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宽严相济刑事法律政策成为刑事法律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热点话题,而检察机关如何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即从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出发,针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提出了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和谐社会对刑事司法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何贯彻这一政策,对检察机关来讲是一个复杂而重大的课题。从检察工作实践出发,要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犯罪提出的要求,努力探索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制度,积极营造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求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中有严,严中有宽.但该政策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贯彻执行中常常陷入误区,凡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概从轻处理.这很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增强,无法实现矫正未成年人临时犯罪人格的目的.为了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应该以未成年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作为司法者在量刑时进行自由裁量的参考依据.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评估机制包括人身危险性的评估时间、实施主体、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  相似文献   

4.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马克昌 《中国法学》2007,(4):117-122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刑事政策根据其指导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宽严相济对司法领域而言,可以说是刑事司法政策;但它也指导刑事立法、刑事执行,因而也是刑事立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刑事政策根据其所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严打"、"少杀、慎杀"等是具体刑事政策,后者都是前者的组成部分。说宽严相济是刑事司法政策,并不否定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5.
阙灵聪 《法制与社会》2013,(30):260+262-260,262
2006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实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积极推行社区矫正”。自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被确认下来以后,司法系统就此政策召开了讨论大会,并要求在司法系统实施宽严相济政策,特别是监狱系统,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关,对罪犯进行直接管理,对罪犯的改造影响最大。本文就从宽严相济的含义着手,结合监狱的实际来论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刑事工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误区,未能很好地把握恰当的尺度.本文指出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一定要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把握好、运用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解读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指出我国在未成年人立法层面、"惩罚为主,教育为辅"执法理念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欠缺,提出健全立法,提升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深化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强化机构配合机制,形成体系之构想.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这也是检察机关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探讨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工作中,如何正确运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探索新方法、新机制,以期达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朱扬 《法制与社会》2010,(6):133-134
本文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切入,分析了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从刑事司法的角度,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了几项措施: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司法体系;提高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不起诉率;法律援助从讯问时开始直至审结;建立犯罪的未成年人矫正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底党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指明了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它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这在我国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条文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它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成年人刑事案件,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将体现出更为突出的作用。面对日趋严重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本文从其犯罪的原因分析入手,就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与完善,对司法机关依法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重要指导意义。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真研究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把握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和趋势,是司法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过程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作为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如何在刑事执法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实现对法律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一致性,已成为一个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刑侦部门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由严厉刑事政策与宽松刑事政策构成,对刑事立法及司法具有长期、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刑事政策。中央提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表明更注重宽与严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纠正以往刑事政策中单纯追求"严"的倾向。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分别体现出"宽"与"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勇 《中国司法》2009,(4):31-33
一、检察机关贯彻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情况 为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对检察机关在各项检察职能中如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以及应当建立健全哪些工作机制和办案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与此同时,高检院还根据形势的变化、政策的调整,及时修改完善了起诉、不起诉和抗诉的质量标准,总结下发了各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经验材料,深入剖析并编发了一批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典型案例,做到了有章可循、有例可依。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与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进 《政法学刊》2007,24(4):13-15
宽严相济在当前仅仅是司法政策,不是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对"严打"的反思,是回归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程序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贯彻该政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学界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注和推崇、党和政府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肯定和推广、实务界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高调贯彻,"宽严相济"几乎成了法律界的流行语。然而,如果我们从中国法律传统的角度,审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现状;以构建成熟法治国为目标,反思该刑事政策的司法运作。就不难发现,由于司法传统的浸染,宽严相济的政策性适用已不适当地挤占了立法空间。法治话语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坚持法律是基础、政策是导向的定位原则。刑事法律也应当根据刑事政策之需要,及时进行立法、修改、补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院立足检察本职,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坚持树立三种理念、抓好五个方面、创新三项制度、打造一个团队的"三五三一"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了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捕、诉、监、防一体化,切实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一、牢固树立三种理念,有效维护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一是牢固树立"挽救为主、重在保护"的理念,我们坚决贯彻执行轻缓的刑事司法政策,对可捕可不捕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治理的一项指导性政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形势下刑事司法工作的总体把握,也意味着对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并在审判工作中积极予以贯彻执行成为当前刑事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人民法院发挥刑事审判职能,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杨雄 《法学论坛》2007,22(3):65-7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诉讼化,在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际上就是落实公法中的比例原则.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我国刑事强制措施运作模式从"追诉型"向"保障型"转变.确立单一的强制措施适用目的、多元化的强制措施结构、证明标准和理性化的强制措施手段和对象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吴雪冰 《法制与社会》2013,(33):103-104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是刑罚处罚文明化的体现,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可以使未成年人消除犯罪前科的“阴影”,使其更加容易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