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省哲学学会年前在邵阳师专召开了庆祝建国50周年哲学研讨会暨1999年年会。来自湖南省委党校、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湘潭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长沙电力学院等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会议对建国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历史的反思。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关系问题的探讨要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个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楚克 《前沿》2003,1(5):109-11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品格和科学精神角度出发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边疆理论研究的直接、间接关系 ,特别是力图从边疆理论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历史与现实、范畴与结构 ,以及探索边疆变迁的规律角度 ,探讨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覃世艳 《前沿》2010,(24):30-33
解释学视野有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形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源与流的关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了理解的一元性与多样化的辩证统一,评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否有效存在着客观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注意扩大前理解的认知度,同时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历史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4.
魏庆东 《前沿》2012,(21):36-39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情况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中国的未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中国的种种遭遇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挖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当代价值,重塑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大众化,大众化的出路是我们高校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出路,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而紧迫的重大课题,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赫斯对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思想影响主要表现在德国与法国的比较及哲学现实化思想两个方面。从文本研究角度探讨两者的关系能够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带来诸多启示,即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回溯历史、面向思想与现实以及最终能够得到人民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继承了"现实的个人"概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精神。对"现实的个人"概念发展历程的梳理,是正确把握"以人为本"命题的关键。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以人为本"中"人"的科学内涵应该是"现实的个人",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7.
李新灵 《理论月刊》2010,(10):33-36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分工进行过大量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研究主要从分工范畴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分工的本质、社会分工的种类以及与分工相关的一些现实问题等角度进行的。整体而言,我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工理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仍存在明显不足,如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和社会分工思想资源的挖掘,在社会分工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以及相关现实问题的研究等领域,亟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8.
杨学礼 《传承》2013,(6):82-8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的成果,这种结合并非简单地将两者观点糅合在一起,而是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即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是和谐统一的辨证运动,社会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观集中到一点,就是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总的观点和态度.其核心思想包含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习近平21世纪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全新理论形态,有其产生的宏阔历史背景、深刻理论基础、丰厚文化资源和坚实实践基础.它直面"两个大局"的历史环境,从理论与实践、革命性与科学性、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具有统领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的工资、利息范畴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关柏春  刘慧 《岭南学刊》2006,1(4):64-68
马克思的工资、利息范畴是从资本主义现实中概括出来的,用它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是不正确的。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普遍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创新经济范畴,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样才能科学地说明现实。从当今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的价值,而非劳动力价值;利息收入是劳动收入,而非剥削收入。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2月17日,由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思潮"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北京工商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卢思锋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与会学者回顾了众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演进,重点探讨了各种思潮的理论观点及现实诉求,分析了这些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提出了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些思潮。  相似文献   

12.
曹芸  吴远 《求索》2012,(2):51-53
列宁不仅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而且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大众化问题。回顾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我们得到的实践启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处理好大众化与本土化、时代化的关系;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以学术化推进大众化;必须重视青年一代的理论教育工作,增强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吸引力;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物质利益,在满足群众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陈松  肖玉元 《传承》2009,(24):38-39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人与世界关系理论是实践基础论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是实践基础论的基本出发点,实践基础论的最终实践指向是为了解放人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前程 《桂海论丛》2011,27(4):26-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了何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与何为真正的中国问题这两大基本问题。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何为马克思主义的探讨,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中国具体实际的研究。由于缺乏中国现实问题的支撑,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日益脱节。结果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在中国社会中面临着边缘化的现实困境。只有从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立足于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于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及其社会现实创立了批判与改造现实的理论学说,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理论势必成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划时代异质之别,经由列宁及以苏联共产党为代表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应用推广,产生了苏共及陆续生成的国际共产党学习而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形成了差异国别与理解殊致的马恩经典著作的认识理解偏差。如何调适马恩经典著作原理与时供需的矛盾,即相对调适马恩经典原理与现实政党理论、解释制度意思、支持意识形态、有效服务实践、增进普适效能、协处他元观念关系,已经成为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水平而克服理论庸俗化风气的刻不容缓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现当代中国政治观念的指导理论,指导执政党与政治观念的理论应该恒新恒异地焕发时代自觉性与现实批判性;而这恒新恒异地焕发时代自觉性与现实批判性,便要求现实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正确阅读马恩经典与科学理解经典原理:一是深刻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学说是现实批判主义的理论,二是充分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批判对象是社会现实和传统理论,三是深入解读马恩文献是促进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时代方式,从此将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建立在马恩经典原理的意义旨趣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娄菲菲 《传承》2013,(4):82-8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的成果,这种结合并非简单地将两者观点糅合在一起,而是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即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是和谐统一的辨证运动,社会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分歧与对话"构成了20世纪80-90年代及其之后较长时间段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第三代现代新儒学的主要关系状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情境视域来分析,这种"分歧与对话"具体体现在中国现代化中的问题丛生是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有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真理性、儒家资本主义是否能够成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优良方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否需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格局是否可以是多元化的等方面。通过积极地与第三代新儒家就上述有关思想主张上的分歧进行对话,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维护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及其指导下的实践的现实正当性。  相似文献   

18.
孙学玉 《群众》2006,(3):13-14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关系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和引导广大群众,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人与世界关系理论是实践基础论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是实践基础论的基本出发点,实践基础论的最终实践指向是为了解放人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尊重科学,发展科学,在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人心之所向、历史之必然。然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于是,科学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关系便成为当今理论探讨的一个敏感的重大的现实问题。因而,在当前理论界正在开展的“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的讨论”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科学究竟要不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的问题,便成为理论争鸣之焦点、实践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