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主义:正义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不单单是一个法权概念,更是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范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控诉不仅仅是谴责资本主义是不正义的,最重的是论证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缺陷性,这种缺陷使得正义和权利的存在成为必需.对正义的解读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维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也饱含着生产力和道德的双重标准,即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
李涵 《公安学刊》2013,(6):44-47
正义是人类具有永恒意义的价值追求。西方正义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古代正义论是一种伦理学,属于应然的、观念的和道德的范畴。近代正义论以自由、平等、权利为其主旨与内涵,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道义论的公正范畴,二是功利主义视角下的正义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学理、政治、道德及社会背景。《正义论》实现了从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向规范理论的回归,发扬了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强调正义对于功利的优先,实现了从功利主义向"社会契约论"的回归。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在当今中国具有现实意义,其对改变我国长期以来所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正义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正义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然而,中国当代的正义存在一些缺损问题,即正义取向出现了偏差,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算术正义与比例正义、交换正义与分配正义等正义形式出现了缺损。本文提出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改善正义缺损问题的现状,因为制度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法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是对西方法哲学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包括价值正义和制度正义两部分,富有革命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促进法治国家建设有着现实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正义是当代中国诸领域之最高的德性价值新话语。当代中国社会正义观的建构,必须先行明确使"正义"作为一个问题——非正义性现实的症结、难点、实质所在。从根本上讲,中国社会的正义难题,在于没有形成一种有完善而有力的社会"公共价值"体系,以此来应对、规约日益膨胀的私欲对于社会公共财富的侵占和不断的"合法化"要求。在现代政治哲学视域内,我们需要探寻一种由准"富裕社会"到"美好社会"的价值通道,以此化解"财富"与"正义信仰"之间的严重的冲突,从而切实回归公共价值实现的真实目标——中国民众之普遍而真实的福祉。从制度安排上讲,则要立足现代政府之实施正义能力形成的角度,从"权力政治"形态走向"权利政治",体现现代人本政治的公共性旨趣;从社会治理理念上讲,是遵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以"共同富裕"、"改革成果人民共享"等理念,紧紧抓住当代中国社会正义问题的根本性症结——财富分配问题,做出属于中国学者自己的智识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义意味着公平、平等,属于支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理性范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义有四项基本内容:政治地位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非基本权利与贡献完全平等原则,集体与个人关系辩证统一原则。正义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正义规范着社会道德秩序,规范着个人行为,规范着社会分配,也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起舆论监督作用。正义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和重要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公正与正义之优先性辨析是一个二难问题。是以,务必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范畴方法论予以厘清。马克思主义价值范畴方法论原则主要有实践的合目的性原则、规范性普遍性原则、价值范畴具体性原则等。基于以上三个原则的辨析证明,公正是优先于正义的价值范畴。坚持以公正为核心的公平正义,即公正是一阶价值范畴,公平正义是二阶价值范畴。厘清其区别,有利于我国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突出与公有制主体地位相适应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凸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的价值特色,有利于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规范法律制度设计与实践,有利于在正义的多面孔中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程序正义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以实体公正为本位、忽视程序的相对独立价值,而使实体正义的实现陷入困境入手,进而分析程序正义的价值所在。由社会实质正义的价值指引,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实现的必要前提,缺乏程序正义要件实现的实体正义是畸形的正义,与法治精神和社会实质正义要求相悖;程序正义又以实体正义为归依,正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才更显程序正义的价值所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应同是我国法治实践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政治哲学史上,对正义本质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自由、平等、公平、安全、效率、美德、交往权利、与生产方式的适应等方面,但鲜有专门从秩序的角度梳理和规范正义的实质。本文从神话朴素秩序正义观、宇宙论秩序正义观、理性秩序正义观、法定秩序正义观、神义秩序正义观等角度对秩序正义做了梳理,并认为秩序是自正义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价值,或者说,保证社会的秩序是正义的底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蓉  张哲  杨绍安 《传承》2009,(2):52-53
实现社会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根基。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缺乏正义的社会,必然不会是和谐的。只有整个社会以分配权利义务的方式来确立正义,运用惩罚违法犯罪以保障正义,通过补偿受害损失以恢复正义,我们才能说这个社会赢得了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道义基础、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使我国正迈向多元差异性社会,这使得利益格局发生分化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很难再保持一元性和单一性,维持社会统一和稳定的共识规范特别是正义价值规范遭遇危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差异性社会,这种社会也受差异正义的规范和调节,而对正义的共识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关节点,没有对正义的共识,或者说调节人们活动领域的正义是分化的,那么人们的行为实践和价值观念等就很难整合在一起,就很难达到团结、协调.要使当代中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和长治久安,必须在基本的正义制度和规则上形成共识,因此,正义共识就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纽带.  相似文献   

12.
