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可玉 《新东方》2008,(12):30-33
当弥达斯国王最终寻到了酒神的伴护——聪明的西勒若斯,并逼问他对人类来说什么是最好最妙的东西时,西勒若斯起先木然呆立,一声不吭,最后才发出刺耳的笑声,说道:“可怜的浮生啊,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你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刻就死。”  相似文献   

2.
人性的,太人性的——论尼采的人道主义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世纪以来,西方学界通过解读尼采的生平及其学说,刻画了尼采人道主义的性质、特点和意义。究其实质,尼采是个人道主义,尼采学说是一种人道主义。这样一种解释不仅有助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尼采,也有助于凸显其学说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丽娣 《前沿》2013,(4):139-140
莫言的获诺奖作品《红高粱家族》(RedSorghum)受到国内外广泛评介,通过观照莫言作品与其他西方国家重要文学奖项获奖作品,可进而探究莫言作品获诺奖的根源所在,寻求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相互理解的对话通道,使中国文学更快更广接轨世界文学。本文选择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理查德·鲍尔斯的《回声制造者》(孤eEchoMaker)和英国布克文学奖获得者希拉里·曼特尔的《狼厅》(Wolf Hall),简要论述三部作品的可观照性之后,从作者主体性方面来进行观照,探讨中国文学在向世界文学国际标准化过渡中的融合及至成功对接。  相似文献   

4.
龚玉兰 《求索》2006,(11):180-182
本文立足柳宗元贬谪时期的作品,从“统合儒释”思想给予他的心灵慰藉中,探求其复杂的创作心态,一是穷愁著书、自我慰藉,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抑郁、寂寥、愤激的情绪,有利于平衡心态;二是文以明道,这种态度使他摆脱了单纯注重文章外在形式的园囿,转变为强调“文以明道”,从而使其作品更有现实内容和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5.
石沙西 《求索》2022,(1):66-72
沈从文一生中对命运的思考、对存在的体验和感悟,与尼采的哲学思想有着一定的契合性。沈从文在新文化运动与西南联大时期,对尼采思想都有所接触和思考,这使得他对尼采的哲学思想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然而沈从文与尼采思想的关联又具有某种斑驳性:他从冰心的作品《悟》中初步接触到尼采哲学,但直到创作《如蕤》《都市一妇人》《一个女剧员的生活》等一系列都市批判作品时,才与尼采的生命哲学有着内在的接近。与此同时,他又在《知识》中对尼采有所批判,并最终在重造思想中与尼采分道而行。  相似文献   

6.
文学主体论是刘再复80年代文学思想的总体归宿。这一理论中的主体性概念与主体性原则在西方哲学史中确立起来的核心蕴涵基本一致,其局限性极为显豁。主体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我们需要在当下的中国语境中对主体的新质形态和未来主体性的新形式进行探索性思考。主体性理论对文学本质的理解,把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更为密切地结合了起来;但是,它也否定了反映论文学观。这种从主体性哲学基点出发对于文学的重新解释不足以对文学的本质作出完整而合理的界定。文学是多本质性的。  相似文献   

7.
方志红 《求索》2008,(2):192-194
布衣文学观是钟嵘的根本文学观念。它在《诗品》中凸显为两点:一、打破门第观念,不拘一格选录诗人,尤以布衣寒士为主体,形成中国文学第一个布衣诗人群,奠定了布衣文学的中国文学主体地位。二、坚守布衣诗风,针对玄虚、繁密的流俗,提倡“骨气奇高”、“情兼雅怨”的诗“质”美趣。布衣文学观是关注生命的文学观念,它瞩目于生命精神的弘扬、生命的提升与安顿。  相似文献   

8.
刘灿群  周翔林 《求索》2008,(1):196-197
“世界文学”是植根于经济、文化全球化基础上的现实和必然,表征为民族文学间的精神分工、全球化功能、关联交互等关系运动。“世界文学”的构型决定于各民族文学的方式与动机,影响或积极或消极。比较文学研究为“世界文学”运动提供了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9.
陈昱昊 《传承》2014,(6):118-119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阐述的酒神精神,在《呼啸山庄》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呼啸山庄》的两个主人公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身上充斥着酒神的气质,相互之间的爱则像是某种密教仪式一样,指示着自然本质的混沌和恐怖,却又是至高无上和无法摆脱的。  相似文献   

