“法治宁波”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  相似文献   

4.
房宁 《人民论坛》2022,(4):62-67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中国长期以来面临的重大问题。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和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中国国情的显著特征,“瑷珲—腾冲线”是标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性的“基本国情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直面发展“不平衡”以及由“不平衡”引发并加剧的“不充分”两大问题。“瑷珲—腾冲线”两侧人口与资源配置的倒置与错配,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瓶颈。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的根本之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瑷珲—腾冲线”沿线区域客观上也具备了延续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和资源,具备形成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第二波”的潜在条件。集中力量开发“瑷珲—腾冲线”沿线区域应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  相似文献   

6.
夏再兴 《理论月刊》2002,(12):36-38
大学不仅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大功能,而且还具有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四功能,确立大学的主导功能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功能拓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还是大学社会地位变化的必然结果。现代大学具备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但大学主导功能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和大学自身均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谋划和全面推进全省各地“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今年省“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十五”时期以来,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县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夺取了“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十一五”,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谋  相似文献   

8.
承载着人民的愿望,凝聚着全党的智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致力于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明确了国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擘画了一幅壮丽的宏伟蓝图, 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疆各地、各族人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建议》精神,就一定能够承继“十五”辉煌,再创“十一五”佳绩,把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即将过去的“十五”期间,自治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富民强区为目标,把加快开发和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  相似文献   

9.
马伟 《群众》2006,(2):48-4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全面谋划我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中,有四处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充分表明了税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地税部门要切实贯彻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就必须围绕“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强化地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倾力服务“两个率先”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持续发展。强化税收为国聚财作用,壮大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财力基础。税收是集中财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一年,我市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六大联动”和文化大市、“平安宁波”、“法治宁波”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总体呈现“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趋优,综合效益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趋向协调,生态环境优良,民生状况改善,社会趋于和谐”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超额完成,预计全年GDP达到2800亿元,增长1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1.2亿元,增长20.3%,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1.
张立群 《政策》2007,(2):14-15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6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07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周密部署,对各方面工作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习会议精神,我特别关注全会提出的“六个必须”、“四个着力”、“三个协调”和节能降耗的“四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河池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团结和带领河池市各族人民,在2004年经济发展实现“三突破”的基础上,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保持了河池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实现了“十五”计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一五”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制定好“十一五”规划,对于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意义十分重大。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农工组委员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着重把握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白津夫 《今日浙江》2005,(22):12-14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所谓“承前”,就是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所谓“启后”,就是要通过“十一五”的改革和发展,为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十一五”期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就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矛盾“十一五”期间,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仍然是结构性矛盾,因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心…  相似文献   

15.
2006,是“十一五”开局之年。1月15日至20日,我省相继举行省人大三届四次会议和省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会议期间,与会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就省政府制订的《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行了认真的审议和热烈的讨论。《规划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了我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基本任务和主要措施,是指导我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其中颇多振奋人心的“亮点”,引起与会者的热议。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两会”代表、委员们一一“点评”——亮点一“2010…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规划建议所提出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的重要论断,内蕴着从“十一五”开始,科学发展观将由理念指导层面推进到实践操作层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是科学发展观在实践操作层面的集中体现;是党和国家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理性选择。它需要在“适度”、“和谐”的基点上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并坚持“六个必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这指明了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我们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高度上,站在财政发展改革新的起点上,科学构建省管县财政体制和县乡财政运行机制,促进省域、区域、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全面实现湖北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总量逐年平稳快速增长的同时,2005年北京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2位。国际经验告诉我们,人均GDP达5000美元左右的时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重要关口”。如果发展战略正确,政策措施得当,经济社会则会协调发展,顺利步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但如果举措失当,应对失误,经济社会发展则会失衡,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徘徊、社会动荡,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拉美陷阱”。为此,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永庆、方明、叶青、李晓松认为,在当前阶段,北京市必须及时借鉴国际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首都功能定位和资源比较优势出发,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明确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方向,“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海南》2007,(1):12-15
海南“十一五”规划纲要通过,谋划未来发展蓝图 2006年1月20B,海南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了海南“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发展目标、基本任务和主要措施,是指导海南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20.
刘鹤 《政策》2006,(1):22-24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十一五”规划《建议》的总纲,是贯穿《建议》全篇的一条红线,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度过“十一五”时期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进而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提出的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发展和科学发展发展观是对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作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