骆徽  刘雪飞 《理论月刊》2012,(6):135-138,155
秩序与正义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内在要求,它们既是人们的一种理想预期,又是一种客观存在。二者并不是互不相容的,而是一对辩证统一的概念范畴。本文通过对秩序与正义的界定,探讨秩序与正义的关系,力图寻求秩序与正义关系的最佳契合点,使秩序与正义实现双赢。笔者认为,追求正义应当以个人正义中的良心、社会正义中的平等和国际正义中的善的力量,分别作用于个人、社会和国家,调节人类社会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关系基础上建立起相对和谐的秩序。  相似文献   

13.
屈琦 《湖湘论坛》2009,22(1):36-37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是从社会生产方式出发。在对近代资本主义非人道和剥削的批判基础上建构的包括价值正义、制度正义、实践正义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四位一体”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义理念大致沿着美德正义、神性正义、契约正义、分配正义的路径衍变。在当代社会,分配正义是正义的核心关涉;福利正义是其核心组体,指称福利分配体现的公正、适当、恰如其分。福利正义理念有着深远的渊源、价值要素(需要、应得、平等)和实现要素(再分配、承认、权利)。福利正义通过再分配和承认两条途径得以实现,权利——在现代社会概化为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此赋予法理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是否可能存在一种超越宗教信仰、风俗、道德等差异与分歧而普适的正义?罗尔斯提出了普适性的正义理论。然而现实社会多元化的真实存在,则需要形成良性互动的制度设计与思想资源,从而促进多元价值的综合平衡,即社会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实现社会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根基.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缺乏正义的社会,必然不会是和谐的.只有整个社会以分配权利义务的方式来确立正义,运用惩罚违法犯罪以保障正义,通过补偿受害损失以恢复正义,我们才能说这个社会赢得了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道义基础、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7.
白岩 《前沿》2010,(15):48-53
柏拉图以国家的伦理实体,以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整体普遍性原则为正义的本质,阐释正义就是共性高于个性,个性复归到共性的哲学统一以及社会伦理实践的统一。休谟则从主观经验出发把正义规定是在相互的利益权衡中,以个人的欲望、私利倾向的最后满足为正义的实现。没有国家的利益为最高的范畴。国家、社会就是本质上作为利益的个人根据协议的举措在利益追求最大化的形态中而构造的介质。人道主义的正义社会以公正为基石,以人权为絮矩,在民生民权的人道主义的伦理、精神、本质中实现国家与个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文化正义问题是文化建设的突出主题。"文化正义"是主体正义、制度正义和交往正义的复合建构。维护文化平等、保障文化自由、促进文化分享是文化正义的内在价值。尊重文化形象、优化文化环境、净化文化市场是文化正义的外在价值。"正义文化"是具有公心的主体文化、具有公理的制度文化和具有公义的交往文化的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文化正义和建设正义文化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文华良 《前沿》2010,(8):45-47
正义是人类社会恒久而常新的话题,是人类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马克思十分关注正义问题,他认为正义是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政治制度有密切的联系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剥削制度、非正义的制度,终究要被消灭。马克思追求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正义。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正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燕 《思想战线》2011,37(4):73-77
任何正义理念的设计与建构都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关注与回应。而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深度推进时期,立足于对我国转型期社会正义问题的现实思考,既要符合内部环境的市场化、现代化的双重转型,又要考量外部环境的全球化转型;既要以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为指导,又要借鉴当代西方正义理念的合理价值,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的综合性的多维度正义。而这样一种综合性社会正义在彰显其意义的同时也存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