10.
面对信仰的缺失、现代性的碎片等当代文化的危机,尼采和巴尔塔萨都表现出了对人类景观的忧思,以及对现代文化的批判.他们提出了信仰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现代性所带来的弊端做出积极的应对,指出了自由主义的有限和无限.  相似文献   

11.
师会敏 《求索》2008,(4):165-167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种重要的文学观,是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资源,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偏颇,对文学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如何正确认识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如何在新时代吸取其理论资源,来建设当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足迹与文学     
周静梅 《人民公安》2010,(16):54-55
我觉得天空格外的蓝,阳光格外的灿烂,我的心情无比兴奋!我积极注意观察生活,回味人生,开拓创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张文曦 《求索》2011,(10):216-218
文学传统的功用一直是文学批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尽管很多学者认为打破文学传统模式的桎梏是文学未来发展的唯一途径,但也有一部分学者愿意为之一辩。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诺斯罗普·弗莱认为文学传统是一切文学发展的根基,是诗人创作灵感的唯一源泉。对文学传统功用的肯定,不仅决定一个民族文学发展的持续性,也会左右其社会文化心理氛围——文化心态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诺斯罗普·弗莱对加拿大文学的批评,进而阐释弗莱对文学传统和文化心态问题的看法以及对加拿大文学现存问题的担忧。  相似文献   

14.
《西京杂记》全书六卷,共132条,其中46条与文学活动有关。从内容上来看,书中完整保存了19篇汉代文学作品,记载了当时24位文人,提及23篇(部)作品名称,还有作家、作品评论,作家比较等极丰富的资料,蕴含了西汉文学发展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学的人类立场,要求今天的中国作家既要超越民族主义,又要避免唯西方世界马首是瞻.当然,强调世界文学写作的人类立场,并不是要抹杀不同文化世界的作家创作的内部差异,而是主张在世界文学的框架下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寻找到彼此能够感同身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人类立场.这也许正是日本作家给中国文学界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中描述的林冲冤案使我们看出古代社会实现法律正义之艰难,小说家因此提出了替天行道的正义理想。但这种实现正义的途径在现实中是缺乏可操作性的,人们对水浒好汉复仇和见义勇为的行为也难以完全苟同,甚至还认为水浒好汉是强盗。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揭示出了法律与文学精神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7.
欧华恩 《求索》2008,(8):189-191
迈克尔·丹宁从旅行、观光、游记与“奇观”,游戏式程式化结构、看或窥淫的视角等三方面,探讨了弗莱明007小说的观看问题即文学的视觉性问题。迈克尔·丹宁的这一研究对中国文艺界的视觉性探讨,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虽被弗吉尼亚·伍尔夫本人称为“戏作”,小说《奥兰多》却因与文学传统的对话,可以被视为一部经过激进改写的英国文学编年史.作为伍尔夫唯一一部拥有乌托邦结局的长篇小说,它对男性中心的文学史叙述的质疑、对“时代精神”束缚女性创造力的反思乃至双性互补写作理想的提出,为读者领会伍尔夫的自由写作梦想提供了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游戏与文学的关系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如几何游戏《纪念碑谷》中角色的设定、情节的建构以及文学意象的运用就体现了游戏与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电子游戏的形式下,《纪念碑谷》包含一系列如“英雄”“乌鸦”“成长”“循环”“水”“梦”等文学意象,游戏与文学构成了内容上的联系。探究这一关系,寻找电子游戏与文学的契合点,分析游戏蕴含的文学意义,让游戏成为文学的载体,有效发挥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活跃于新世纪的广西多民族作家,生活在一个文化相对开放的时代,接受的文学教育趋于多元。对于这一点,汉族作家东西在一篇谈及他的壮族作家朋友的文章中就专门指出:“他们读过《诗经》、《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读过鲁迅、卡夫卡、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的小说,看过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吃过麦当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