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把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确立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最高价值目标 ,并为了这个目标提出了人类要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必须联结“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 ;必须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 ,深入地支配人们的生产行为以及预测可能引起的比较长远的社会影响 ;必须协调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关系 ;必须认识到私有制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 ,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在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向人们提供了认识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 ,从而为当今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 ,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明确提出、系统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体化关系、对象性关系,对自然的过分攫取会导致自然的报复,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应遵循客观规律等重要观点的同时,还就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作了专门的论述,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折射和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影响和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从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等科学论断.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3.
冯婉玲 《学理论》2009,(19):139-140
当今时代,面对日益加剧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究不断兴起。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在生产劳动实践中是历史辩证的统一的这个唯物主义观点,首先实践是理解“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关键;其次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最后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这些理论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森林孕育了人类;人类又通过有目的劳动影响和改造大自然,人类社会因此越来越文明。但是,马克思指出:社会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的演化是一个“对抗过程”。恩格斯提醒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他写道:“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革命导师不幸言中。随着文明的进展,对森林的砍伐,对草原的开垦,对土地掠夺式的索取,再加上工业化所造成的对大自然的严重污染,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大受破坏。有的地方开始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因荒漠化损失的耕地每年有六百万顷,遭到的生产损失超过一百亿美元。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提出的合理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十四个问题中,  相似文献   

5.
经济繁荣、山川秀美、民族和睦、人民安康是开发西部的总体战略目标 ,其中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个大课题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一、开发西部的生态伦理学基础坚持人和自然的统一性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一个基本原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 :“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国古代也有古朴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宋代的儒家大师程颐也指出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诸如此类的古典…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对象化活动即实践为中介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自然界、人类活动和社会历史领域来把握,深刻分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相互促生的内在关系,揭示了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即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从"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的本质统一性中,以人性生成为视角历史地把握了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为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贯注了人的生命完善的价值祈向。  相似文献   

7.
张殿军 《求知》2023,(11):59-61
<正>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近代西方哲学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一次伟大变革。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述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历史主动,顺应未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极为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关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向自然索取自己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手段也日益先进,但与此同时给自然造成的环境破坏也与日俱增,严重地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协调机能。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遭受毁灭性的灾难,人类的生命线不久也将脱落。面对此种境况,我们必须重新确定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应当把自然仅仅置于一个被奴役的地位。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活动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使自然与人类和睦相处,协调发展,这样人类社会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核心,通过对劳动、资本、异化等相关概念的分析,将人类对生态危机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从以下三个认知层面展开: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原初动态平衡关系,强调了自然对人的"先在性"和人所独具的"能动性";二是生态危机呈现及其深层次原因,认为伴随人类工业文明进程的是自然界遭到破坏而出现了生态危机,并探究了引起生态危机的根源;三是克服生态危机的途径,主张解决生态危机之道不在于自然本身,而在于变革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落后的价值观念,以实现"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高度契合。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部思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个人”,搞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逻辑起点的“个人”,首先是“有生命的个人”———自然的人;其次是“现实的个人”———社会的人;再次是“具有二重性的人”———既是“个人的存在”又是“社会存在物”。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1,(2)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审视自身和外部关系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然而,自然界的发展演化是缓慢的,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攫取大量的资源实现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走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要在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反思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融合基本国情创新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辨证统一关系的说明;生态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满足与被满足、需要与被需要的价值关系的概括。马克思的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提出的"生态警告"具有丰富的生态学意蕴。他从劳动的视角来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由此提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的两个基本条件,即认识到自身与自然界的一体性和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及社会制度。这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提出的"生态警告"具有丰富的生态学意蕴。他从劳动的视角来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由此提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的两个基本条件,即认识到自身与自然界的一体性和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及社会制度。这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自然悟语     
大 自然是丰厚而无私的。它不仅是人类家园物质生活的依存,还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孕育者。近几年,我们的报刊传媒对保护大自然,从物质世界落墨较多,而对大自然完善人类精神的话题,触及较少。为了认知大自然的全圆,矫正对自然视野之蚀,笔者写下这篇《自然悟语》。如果说高尚的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摇篮,那么大自然则是一切艺术的母体,任何艺术在大自然的宽广博大的胸襟中,都得到了萌发和浆育。以我们最古老的《诗经》为例,它的开篇之作,就是抒写自然与人间爱情的情景融合之作:“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  相似文献   

16.
刘冬雪 《学理论》2023,(5):35-38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明确提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界有机共生、整体发展,对自然的超额索取势必招致对方毫不留情的报复。他从唯物史观出发,扬弃了以往形而上学的抽象自然观,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功利性的生产观,在有机宽泛的自然概念基础之上阐释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观。他对人-自然-社会进行了有机总体的诠释,并重构了人与自然互动的内在关系——人向自然索取的同时还应当对自然进行给予,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适应、有机共存的统一整体。人与自然的相互给予是整个有机系统中的动态关联要素,不仅为人与自然的相生共在提供了和谐的生存空间,也为二者筹划了互蕴共容的平等准则。因此,重新思考和理解恩格斯有机总体观及其相关重要论断,既有助于为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可能性,亦能为自然辩证法正名,彰显其之于构建生态文明的当代意蕴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4)
在生产力急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由于对自然的无度索取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极度紧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阐释,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许卫中  顾伟黎 《学理论》2013,(30):40-42
马克思是在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过程中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在实践基础上相互生成的统一过程。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其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价值诉求和归宿。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从事慈善事业,实在是找到了自己生命中最值得珍视的事业。在这个事业中,我们最能领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获得价值实现感。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讲,“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和我们精神生活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有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无穷无尽地...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早期生态环境考察的基础上,在创立、发展和深化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以唯物辩证法为本,对前人理论的批判创新。恩格斯站在历史全局视域向人们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存在关系,揭示了人类劳动与自然界的内在关系,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之解。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以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理论内核为基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实践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人与自然的绿色之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世界生态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